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忧患
意识
文章标题: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国际环境并不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能源危机、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国际恐怖主义一再考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行为。
今年,一位中央领导在为中央国家机关上党课时强调“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
机关党员干部是我党的主要执政骨干,他们既是政策的决策者,又是政策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其思想修养与能力素质事关党的长期执政。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以下简称“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忧患意识的哲学内涵及历史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反映了现实事物所固有的辨证本性,揭示了事物最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旧事物的不短死亡、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新陈代谢是宇宙永远不可抵抗的根本趋势。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他来自于实践,决定于实践,能动的作用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不断的认识过程,就是寻找真理的过程。
真理分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相对真理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定层次、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认识真理的过程,就是从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同时又是真理同谬误做斗争的过程。
强调机关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就是引导他们主动的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思考、寻找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中影响发展速度、质量的矛盾因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在改造机关党员干部主观世界中的应用。
我国有着忧患意识浓厚的文化底蕴,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对国家发展寄予了无限思考和期望,“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是对他们思想的典型反映。
鸦片战争后,一批批有着强烈爱国、忧国和责任心的中国人屡屡举起了革命的旗帜,建立了新中国,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今天,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员肩负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作为执政党向国家政权机关依法推荐的党员,肩负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与法律意志的重要责任,肩负了在自己的工作中落实党的政策、党的主张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务必强化执政意识、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的特征
1、全局性与长远性。
机关党员干部肩负的执政责任和党与历史的使命,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形式与忧患意识必然具有全局性与长远性。
这种意识,着眼于大局,放眼于未来,站在全党、全国与中华民族的高度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发展,从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分析事物潜在的发展轨迹和寻找资源综合利用的帕内托状态。
2、深谋远虑与乐观的辨证统一。
现代政府,是有限政府、法制政府与责任政府。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区别于西方,我们的党员构成了政府工作人员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机关党员干部既要具有理性的思维,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