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 呼吸作用(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专题04 绿色植物三大作用-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04 绿色植物三大作用-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主要器官:叶片。
3、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从器官水平看,各器官中都贮存很多有机物。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核酸)都是有机物。
专题04绿色植物三大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考向1叶片的结构及功能;考向2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向3光合作用;考向4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考向5呼吸作用;考向6呼吸作用的有关实验;考向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
【知识清单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水能保证植物体的直立姿态,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2)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其他生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构建自身的材料,也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维持碳-氧平衡)
6、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能变成化学能)。
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增大根吸水的表面积。
3、水分运输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成熟区导管→根内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气孔→大气。

呼吸作用知识点高考

呼吸作用知识点高考

呼吸作用知识点高考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我们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

在高考中,呼吸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一、呼吸器官呼吸作用主要依靠呼吸器官来完成。

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它首先通过鼻腔,然后经过喉咙进入气管,再分别进入左右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在肺部,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通过血液传递到肺泡,随后通过呼出排出体外。

二、呼吸过程呼吸作用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我们吸入的空气进入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内呼吸是指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同时从细胞中收集二氧化碳的过程。

外呼吸中,氧气从高浓度处(空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中,在血红蛋白的帮助下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经过呼出排出体外。

内呼吸中,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通过与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气体交换,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随后通过血液运回肺部,然后通过呼出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呼吸作用的调节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其中脑干的延髓是呼吸中枢的关键部分。

延髓通过监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水平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延髓会促使呼吸加深加快,以便将二氧化碳尽快排出体外。

此外,呼吸作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身体姿势和情绪等。

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频繁和深吸,以满足身体更多的氧气需求。

而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呼吸也会变得急促。

四、呼吸作用与健康呼吸作用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良好的呼吸习惯可以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而不良的呼吸习惯,如浅呼吸或经常憋气,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2023-2024学年七上生物《第四、五 、六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七上生物《第四、五 、六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记清单(解析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四、五、六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爱护植被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考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目的:(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照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实验步骤(1)暗处理:实验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消耗或运输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

(2)做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照射。

目的是做对照实验。

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有光和无光。

(3)酒精脱色: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目的是利用酒精溶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溢出或燃烧引起安全事故。

(4)漂洗:用清水漂洗叶片,洗掉叶片上的酒精、叶绿素等,便于观察。

(5)染色并观察: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检验淀粉。

3.实验现象:(1)叶片的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蓝色。

(2)叶片的未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不变蓝。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未见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考点2: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捕获太阳能,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产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可以转化成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3.条件: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4.场所:叶绿体。

5.主要部位:叶片。

考点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高三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三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三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冲刺阶段,而生物学科中的呼吸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对于高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学中的呼吸作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呼吸作用简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内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作用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2.外呼吸外呼吸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肺部。

外呼吸过程中,氧气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相互扩散,进入血液中。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经过相反的扩散过程排出体外。

3.内呼吸内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

在内呼吸过程中,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同时,氧气与线粒体内的酶反应,参与有机物的氧化代谢。

4.呼吸速率和容积呼吸速率和容积是衡量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呼吸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为单位。

呼吸容积指的是每次呼吸所进出的气体量,常用的呼吸容积有肺活量、呼气量、潮气量等。

5.呼吸调节呼吸作用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化学调节机制完成。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桥脑内,通过感受化学和机械刺激,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化学调节机制主要通过感受动脉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通过负反馈调节呼吸的深浅和速率。

6.呼吸作用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呼吸作用与其他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呼吸作用与心血管系统相互作用,血液中输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与心脏的供血和循环密切相关。

此外,呼吸还与能量代谢、体温调节、排泄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7.呼吸作用的误区在学习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引起注意。

例如,有些人认为呼吸氧气可以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抵抗力,然而,实际上进入血液的氧气只有一小部分被身体利用,大部分被呼出体外。

总结:高三阶段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握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5℃~30℃之间,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大于35℃,故A错误;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故B错误;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强度后,光合速率不变,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故C错误;阴影部分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温室栽培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0分)图甲、乙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

图丙是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乙中两种膜的名称分别是、。

(2)图甲、乙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分别是和。

(4)图甲中的[H]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

(5)图乙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6)在图丙中B~C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7)如果在图丙的C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5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

(8)在图丙D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的相对值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答案】(1)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2)ATP(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4)葡萄糖和丙酮酸(5)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为化学能)(6)光照强度(7)升高(8)6【解析】(1)据图分析,甲图是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的内膜上;乙图是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即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均有能量生成并储存在ATP中;(3)甲、乙两种膜上发生的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分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4)图甲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有机物葡萄糖和丙酮酸分解;(5)图乙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通过色素把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6)据图分析,在图丙中B~C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7)如果在图丙的C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5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由于CO2的固定减弱而C3的还原不变则升高;(8)据图分析,在图丙D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的相对值是单位时间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和呼吸作用生成的量的总和即4+2=6(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整理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整理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整理
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

-呼吸肌:包括膈肌和肋间肌等,负责呼吸的运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

2.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外呼吸:指从外部环境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内呼吸: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交换过程。

3.呼吸过程中的气体运输
-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泡。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相交,发生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主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方式运输。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部分以溶解态
或结合蛋白质的方式存在。

4.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指在细胞内进行的,需要氧气参与的氧化反应,产生大
量的能量(ATP)。

-无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产生较少的能量,主要产物是乳酸。

5.神经调控和体液调节
-在运动、睡眠和情绪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神经系统会对呼
吸进行调控。

-体液调节机制包括血液pH值的调节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等。

6.呼吸相关的疾病和问题
-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结核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或呼吸减少的现象。

-二氧化碳的排出问题:如呼吸性酸中毒等。

7.呼吸与环境变化的适应
-高原适应:人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过程,主要包括增加呼吸深度和
心输出量等。

-游泳员肺/跑步者肺:长期从事有氧运动的人的肺功能会较普通人更好。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中,呼吸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的定义和基本过程1. 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2. 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气(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中的交换、运送和释放、细胞内的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交换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二、呼吸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器官1.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 鼻腔:具有滤除空气中的尘埃、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3. 喉: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

4. 气管:连接喉和支气管,其内有软骨环支撑,以保持气管的通畅。

5. 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一步分支形成支气管树,最后分为细支气管进入肺组织。

6. 肺:由肺泡组成,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用于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呼吸的调节机制1. 在体内,呼吸由呼吸中枢通过神经来调节的。

2.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中,分为呼气中枢和吸气中枢。

3.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呼吸中枢调控呼吸的主要指标。

4.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会增加呼吸动作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呼吸的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1. 呼吸作用是细胞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途径。

2. 当氧气充足时,有机物在细胞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能量。

3.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五、呼吸与发酵的关系1. 呼吸和发酵都是生物体为了产生能量而进行的代谢过程。

2. 呼吸是利用氧气对有机物进行完全氧化,产生大量能量,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3. 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终产物根据类型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六、呼吸与健康的关系1. 健康的呼吸系统能够保证人体充足的氧气供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2. 吸烟、空气污染等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细胞色素氧化酶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的大型蛋白质,参与有氧呼吸的进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细胞色素氧酶失去活性C.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的反应可能有水的生成D.控制此酶相关基因发生突变,主要影响需要高能量的器官组织【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低温能够抑制酶的活性,但并不破坏其结构。

细胞色素氧化酶位于线粒体内膜,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催化水的生成,控制此酶相关基因发生变化,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影响需高能量的器官组织,如:脑、心脏、肌肉等。

2.(9分)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在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2)①过程的反应场所是______,此过程中[H]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

如果温度下降,过程①的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中,[H]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如果空气中CO浓度增加,则短时间内[H]的含2量变化为__________。

(4)若①过程发生而②过程不发生,则此时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当细胞中有②过程发生而没有③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共9分)(1)生产者把太阳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2)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低温时酶的活性下降 (3) 从类囊体膜到叶绿体基质(或基粒到基质)下降 (4)黑暗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把太阳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此过程中[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复习(解析版)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复习(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3.5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考点目录;考点一、呼吸运动考点二、呼吸作用一、考点分析考点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的交换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作用见下图和下表。

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通畅,内有声带,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气管和支气管保持气体畅通,支气管管壁覆盖着纤毛和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周围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膈肌和肋间肌协同活动的结果,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吸气过程:在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变得扁平),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2)呼气过程:在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膜恢复拱形,肋间内肌收缩、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腔体积减小,肺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内排出体外。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般指的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22O CO −−−→←−−−肺泡外毛细血管 肺泡内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存在浓度差: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所以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二氧化碳离开血液进入肺泡。

(2)肺泡适用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较多;①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①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重难点0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版)

重难点01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析版)

难点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新高考关于生物题型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选择题的题量以及考察侧重点有较大的调整,选择题部分的考察要求学生更加熟悉教材。

对于新高考,会更加偏向于学生立足已经掌握的内容去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会更加侧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考察,同时也就更加要求学生去掌握细节,对于基础要求也就更高。

细胞的能量与利用,关于选择题部分会重点考察酶与A TP,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会重点考察综合大题,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图表分析能力。

细节知识点掌握:1、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但不产生二氧化碳,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

2、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

3、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4、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

5、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6、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8、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光合作用、高能磷酸化合物、放射性元素追踪1.(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期中)小麦是常见的农作物,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

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某植株叶片在光斑(阳光穿过上层叶片的空隙会在下层叶片上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丙图表示植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以葡萄糖为底物)图解。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汇总整理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汇总整理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汇总整理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汇总高中生物中的呼吸作用始终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考生需把握几个基本考点,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汇总,盼望对你有关心。

高考生物的呼吸作用基本考点1.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呼吸的定义时要留意以下问题:①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是把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①该过程发生在机体的组织细胞内.而不是组织间隙;①细胞呼吸的产物为CO!或其他产物。

详细视细胞呼吸的类型而异;①细胞呼吸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2.细胞呼吸的特点:生物氧化与有机物在空气中的燃烧有相像之处.即都是消耗氧使有机物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两种氧化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总能量也是相同的。

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时.其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化合.并突然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光和热.致使温度快速上升。

而生物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机物经一系列简单的变化形成的。

由于有酶的催化作用.生物氧化能在比较温柔的条件(如温度为常温、体液近似中性)下.和有水环境中进行.而且其能量也是逐步释放出来的.这样就不会使温度快速上升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有氧呼吸的定义: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加下.通过酶的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从以E可以看出有氧呼吸有如下特点:①有氧呼吸需要氧气。

氧气是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分解;①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所谓的彻底氧化分解.是指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①释放大量的能量。

由于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有机物分子化学键中贮存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所以释放大量的能量。

高考生物复习策略指导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育同学良好的思维方法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学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同学将学问系统化,并形成学问结构网络。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4)《呼吸作用》专题讲析及答案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4)《呼吸作用》专题讲析及答案

专题四:呼吸作用[竞赛要求]呼吸系统:1.系统的结构特点 2.呼吸机制 3.气体交换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呼吸作用的途径4.呼吸作用的过程5.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7.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知识梳理]一、呼吸系统呼吸:机体与环境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其全过程包括外呼吸(又称肺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环节。

1、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

肺的实质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及大量肺泡构成。

(图4-1)肺泡是肺实现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壁薄,仅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对保证血液与外界气体交换有重要作用)和弹性纤维(与呼吸后肺泡的弹性回缩有关)。

肺泡的数量极多,为气体交换提供了广大的面积。

2、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运动肺本身不能主动的长缩,呼吸时气体进出于肺,有赖于胸廓的周期性运动。

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外界气体吸入肺泡;胸廓缩小,肺泡气被排出。

所以胸廓的节律性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实现,是由于呼吸肌活动的结果。

主要的呼吸肌是膈肌和肋间肌。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松弛,使肋骨上举,增大了胸廓的前后径,同时,当肋骨上举时,其下缘又略向外侧偏转,故胸廓的左右径亦增大。

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下降,于是胸廓前后、左右径复位(图4-2)。

图4-1人的呼吸系统图4-2 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2)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活动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原动力,但此原动力还必须引起肺内、外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建立起肺泡与大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方能推动气体进出肺。

3、气体交换与运输(1)气体交换呼吸气体的交换是指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为该气体的分压。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一、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反应式:3.过程: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三、无氧呼吸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3、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或细胞、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 和热能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阶段具体过程发生场所第一阶段C 6H12O6→C3H4O3(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4[H]→2C2H5OH(酒精)+2CO2或者2C3H4O3+4[H]→2C3H6O3(乳酸)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需氧气、相应的酶不需氧气,需相应的酶产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能量大量少量相同点过程第一阶段相同。

之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不同酶的作用下沿不同途径形成不同产物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意义(1)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中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中考生物易错点集中专项训练解析版-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将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适宜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种植大棚蔬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下图图示中,图一是晴朗的夏季一昼夜内大棚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二中a、b、c、d为大棚蔬菜叶肉细胞内的四种生理状况,图中①②分别为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

那么,叶肉细胞在图二中所示的生理状况能与图一中a点的生理状况相匹配的是()A.aB.bC.cD.d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A.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图乙的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4.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系列分析错误的是()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C.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减少5.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m、n 可分别代表蝉、螳螂B.图乙是24 小时内植物释放氧气情况曲线图,a 点积累的有机物比b 点多C.图丙表示3 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 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D.从图丁曲线变化可知,农药对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6.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7.如图为反映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或现象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y表示肺泡的容积,则AB曲线表示呼吸过程中的呼气,此时肋间肌肉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膈顶下降B.若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表示的是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C.若y表示某温室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则BC段表示夜晚时段D.若y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食物链草→兔→狼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则AC曲线表示的是大量捕杀狼群后草的数量变化情况8.在晴朗的白天,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B.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一定是最大的C.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一定缩小或闭合D.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9.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10.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1.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氧气B.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C.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2.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13.比较人体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确的是()A.人体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B.人体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C.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D.都需要吸入氧气14.下列关于叶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B.叶脉属于输导组织C.上、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15.葡萄甜美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及解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及解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及解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选择题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绿化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移栽树木时,因为粘性土壤透气性差,树木生长困难,人们往往在树木周围安装透气管(如图所示),这主要有利于根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以上都是【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在移栽树木时,因为粘性土壤透气性差,树木生长困难,人们往往在树木周围安装透气管,增加土壤内空气的含量,以促进根的呼吸作用,B符合题意。

2.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实验是将叶片上下两面进行遮盖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甲装置实验要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否需要光”,是以“光“作为变量设置的对照实验,因此要对叶片的上下两面都进行遮光,使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形成对照,A正确;B、乙装置的植物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使试管内充满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试管内,木条会复燃,B正确;C、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种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当向装置内倒水后,装置里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压至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向丁装置伸入一支燃烧的蜡烛时,燃烧的蜡烛熄灭,则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D错误。

3.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很多措施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

呼吸作用的类型与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呼吸作用的类型与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呼吸作用的类型与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呼吸作用的类型呼吸作用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无氧呼吸则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在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高等植物在水淹等情况下会发生。

二、呼吸作用的过程(一)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一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的H(还原氢)和少量的 ATP。

化学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₄O₃+ 4H +少量能量2、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产生少量的 ATP。

化学反应式:2C₃H₄O₃+ 6H₂O → 6CO₂+ 20H +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形成水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 ATP。

化学反应式:24H + 6O₂ → 12H₂O +大量能量(二)无氧呼吸的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即葡萄糖的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H以及少量的能量。

2、第二阶段:在不同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可以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1)酒精发酵:C₃H₄O₃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2)乳酸发酵:C₃H₄O₃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三、例题解析例题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参与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这一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所以氧是在线粒体中被消耗的。

高考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考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考呼吸作用知识点呼吸作为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在高考中是一个常见的考查点。

了解并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高考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氧气的供应,与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从而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1.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酸性环境下的异路框中德系呼吸和正常呼吸。

2.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乏氧气的条件下,细胞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在不产生水的情况下释放能量,产生乳酸或酒精的过程。

二、高考重点考查的呼吸作用知识点1. 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物质的扩散实现气体交换。

氧气进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到达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

而二氧化碳则相反,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再被排出体外。

2. 呼吸调节机制人体的呼吸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分为主动和被动调节,主动调节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被动调节则是呼吸中枢对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敏感性反应。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血液中的pH值和钙离子浓度来调节呼吸。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织和器官。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还具有过滤、加湿、调节温度和声音形成等作用。

4.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有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内容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在相关的题目中。

三、高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注意理解题目要求在高考中,关于呼吸作用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呼吸过程、气体交换、呼吸调节、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4呼吸作用1.(2020·山东章丘四中高三开学考试)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图甲、乙。

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是进行了乳酸发酵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甲组装置的NaOH吸收CO2,因此甲组右试管的液面变化是由于瓶内氧气体积的变化所导致的。

乙组装置的蒸馏水既不吸收CO2,也不吸收氧气,因此乙组右试管的液面变化是由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之差导致的。

【详解】A、甲组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有氧呼吸O2的消耗量,A正确;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B正确;C甲组右管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没有消耗氧气。

乙组不变,说明也没有产生CO2。

综合甲、乙两组可知,微生物可能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不吸收氧气也不产生CO2,C正确;D、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乙组不变,说明氧气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综合甲乙两组可知,说明微生物只有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乳酸发酵过程中不消耗氧气,也不会生成二氧化碳;酒精发酵过程中不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2.(2020·湖南高三其他)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B.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该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C 正确;D、若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比较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生成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生成量,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没有消耗氧气,只生成二氧化碳,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3.(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新冠肺炎防控得力,西藏旅游业逐渐复苏。

下列有关去西藏旅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与乘飞机去西藏相比,坐火车去西藏可能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氧气稀薄的环境B.从平原进入高原,人的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C.在西藏攀登山峰时,人感觉乏力头晕,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所致D.长时间生活在西藏,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会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西藏属于高海拔氧气浓度低,人体为适应这样的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

【详解】A、坐火车去西藏需要更长的时间,从平原慢慢进入高原有个适应过程,A正确;B、从平原进入高原,由于高原缺氧,人的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C错误;D、高原空气稀薄,长时间生活在西藏,人形成了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4.(2020·黑龙江道里哈尔滨三中高三开学考试)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的体积比分别为()A.等于1,等于0B.等于1,小于C.等于1,等于1D.小于1,大于1【答案】C【解析】【分析】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详解】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O2。

可见,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均等于1,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020·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开学考试)溴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为pH值6.0~7.6,酸性呈黄色,碱性呈蓝色。

在BTB溶液中缓慢通入CO2,可逐渐发生以下颜色变化:蓝色→绿色→黄色。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探究绿豆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瓶中加入氢氧化钠以除去空气中的CO2B.乙、丙瓶中共有的代谢产物一定有丙酮酸C.丙瓶中葡萄糖分解后能量大多释放并转化为热能D.试管1中的BTB溶液变为黄色所需时间比试管2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观察出本题主要考察了绿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方式,乙瓶左侧联通接气泵和氢氧化钠溶液,则甲、乙构成了有氧装置,丙用橡胶塞密封,构成了无氧装置。

【详解】A、空气导入乙瓶前先经过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代谢产物丙酮酸,B正确;C、丙瓶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储存在有机物中,释放的能量占少部分,C错误;D、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试管1中的BTB溶液变为黄色所需时间比试管2短,D 正确;故选C。

6.(2020·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有关小鼠细胞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全部来自葡萄糖B.与常温相比,低温下体内催化细胞呼吸的酶活性降低C.无氧呼吸形成的乳酸可被骨骼肌细胞继续氧化分解供能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以葡萄糖为底物)第一阶段:1摩尔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为2摩尔丙酮酸和4摩尔[H],并释放少量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用于合成2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摩尔丙酮酸和6摩尔水在酶的催化下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和20摩尔[H],并释放少量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用于合成2ATP),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24摩尔[H和6摩尔氧气在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用于合成34ATP),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详解】A、小鼠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氧来自葡萄糖和水,A错误;B、小鼠是恒温动物,低温时小鼠体温保持相对稳定,酶的活性不变,B错误;C、乳酸在小鼠骨骼肌细胞不能被氧化分解供能,C错误;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释放的能量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原子,来源于原料葡萄糖和水中的氧;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来源于氧气;呼吸吸入的氧,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吸入的氧首先出现在小鼠体内的水中。

7.(2020·黑龙江萨尔图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8.(2020·辽宁沙河口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为研究细胞呼吸,取右侧装置2组,甲组为A处放一定质量的某种种子、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乙组为A处放等量同种种子、B处放等量蒸馏水。

相同时间后,观察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组液滴一定是右移或不移动B.甲组液滴移动的量可代表种子呼吸产生的CO2量C.设计乙组装置是测定种子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差值D.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可再设置一个A中为等量煮熟的种子,B中为等量NaOH溶液的丙装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乙组B处放等量蒸馏水,对装置内气体变化无影响,液滴移动是由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差值决定的,若种子仅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液滴不移动;若种子进行无氧呼吸,则不消耗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液滴右移;但种子还可能以脂肪等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若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液滴左移,A错误;B、甲组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装置内的气压变化仅由氧气量变化引起,B 错误;C、乙组B处放等量蒸馏水,对装置内气体变化无影响,液滴移动是由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差值决定的,C正确;D、本实验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不需要再设置一个A中为等量煮熟的种子,B中为等量NaOH溶液的丙装置,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