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比较高矮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主题比较高矮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和培养目标
1.教学背景
本教学设计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是在形体认知和比较的基础上,加深了他
们的数学素养和可视化能力。
由于幼儿园时期正是儿童身体成长、智力发展和社会交往进一步提高的时期,在发展整体概念和几何概念的同时,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动动大脑,开动儿童的身体,拉动思维的尺度,让幼儿主动思考,利用听、说、看、动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宽视野,丰富思维,提高对周围环境认识和理解程度,不断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培养目标
此次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的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认知能力。
通过比较身高,引导幼儿发掘规律,增强对身体认知的了解、理解与体验,加深形体认知。
•数学思维和可视化能力。
通过身体比较,引导幼儿理解数字概念和比较数学概念,同时提高幼儿的可视化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唱歌、讲话、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参与比较身高、交流探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 教学内容
1.比较高矮的身体认知;
2.数字和数学语言表达;
3.比较高矮的可视化能力;
4.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
2. 教学步骤
第一步:身体比较
教师在幼儿园操场上指导幼儿先进行身高比较。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和其
他幼儿身高的大小,并且对幼儿的身高差异进行比较和分类。
如大约谁高,谁矮,谁跟自己差不多高等,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思考。
第二步:数字和数学语言表达
在进行身体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所测量的高度记录下来,并引
导幼儿注意数字和数学语言表达。
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解释身高的数字概念,如“18厘米比20厘米小”等。
第三步:可视化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如桶、木板、线块和球等来帮助幼儿比较身高。
教师
先在离地面1米处标注一个水平线,并让幼儿一起站在标线旁边。
接着,教师可
以在幼儿头顶上用线块或球等工具进行比较。
将结果记录在黑板或让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
通过比较和复制,幼儿可以理解和体验数量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可视化能力的发展。
第四步: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交流中倾听他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可以通
过唱歌、打拍子、讲话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比如,让幼儿自己编写歌词、唱歌分享感受,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关系。
3. 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可以加深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并能
够理解数字概念及比较数学概念,培养可视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教学过程:整体上,本次教学选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场
景,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以及社会与个体的差异性,同时借着人体比较空间的可视化操作的引导,幼儿自然地掌握数据与轻松的比较数字应用,感受到数字的可视化和可感性;在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方面,幼儿有了充分的机会通过口语表达和身体语言传达自己的想法,锻炼社交技巧,促进了心理的情感交流与自主探究。
3.教学效果:通过对幼儿的考察和分析,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幼
儿的形体认知、数字形态化、可视化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三、课堂延伸
特别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进行这种形体认知教育,使用家庭影院放映学习过程,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下快速积累全新习惯。
四、
幼儿园身高比较教学设计除了培养孩子能力外,还能够为幼儿们建立正确的身
体观念,例如养成好的姿势习惯,远离驼背,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
更重要的
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气质和智慧水平。
教学设计旨在以身体为媒介,让孩子在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和学习中,慢慢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及身体条件的优劣并加以珍惜,在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路上逐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