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6新诗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新诗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彷徨.
(huáng) 彳亍..(chì)(chù) 惆怅..
(chóu)(chàng) 凄婉.(wǎn) 颓圮..
(tuí)(pǐ) 寂寥.(liáo) 跫.
音(qióng ) 春帷.
(wéi) 窗扉.
(fēi)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雨巷.(xiàng)巷.
道(hàng) (2)曲⎩⎪⎨⎪⎧哀曲.(q ǔ)曲.折(qū) (3)散⎩⎪⎨⎪⎧消散.(sàn)散.乱(sǎn) 2.语境辨析法
(4)悠长.(cháng)的岁月里,不断经历着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我们也不断地成长.(zhǎng)。

(5)这种色.(shǎi)酒的颜色.
(sè)有一种琥珀的光泽。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彷huáng(徨)辉huáng(煌)惊huáng(惶)
(2)⎩⎪⎨⎪⎧ch óu (惆)怅ch óu (稠)密ch óu (绸)缎 (3)⎩⎪⎨⎪⎧窗fēi(扉)f ēi (绯)红芳fēi(菲)
(4)⎩⎪⎨⎪⎧凄wǎn(婉)w ān (蜿)蜒w ǎn (惋)惜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理解辨析
(1)悠长·悠远
二者都有“悠长”的意思,但前者多指声音或时间漫长。

后者则多表示距离或离现在的时间漫长,也指深刻而博大。

(2)寂寥·寂寞
形容词,二者都有“冷清”之意。

“寂寥”是指寂静、空旷,
用于描写环境;“寂寞”指孤单、冷清,多指人。

2.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艺创作是一种纯精神的劳动,需要创作者具备甘于寂寥
..、淡泊名利的品质,甚或还要有一点遗世独立的风骨。

( )
(2)他是一个忠实的驴友,走过很多名山大川,似乎没有哪一座山,如医巫闾山这般悠.远.而博大,内敛而含蓄。

( )
【答案】(1) ד寂寥”是指寂静、空旷,用于描写环境。

此处应用“寂寞”。

(2)√
[常识·速览]
雨巷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
诗人。

在新诗发展中,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称赞“替新诗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
优美、伤感、惆怅、朦胧,富有音乐美,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
此也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
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浪子诗人”——郑愁予
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因他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

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

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其中《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主要作品:《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于是在痛苦中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这种情况下,《雨巷》诞生了。

《错误》写于1954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意识形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开放,西方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铺天盖地般涌来。

整个社会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焦虑,渴望在传统废墟上重建自己的文化价值堡垒。

《错误》就是
这一时期的作品。

“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诗体的一种,是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

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雨巷》写“我”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的雨巷,等待一个“丁香一样地”姑娘的出现,姑娘出现了,但是很快又远离,“我”只能独自彷徨、叹息。

借此表达了“我”追求美好的理想信念,而这种追求又有些徒劳的苦闷心情,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错误》是一首现代“闺怨”诗,这首诗一反传统闺怨诗中思妇本人直接抒情的写法,以一个独特的抒情视角,即由一个路过的旅人来设想思妇误以为“归人”已归,写出了思妇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以及旅人由此而生的歉意。

[文脉·梳理]
《雨巷》
【答案】①苦闷②追寻
《错误》
【答案】③跫音不响,春帷不揭④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雨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有何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笔下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花朵与姑娘融为一体。

②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象征。

2.能否将“我身旁飘过这女郎”一句中的“飘”改为“走”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

因为“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相照应,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转瞬即逝的特点。

所以,诗中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更加贴切。

3.把“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直接改成“消散了她的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好。

“消了”“散了”“消散了”很好地表达出诗人对丁香姑娘无情消失的嗟叹和无奈。

同时,这些词语于统一中富于变化,把诗人那难以言表的哀怨、彷徨的心情抒写得含蓄隽永而又淋漓尽致。

4.第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后一节用的是“我希望飘过”,诗人为什么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第一节相比,最后一节用“飘过”强化了丁香姑娘倏然而过的感觉,象征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无法走近。

其中隐含着作者孜孜求索的执着精神和“凄婉迷茫”的绵绵哀愁之情,强调诗人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5.“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比。

用排比句铺写想象中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

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强化姑娘的形象,进而展现自己“哀怨又彷徨”的情感。

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二、阅读《错误》,回答下面的问题。

7.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因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以至于听见窗外传来的马蹄声便以为是爱人归来;还描写了骑马者的内心活动。

8.《错误》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主要用了“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忧伤而又无奈的意境,表现了一位江南少妇希望又失望的痛苦心情。

9.“错误”怎能“美丽”?在本诗中诗人为什么说是“美丽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

不过,这马蹄仅仅从面前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10.请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东风不来”一节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

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充满古典的风韵。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四个否定句前后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合作探究·
11.《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是实写还是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丁香姑娘”是实写。

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什么“理想的象征”。

(观点二)“丁香姑娘”是虚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

丁香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美丽、孤高和忧愁。

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
让人永久地怀恋和无限地惆怅。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反复
戴望舒的《雨巷》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从而突出了诗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情感美,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2.写法指导
(1)运用反复,必须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

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必须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某些语句都可以的。

3.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表达某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城市原来是这样的,高楼大厦原来是这样的,宽阔的马路原来是这样的,川流不息的景象原来是这样的……头一次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惊诧于这大城市的新奇景象了!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让理想引路
戴望舒写《雨巷》这首诗时只有二十二岁,他从事革命活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用热情的笔触投入到党的宣传工作中去,后来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雨巷》这首诗就再现了当时一部分青年人心灵深处的这种声音,这是低沉的倾诉和失望的自白,从这种倾诉和自白中,我们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之后的痛苦和追求。

他们在痛苦中煎熬着,但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应用角度】“追求”“理想”“信念”等。

2.精彩应用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

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正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

他在诗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佳作·领悟]
[训练——落实提升]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寂寥.(liǎo)彳亍
..(chì chù)惊蛰.(zhé)滂.沱(pāng) 跫.音(qióng) 春帷.(wéi)
氤氲.(wūn) 潺潺
..(chán) 窗扉.(fěi)
颓圮.(pǐ) 蠕.动(rú) 啾.啾(ji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寂寥.(liáo),氤氲.(yūn),窗扉.(fēi)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揉碎招摇赋与篱墙
碣石揣磨磅礴太息
静默幽雅委迤柳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赋与—赋予,揣磨—揣摩,委迤—逶迤。

3.对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代)
B.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顶真)
C.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比喻)
D.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反复)
【解析】A项应为比喻。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2)戴望舒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味贯注揣测
C.品味灌注揣测
D.品位贯注揣摩
【解析】品位:泛指人或物的品质水平,名词;品味:品尝、体味,动词。

灌注:浇进,注入;贯注:精力、精神集中。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猜测,推测。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 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医环境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大有好转,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D. 近日,海南省政府要求各县市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明令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借开发名义擅自更改耕地的用途。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被”或“之”; C项,搭配不当,应在“提高”后添加“和改善”;D项,不合逻辑,应删去“禁止”或“不得”。

【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