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质量分析
襄阳市教科室方启柱
樊城区教研室王波
襄城区教研室罗文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整体评价
2019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9版)》和《2019年襄阳市中考说明》为依据,遵循化学学习规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命题中力求做到了“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初中实施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注重对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基本观念以及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考查;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重视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命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立意,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试题既体现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适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试题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突出了对初中化
学知识全面、灵活掌握的考查,无怪题、偏题、难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同时难题双呈现较好的梯度和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整套化学试题,做到了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结构
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全卷40分,分为选择题(客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两部分,共有四大题20个小题。

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7-16小题),填空与简答6个小题(42-47小题)16分,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48-49小题)8分,分析与计算2个小题(50-51小题)6分。

按中考说明要求试题预设难度应控制在0.60-0.65左右,结合到近两年中考实际难度,为避免出现较大的起伏,保持我市化学中考试题的平稳性,命题组将2019年中考难度系数预设在0.60-0.65的下限,实际考试结果难度系数为0.58,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试题中容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控制在6:3:1,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化学第一到十二单元的绝大多数内容和主干知识,考查内容重点突出,题量适中,梯度分布合理。

三、试题分析与评价
1、2019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双向细目表
2、试题得分分析
表一:试卷总体得分分析
2019年我市实际参加中考40505人,人平得分22.97分,人平得分率57.4%;满分人数20人,零分人数43人;优秀(≥90%)2235人,优秀率5.52%;高分人数(≥80%)9137人,高分率22.56%;及格人数21732人,及格率53.65%;低分人数3152人,低分率7.78%。

试题总体难度、区分度和梯度控制较好,较好地体现了命题要求和意图。

但今年低分人数较2019年增多。

表二:客观题(选择题)得分分析
表三:主观题得分分析
根据考试数据分析可知,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题量、区分度及各个水平层次的比重等,都符合我市今年中考的要求。

表五:2019年全市化学中考成绩分析表
3、试题特点:
(1)依托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双基,体现化学核心素养要求
2019年的化学中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考点分布均衡,考查目标明确。

强化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同时,化学试题中考查的知
识点涉及重点概念、原理,重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用语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技能,并在试题中较好地渗透进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体现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大多数试题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教材,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试题适当增加了对酸、碱、盐知识考查的比重,体现出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

虽然只有40分的分值,但试题对化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的覆盖面达95%以上。

试卷还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丰富、完善和变通,进一步发挥了教材文本的教学功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用好教材。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更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阅读、理解课本,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强化实验,侧重能力,理解应用,突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科知识重理解应用,轻死记硬背。

试卷注重基础性,但是没有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的试题。

例如:化学用语、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分类等。

试卷还对基本技能、学科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再如新材料“C3N4”的应用、“金属材料的运用及防护”、“硬水的软化”、“复合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钻木取火”等内容是教材知识的重组或再现。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今年的化学试题同时强化了对实验的考查。

如第14题实验方案的选择,第16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第48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第49题则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基本情境进行实验探究,考查了学生对酸碱盐知识之间的转化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能力。

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在一定的题境中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而没有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纯机械记忆性的考查。

如第47题推断题中,给出了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但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考查了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地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解答。

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大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才能把全部物质推断出来。

第49题是实验探究题,通过三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废液成分的探究,充分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问题设计凸显新科技和实际生活应用能力
试题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物质和现象为基本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化学在身边的应用,提升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人类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涉及的物质有很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如第9题“方便面带到西藏时的变化”、第43题“硬水软化”、“铝壶烧水”、第44题“钻木取火”、第50题“路面保温剂”等,都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提升了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

(4)联系社会,关注热点,注重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化学的联系
最新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第43题汉江水、第44题襄阳产“山药、麦冬”与化学的联系、第45题2019年4月7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首航等,第一时间以化学中考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并指导学生用好化学,防范危险与灾害,运用物质的性质与转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来帮助人类解决身边的问题。

中考试题源自生活,既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增强了中考试题的趣味性,同时在考试中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相一致的。

(5)初高衔接,数形结合,关注能力提素养
2019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更加注重初高衔接。

一方面是知识层面,强化“离子共存问题”、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联系等高考的高频考点在中考试题中的呈现与运用;另一方面,从题型上进行有机渗透,如第16题,将金属活动性运用与判断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解与分析,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第49题,将近几年襄阳中考比较热门的实验探究题大胆地进行改造,通过文字叙述与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与高考接轨。

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我市今年中考仍然采用电脑扫描、网上阅卷的方式进行中考阅卷,通过分析中考阅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化学中考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42小题:
(1)考查学生对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的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考生出现较多的问题是对题意不理解,书写H2、O2等错误答案;N2的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N2、N等错误答案;没按要求书写化学式,而是写了名称。

(2)考查考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掌握情况及化学式的书写,考生出现较多的问题是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KM N O4、KCLO3、KmnO4、K2MnO4等。

第43小题:
(1)考查物质的分类,部分学生对汉江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分类不准,该题仍有考生答错。

(2)考查学生对有关水的硬度知识掌握的情况,典型的错误是用词不准,与“煮沸”意思不同,如烧水、加热、煮腾等;“煮沸”书写错别的较多。

(3)考查铝制水壶烧水利用铝的导热性,常见错误答案有耐热、受热等。

第44小题:该题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又渗透传统文化。

将化肥、钻木取火、金属的冶炼等知识整合到一起。

典型的错误或不规范答案是:(1)考查化肥的分类及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因审题不细没关注到“复合肥”,错写为NH4NO3的较多;化学式书写的常见错误有K2NO3、K(NO3)2、(NH3) 3PO4、NH4PO4等。

(2)考查燃烧的条件,学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钻木取火”成语的意义及内涵,抽样500份试卷,选择ABC的有224份,占比44.8%。

(3)考查冶炼金属铜的化学方程式,该化学方程式是教材中出现的,较典型的错误是标注了产生的气体符号。

有很多学生把反应条件加热写成高温。

第45小题:该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水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将热点问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1)考查钢铁生锈的原理,常见错误有“氧气”写成“氧”、“O2和水”写成“O2或水”、水和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子等。

(2)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中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知识。

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本身非常简单,但结合具体情境后,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
对于“死读书”的学生反而有一定的难度。

“有机合成材料”一空,应该选填“有机玻璃仪表盘”,但不少学生错选“真皮坐垫”,分不清楚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3)考查了学生的信息处理与知识迁移能力,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性。

信息给予题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题型。

本题作为一道信息给予题,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答题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生成物中O2加有气体符号、没有配平;还有学生不会正确书写Na2CO3的化学式等。

第46小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本题的得分率是0.98。

(1)考查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题目明确要求填“>、<或=”,但仍有学生填大于、小于、等于。

(2)相比第一小题,该题错误率略高,错答学生相对较多,说明对于溶解度的理解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考生不能正确分析在降温过程中溶质、溶剂的量的变化。

第47小题:本题是推断题,同时也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分类掌握的情况,试题涉及的物质种类也相对较多,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但试题的难度也是呈梯度性呈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分点。

本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1.24分,其中得0分占22.9%,得1分占40.1%,得2分占24.6%,得3分占10.6%。

本题物质C的化学式通过信息“干冰”分析判断出是CO2比较简单外,其他两空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物质分类比较熟悉,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欠缺这类能力而失分严重。

第48小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难度系数为0.81。

该题主要的错误答案有:
(1)量筒写成量简、量桶、量铜等。

(2)1/3写成1/2、2/3、3/4、1/5等。

(3)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漏斗写成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尖嘴漏斗等;玻璃棒写成玻璃管、玻璃杯等,还有写滤纸的。

第49小题:本题是实验探究题,全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但同时呈现了一定的梯度,侧重于初高中衔接。

本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仅1.17分,起到了很好的区分选拔功能。

具体分析如下:
第1空: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没有沉淀符号或没有配平。

第2—5空:难度较大,没有抓住关键题眼“红色”、对现象分析判断不清、酸碱盐之间的转换关系不清、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不灵活是答错试题的主要原因。

第50小题:生活中路面保湿剂的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以及溶液的配制,本题比较基础,整体得分率为62%,少数学生审题不认真或者说基本功不扎实,出现计算错误、答案多带单位或带错单位等。

第51小题:近年来中考侧重于考查溶液中的反应求反应后或反应前组分的质量分数,对固体混合物中组分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有所忽略。

本题满分4分,抽样调查中考生平均得分2.28分,难度系数为0.57,满分率33.3%,零分率21.7%。

学生的主要失误和错误表现如下:
(1)不认真审题,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将硫酸错写成盐酸)或书写不规范(如没有气体符号等);
(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3)未列比例式,直接计算;
(4)列出比例式后,未写出未知量的求解表达式而直接写出答案;
(5)物质质量的数字后未带单位,未知量x后面带单位等;
(6)格式不规范、不完整,未写设、答等或题设不标准不科学;
(7)基本计算不过关,简单计算出错。

五、教学建议
根据全国课改的走向和几年来我市化学中考的改革趋势,今后我市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试题的实践性;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机械性记忆,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注重考查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体现探究性;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综合性与开放性。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更新观念,变革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教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建立全面的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设计与指导。

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新课堂,恰当地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归纳、表达,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索、讨论、评价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终
身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分层教学,分类定标,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科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

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

3.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

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

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术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
件。

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

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的实验教学日益加强,但通过中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仍有待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应注意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例如,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
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

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

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减少污染的初步意见”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或探究。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除选用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

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