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4)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答案】B
2、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
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诞生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外有普鲁士的侵略,内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屈膝投降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
B项是对背景两方面的准确描述,故B项正确。
3、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该调查说明( )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答案】D
4、“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答案】B
5、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
……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A项是与苏联结盟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是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不是成员国,B项错误;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项正确;D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是新时期,排除。
6、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这样写道:“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心个人的需要;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
”据此可知,以上经济学家的政策是( )
A.大力推行国有化
B.保护私人经济
C.减少社会福利
D.实行赤字财政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有效的经济制度应该是国家保持和促进市场竞争机制,在保护私人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故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里根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7、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
漫画意在表明( )
默克尔的难民政策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答案】C
【解析】美苏对峙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而非分歧无法弥合,故B项错误;欧盟内部对难民的不同态度造成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存在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欧盟,未提及国际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故D项错误。
8、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宣传画和标语主要是为发展经济而造势,并非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羊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实现现代化相符,故B项正确;蛇口标语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故C项错误;蛇口标语无法体现向共产
主义社会高歌前进,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材料
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
雍正帝即位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
雍正元年(1723年),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
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
同年,改革“耗羡”①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
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
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
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官员养廉银制度”。
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②,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
注:①“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
②“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特点及作用。
(9分)
【答案】(1)内容:全面整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严惩贪官污吏;革除“耗羡”“陋规”等社会积弊;建立官员养廉银制度。
(6分)
(2)特点:各项措施的互补性强,改革具有系统性;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惩治贪腐行为;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体现人治色彩,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与预防贪腐。
(5分)
作用:推动官风的肃清和国家财政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为乾隆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