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岳阳县第二中学周狄仪
一、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教学目标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Si 、Al、Fe)的含量。
②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③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
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辅以巩
固提升类练习,最终让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个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铝的氧化膜,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
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Na、Al与O2反应。
(2)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教法分析
1.实验探究法: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1本课时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该演示的,该要规范的操作,还是要演示与强调;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
2.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安排有实验内容的课型感到兴致盎然,多半源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否作过深入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想来未必。
在讨论之中融入问题练习,对于控制与调节学生思维,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是可行的教学方法。
3、运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钠、镁、铝与氧气的反应,学生学习完之后,得到的还是零散的知识点,如何将其系统化,揭示出性质后面的递变规律,是教师最后一步不容忽视的工作,借助金属活动顺序表,通过归纳与比较,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本课时中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初步了解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练习,培养自己深层次思考以及应变的能力;通过自己尝试着归纳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理解金属性质的共性与特性(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设计情景,引入正题
通过回顾金属物理通性和镁条燃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引出金属化学性质异同,并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进入本课的学习。
2、采用分组讨论机制,开展思考与交流,体现学生主体性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完成教材思考与交流。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成果,并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小结得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
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完成实验和问题思考,得出结论
确定探究内容:钠在常温下与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未打磨的铝箔和刚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加热下的实验现象。
探究前进行安全教育,并公布探究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迅速、规范、有序操作,并能记录现象和分析原由。
探究后展示学生探究结果,学生互评、补充,教师评价小结,得出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4、知识拓展,开阔思维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开阔学生思维,完善知识体系。
3、成果验收
完成达标检测,当堂巩固知识。
4、结合知识点,设下铺垫
结束语引发下节课的问题,知道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思考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