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1.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 现状分析2.1 心理压力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的环境中,往往感受到孤独、焦虑和恐惧。
父母的缺席使他们无法获得及时的安全感和情感依赖,容易产生抑郁和情绪波动。
2.2 自尊心受挫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自尊心的受挫。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们可能因为出身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自卑感。
2.3 学习压力与发展困境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困难,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们与务农社会的脱节,学业发展受阻。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家庭结构变化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与家人的交流受限,家庭关系紧张。
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亲属、邻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可能产生矛盾,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3.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低,这加大了他们获取优质教育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压力。
3.3 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中,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仍然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4. 对策建议4.1 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改善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
父母应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定期回乡与孩子共度时间,传递关爱和温暖。
亲属和邻里间的互助合作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
4.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5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5篇本文将介绍五篇优秀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务工等原因长时间不在家,留守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子女。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随着农村转型的加速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孤独感与身份认同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
他们往往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因而缺乏关爱和情感支持。
当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形单影只,缺乏归属感。
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也变得淡薄。
2.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在精神上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与挫折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行为问题长期的留守状态容易促使一部分留守儿童产生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不愿与人沟通等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在与其他人交流时缺乏合作意识,易产生冲突与争斗,甚至有的出现攻击性行为。
4. 学业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动力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模糊。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关爱,长期留守的儿童易陷入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机制,包括设立乡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和学业规划,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2.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父母的教育意识,引导父母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增强亲子沟通,建立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降低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
3. 加大留守儿童关怀力度政府可通过增设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等形式,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2
目录
• 引言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探讨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政策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
心理健康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留守儿童由于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容易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孤独、焦 虑、抑郁等。
研究意义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 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及原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目的和方法
01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例如,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 为突出,而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则可能因为父母的陪伴和关注更多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0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 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结构较为特殊,缺乏父母的 陪伴,容易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和心理 上的压力。
假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是主要原因。此外, 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0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 状
留守儿童定义及分布情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一方去世,另一方在 家独自生活或与祖父母、亲戚等一起生活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03
调查样本和方法
Chapter
调查范围和样本选取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 性的农村地区作为样本,涵盖了东、 中、西部地区。
样本选取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选 取的地区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 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和工具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施
01 02 03 04
干预措施
个体干预:针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治 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团体干预: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 流和互助,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和学校干预: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预防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提供社会支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提供心理咨询和心 理辅导等服务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措施
•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 节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抗挫 能力
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 济条件较差、与父母沟通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学校氛围、师 生关系、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等都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同样不能忽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媒体报道等也会 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困难、亲子沟通不足等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篇4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篇4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对此,我有以下建议:一、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3300字“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
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
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
二是上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
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
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
三是同辈监护。
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
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
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监护缺失。
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
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
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双亲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1) 学习状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监督不足,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2) 生活条件: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生活缺乏温馨氛围,饮食、生活起居和个人卫生能力有限。
3) 社会交往: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的亲子互动,容易产生社交问题和孤独感。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请问您的父母是否常年在外务工?(是/否)2) 您在家中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独立生活还是由其他亲戚照看?(独立/亲戚照看)3)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您是否感到孤独?(是/否)4) 您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是否受到父母缺席的影响?(受到影响/未受影响)5) 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是/否)4. 心理问题与建议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建议学校和社区加强心理关爱和沟通服务。
2) 自我学习: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自觉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亲回乡务农、家政服务,陪伴家庭成员,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关注与关怀。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农村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工作,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和教育困境。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三、现状分析1.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根据调查结果,中国农村地区约有1500万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人口的30%左右。
2.留守儿童的特点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主要来自农村地区。
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地务工,只有少数在乡村附近务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感情上的归属困惑和孤独感。
3.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家庭缺乏监护和关爱,他们常常要独自照顾自己。
他们的饮食结构单一,缺乏均衡营养,且容易生病。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学习成绩较差。
四、原因分析1.父母追求经济利益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较低,父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纷纷外出打工。
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很难将留守儿童带到城市一同生活。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
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留守儿童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3.家庭关系紧张农村家庭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问题,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存在父母婚姻不和谐、家暴等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
五、影响分析1.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2.学业问题缺乏家庭环境的教育支持,加之教育资源的不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较差。
3.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存在困难,与同龄人交往能力较差,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六、解决方案1.家庭关爱政府应加大留守儿童关爱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父母抽出时间回乡回家照顾留守儿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一)基本情况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xx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xx年3月20日。
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
20xx 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
据此推算,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
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xx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
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
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咱们农村的孩子们,有的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在地里干活,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家务。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咱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感。
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人跟他们分享快乐和痛苦。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2. 自卑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3. 焦虑感留守儿童长大后,面临着一个问题:父母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问题,让他们时刻保持着紧张和焦虑。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这种焦虑感,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压抑和无趣。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珍惜生活,积极面对困难。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
四、结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通用5篇)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篇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厂矿、企业单位人才的短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许多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于是学校就出现了另一类群体——留守儿童。
练城一中在校生XX余人,而留守儿童占据比例1/3、,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练城一中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另一方面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
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兴奋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
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足,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第二种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二、我校留守儿童留守原因。
1、家境贫困。
因生活贫困,父母外出打工,其中包括因病致贫、家庭子女多负担大等。
2、家庭条件差。
因人均耕地少,多年来形成成年人到外地打工、做生意的传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
随着农村武功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这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以我市XX区为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少年儿童有4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653人,特别是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身心不健康。
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乐有&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两项指均高出全国,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
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乳2、成长多烦恼。
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
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
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
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
3,学习无目的。
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
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炉,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
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一是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进一步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 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
学校、社区和社会等方面。
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对现有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进行 效果评估,总结有效经验,为政
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心 理健康服务模式,结合互联网和 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提供更为
家长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 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建立家庭情感支持系统
家长之间可以建立互助小组,共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 提供情感支持。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01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
到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便捷高效的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 教育宣传不足: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有待提高,相关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
• 完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心理 健康服务网络,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等服务。
•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家长、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心 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能力,为留守儿 童提供更好的支持。
状况、社区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和社
会适应。
03
调查结果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01
02
03
04
情绪低落
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情绪低沉 、消沉,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
。
焦虑和恐惧
他们常常感到焦虑不安,对未 知事物和陌生环境产生恐惧。
自卑和自闭
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心理, 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喜欢独处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无法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特别普遍,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了一系列的困扰和问题。
为了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本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调查了10个农村地区,每个地区约30个留守儿童,样本总数约300人。
调查结果:1.父母外出务工:近80%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以打工为主,寻找机会改变家庭经济状况。
2.负面心理影响:超过70%的留守儿童表示感到孤独、失落和不被关注。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陪伴,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3.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60%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他们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陷入学习困境。
4.安全问题:近50%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经历过欺凌、虐待等安全问题。
缺乏家长的保护,他们容易受到其他人的伤害和侵犯。
5.社交问题: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陪伴,留守儿童的社交圈子相对狭窄,交友能力相对欠缺。
这给他们的社交发展带来了障碍。
解决方法:1.家庭支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关注,鼓励家庭成员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爱护。
2.学校关注: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并提供额外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3.社区服务: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和课程,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
4.政府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减少农村外出务工的现象,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结论:。
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
调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应对策略留守儿童群体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未成年子女。
这一群体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多重压力和心理困扰,因此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复杂。
由于父母的缺席,这些孩子往往缺乏情感上的支持,造成孤独感和失落感。
研究表明,很多留守儿童在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方面存在短板。
他们通常难以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同龄人时的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
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学习困难,原因在于心理压力过大,不能专注于学业。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还可能遇到来自于周围环境的不友好因素,例如乡村学校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留守儿童甚至会经历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形式的心理创伤。
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长期的消极影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价值感低下、行为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的障碍等。
为了有效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取多层面的策略。
家庭层面的干预至关重要。
尽管父母外出务工可能难以避免,但家庭成员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保持联系,定期交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与关心。
此外,监护人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导与鼓励。
学校同样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教师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引导者,需要关注到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学校方面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
此外,学校可以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以促进留守儿童增强自尊心和归属感。
社区的支持同样不可忽视。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将专业心理知识传递给孩子和家长。
社区机构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以此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集体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党云皓 姚梅玲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2中国图书分类号 R 1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4411(2010)11 1519 02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 200703068 通讯作者摘 要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方法:使用A che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对河南省某县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27份。
结果:留守率为71 0%,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 17%,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2 69%);主要监护人是祖父母占67 9%、母亲监护占21 7%、父亲监护占2 3%;结论:农村儿童留守率较高,隔代监护是主要的监护类型,提倡农村单亲打工,双亲打工必须应经常和儿童保持联系,对问题儿童应重点干预和关注。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行为问题 因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青春期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长期与父母分离,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
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为相关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特调查河南省2009年某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因子并对比给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009年3~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某县随机抽取农村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未完整填写、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27份。
12 方法1 2 1 基本情况问卷 该问卷包括留守儿童的一般生活情况、监护人素质(文化水平、职业、与孩子的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外出务工情况、监护人的态度等。
留守儿童入选标准: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在外连续务工时间到调查时间为止达到或超过6个月,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1 2 2 A che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家长用) 这一量表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内容分为一般项目、社交能力、行为问题等三部分。
该文使用了此量表进行行为问题调查,包括113条,归纳为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攻击表现等8~9个因子,所有问题由监护人填写。
该量表经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 1 。
1 2 3 调查方法和评分标准 由经统一培训、具有一定心理卫生知识的调查人员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问卷的填写方法后,现场填写基本情况,同时对已调查的儿童家长进行CBCL 问卷调查。
总分和单个因子分超过全国常模标准分认为有行为问题 2 。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M icrosoft office Excel 录入,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2 1 一般情况2 1 1 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该次调查的1027名农村儿童中,父亲一方在外务工的22%,母亲一方在外务工的3 3%,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74 5%。
2 1 2 农村儿童的留守状况、性别 该次调查的1027名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729名占71 0%,非留守儿童298名占29 0%。
男生535名占52 1%,女生492名占47 9%。
2 13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监护495人,占67 9%;母亲监护158人,占21 7%;父亲监护17人,占2 3%;伯父母/叔婶/姨父母监护42人,占5 7%;其他人监护17人,占2 3%。
2 2 行为问题状况2 2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11岁儿童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30 45%,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3 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47,P =0 134)。
>12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 17%,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8 912,P =0 003)。
2 2 2 农村男童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比较 农村男童留守儿童问题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 23 农村女童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比较 6~11岁女童各因子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女童在体诉因子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801,P <0 05)。
3 讨论3 1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率 该文留守率达71 0%,同黄艳1519 党云皓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第11期苹、李玲 3 的调查结果相近,高于文献 4 留守率(31 9%)。
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该县为劳务输出大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二是近年来由于城乡一体化的加速,外出务工人口也越来越多;三是该次调查对象为农村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年龄结构较高,父母外出打工者亦相对较多。
从父母打工的情况来看,父亲在家只占留守儿童的3 5%,母亲在家占留守儿童的21 7%;74 5%的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
以上这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特点较文献 5 的外出打工率高,但和中国农村多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相符合。
3 2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监护方式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同的教育隐患。
该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67 9%)留守儿童由年岁偏大的祖辈照顾,在单亲(母亲或父亲)的照料下成长的只占24 0%,由其他亲属监护占8 9%,符合大量留守儿童属于隔代监护的观点。
老人对孩子的关注主要局限于吃饱穿暖方面,对孩子的心理关注比较少。
另有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和留守儿童联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有学者提出经常联系如在身边的观点 6 。
根据该文的监护特点,提示应加强外出打工的人员和儿童经常保持联系的必要性的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健康成长。
3 3 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6 9%,非留守儿童为28 9%。
具体到各因子6~11岁男童在分裂样因子方面明显高于非留守男童,与文献 7 相比,留守儿童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男童在分裂样因子方面一致。
>12岁留守女童在体诉因子方面明显高于非留守女童较少有文献报道,说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和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生理成长的疑问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被抚养时遭受的冷落和忽视,极易产生个性心理行为发展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
虽然这些问题大部分具有暂时性、发展性,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河南省重点关注留守男童分裂样人格倾向,引导女童多诉说,预防体诉因子的进一步加剧。
4 参考文献1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7212 忻仁娥,唐慧琴,林霞凤e t al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 chenbac h s '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 J 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3 黄艳苹,李 玲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694 高志辉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陇南农村为例 J 理论与研究 2007,24(9):695 殷 丰,徐 愫 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活教育问题的尝试-以江苏省宿迁市寄宿学校为例 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576 张爱珠 外出工子女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J 教育与管理,2004,21(10):237 徐为民,唐久来,吴 德et al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6(11):853(2009 08 03 修回)编校 徐 强围孕期目标人群与附加人群心身保健状况调查邱 洁 李建梅 高 延 李艳英 黄跃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518133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15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1001 4411(2010)11 1520 03摘 要 目的:探讨婚、孕前疾病及心因性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做好心身保健,提高胚胎质量。
方法:对2006~2008年在本院婚检、孕前检查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女582例、男550例,经初筛入选研究组男女各200名,按婚前、孕前及心理专科筛查、评估、干预和论证。
结果:高学历、高职称者心理压力大于中、低学历及职称者,压力来自工作82例,占14 08%。
孕前疾病筛查发现异常者(双方)583例,占51 50%,其中同型地贫5例,占0 44%,男性生殖疾病68例,占12 36%;遗传优生咨询108例,占9 54%;隐瞒婚前疾病30例,占2 65%;检出法定传染病(双方)23例,占2 03%。
结论:做好围孕期疾病筛查及心因性疾病预治有利于提高胚胎质量,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 围孕期 心身保健 出生缺陷婚、孕前心身保健是降低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第一道防线,开展婚、孕前心身保健是新的保健理念。
心理学以心理现象和活动为研究对象是包括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本质,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必须坚持心身统一,心理因素有时为主要的因素,有时则成诱发因素,如机体长期处于情绪抑郁或高度应激状态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儿茶酚胺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 1 。
这一研究符合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思想,只有心身健康才能为新生命诞生创造最好的起点。
本文对婚前、孕前产检的人群进行调查,探讨孕前疾病与胚胎质量的关系。
1520 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第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