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政治摸底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政治摸底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1至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7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留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运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全部题目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安“网红”景区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消遣、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带动了西安夜经济,已成为西安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

由此可见()
①经济确定文化,城市文化传承以经济为前提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城市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加的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幽静雅致的校内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在高超的教化工作者看来,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化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专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

这说明()
①人的教化离不开合适教化方式和教化环境
②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生活体验中自发形成的
③文化对人的培育和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特点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确定性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同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爱护状况。

他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沟通的历史。

这是人类文明的珍宝,要坚持爱护第一,在爱护
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好。

”这告知我们()
①爱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爱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持续民族文化根脉
③爱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爱护文化遗产要以开发其经济价值为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人们对美妙事物的憧憬,是任何力气都无法阻挡的。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观赏全部文明之美的眼睛。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溢勃勃朝气,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建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这里强调了在对待各种文明时,我们要擅长()
①敬重美,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②观赏美,做到相互融合、消退差异
③鉴别美,做到去伪存真、去劣存优④追求美,做到包涵互鉴、创新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书写在从日本运输到中国的抗疫捐赠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感动了多数中国网友。

中国网友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这些文字()
①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剧烈认同感
②传递了中日两国间守望相助的友情和善意
③赐予了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强大物质力气
④赐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120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

120年后的今日,甲骨学探讨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文也以微信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民。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了起来,这启示我们()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
②实现教化方式的变革,不断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
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汉字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④探究和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庆典,气概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世界留下永恒印记——这是巍然矗立于世界东部的社会主义大国愈发蓬勃、愈发健强的盛大亮相,让
14亿中国人群情激昂,实行国庆庆典()
①旨在彰显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维护国家平安
②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强化国际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激发爱国热忱,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④有利于昂扬国人斗志,为中华民族复兴凝合力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近期,全国各大高校接连开学。

“开学第一课”特别重要,一些高校让“战疫”英雄上讲台,与高校学子共享“战疫”经验,激发青年学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前进路上,我们须要更多的英雄,这是因为()
①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英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③英雄具有的深厚国家情怀,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英雄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确定力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新中国成立70年,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持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学习教化,不断砥砺初心、时刻牢记使命的70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使其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之所以强调“不忘初心”,是因为()
①“初心”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②“初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志向信念
③“初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力气
④“初心”是我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涉网不法行为持续增长。

2024年12月,全国各地各网站网络举报部门共受理政治类虚假谣言、诈骗类、赌博类等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22.4万件,环比增长25.9%。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国家应()
①弘扬网络正能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平安
②激活网络文化市场活力,保障公众文化权益
③引导公众明辨是非,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
④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周易》是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认知,原本是古人为了推演天象农时,春耕秋收,为了让人类繁
行生息,避开自然灾祸,把天地神明、自然现象与人类万物结合起来,找寻其变更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先天八卦的内在精要。

因此,尽管《周易》是一部筮官占卜之书,却不是帮人算命、看风水的。

这表明()
①哲学源自于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思②哲学探究的是世界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才智之学④哲学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在70年不懈的探究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适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人民意愿和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才智和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探究出的这条道路()
①体现了坚持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②能够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永放光线
③为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难题供应了详细遵循
④会随着中国历史条件的变更而发展和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近日,中美科学家联手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马卡良231”星系内发觉了氧气,这是人类天文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发觉氧气的踪迹。

氧气在宇宙中会放射出特定频率的光谱,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捕获到这些微弱的信号,由此分辨氧分子的存在。

但氧气在星际空间的含量为何普遍低于预期仍是未解之谜,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究。

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是相互依靠的,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内容变更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更
③日益完备的相识工具推动人类相识向前发展
④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实践水平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茶尺蠖(huò)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喜爱蚕食嫩叶。

作为杂食性昆虫,胡蜂的捕食对象广泛,它们的嚼吸式口器可以捕食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咬食多种动物的簇新瘦肉,舔食植物的花蜜、树汁和成熟水果果汁。

某地茶树生态园以“胡蜂除虫”的方式对茶尺蠖等虫害进行防治,使原本的“杀人蜂”成为了茶农的“守护神”。

这一做法体现了()
①人们能够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详细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人化”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建性地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④源于干脆阅历的真理性相识具有干脆现实性特征
15.为帮助人们早日摆脱新冠病毒带来的威逼,各国纷纷加快疫苗研发工作。

2024年6月16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探讨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平安性好,无一例严峻不良反应,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

下一步,将绽开Ⅲ期临床试验,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评估疫苗的平安性和免疫原性,以确定疫苗的剂量和免疫程序。

这表明()
①形成有关疫苗的真理性相识是疫苗研发工作的根本目的
②预防和限制新冠病毒的迫切须要推动了疫苗的研发进程
③能否驾驭和创新人体免疫调整规律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点
④免疫方法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且得以验证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2024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2024年11月3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

这表明()
①事物总处于持续的渐进变更发展中②持续量的积累必定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④要抓住有利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黄河宁,天下平。

”习近平总书记两度考察黄河,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爱护,协同推动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华蜜河。

这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
①善用系统思维,实现黄河综合治理的最优目标
②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黄河爱护和开发利用并重
③创新发展思路,以生态优先理念为治理动身点
④把握详细联系,主动探究黄河生态治理新路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许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在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爱护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其次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的这一论断()
①揭示了事物发展状态,指出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②阐释了冲突问题精髓,一分为二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③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把握了历史发展大势,彰显中国接着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19.视察大国经济,不能局限于一时之得失,必需看全局、辨大势,既要精确看待局部数据升降之“形”,也要精确把握经济总体向好之“势”,如此方能把握方向,坚决信念。

鉴于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没有设定2024年经济增速详细目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这告知我们要()
①擅长从经济的“形”中把握“势”,对将来中国经济发展充溢信念
②坚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在“形”与“势”的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分析经济的“形”和“势”
④立足于局部数据升降之“形”,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2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开出辩证之方。

5月22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参与审议时,提出“在应对危机中驾驭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23日上午,探望参与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又明确指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哲学上看,这些“辩证之方”主要强调了()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探究②坚持革命的批判精神,审时度势
③变更事物的固有联系,与时俱进④把握冲突转化的条件,开拓进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024年6月15日至6月24日,第127届广交会在网上实行,来自全球的参展商和选购商足不出户谈生意、做买卖。

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贸易盛会首次被整体搬上“云端”,网上展示、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直播带货等融为一体,形成一站式全天候网上举办新模式。

新冠疫情期间,广交会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变更,体现了()
①创新思维支配人们实践活动的变更发展②创新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交织触合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着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④创新就是要擅长找寻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战“疫”之下,生物平安立法急需加快补齐短板。

2024年2月14日,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把生物平安纳入国家平安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平安法,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平安治理实力。

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变更是对社会存在变更的反映②社会意识的调整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④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

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

随着科技的发
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了资源。

这说明()
A.事物有无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须要与行为选择
B.评判事物价值的大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
C.全面把握事物属性有利于事物价值的创建与转化
D.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确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4.从“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到“全国道德模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美奋斗者”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美逆行者”……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用自己的平凡书写着不凡的人生,用无怨无悔的倾情奉献,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

这启示我们()
①自觉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价值选择
②真正的华蜜必需舍弃“小我”,成全“大我”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以奉献精神财宝为主要形式
④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依据题目的详细要求作答。

共52分)
25.(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恒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创建人类华蜜的基础。

勤劳英勇、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始终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化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敬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宏大、劳动最漂亮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恳劳动、创建性劳动”。

现实中,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重要缘由在于劳动教化被淡化、弱化。

事实上,挥洒劳动的汗水、体会劳动的艰辛,才能收获劳动的欢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有美。

”劳动教化的本质目标在于确立劳动价值观,让青少年充分相识到劳动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生进步的重要意义。

2024年3月,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化的看法》,强调劳动教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化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化纳入人才培育全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学问,分析说明加强劳动教化、弘扬劳动精神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24“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盛大实行。

受奖的年度影响力人物中,有一位姑娘,名叫李子柒,她因拍摄中国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季节更迭重新具备了美学意义,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

在某海外社交平台上,她的视频订阅者高达746万。

有人赞美她拍出了令人憧憬的田园生活,让全世界人民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也有人质疑她的视频“净挑好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乡村生活的全貌,只是对中国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化;也有人说“过高的评价或者过低的质疑,都不肯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学问,分析李子柒的作品“讲好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相识论的学问,分析不同的人对她的作品具有不同感受的缘由。

(8分)27.(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下面是两则扶贫典型事例:在重庆市秀山县峨溶镇龙塘冲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道成带领村民以“订单农业”模式种植辣椒,年产辣椒200万余斤,收入160万余元。

文道成曾说,对于想“等靠要”那部分人,我们还要不断地教化他们,跟他们讲,只要有这种“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致富”的观念,再多的贫困都不是问题。

在甘肃省甘南中等职业学校内,学生们在崭新的汽车修理实训车间上课,4台发动机供学生拆卸探讨,还配有最新型的悬挂式修理工具箱。

副校长丁恒杰曾说,我们制定了人才培育方案,新增加了7个专业,通过发展教化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

”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对此加以说明。

28.(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1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记着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

在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心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是一项全新的探究,既没有先例可循,又不能简洁照搬西方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

要紧密结合海南实际和发展定位,借鉴国际先进阅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支配,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显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为全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探究新路径、积累新阅历。

结合材料,运用冲突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学问,阐述中心支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

29.(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爱护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爱护。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允、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权利的爱护要求更加迫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编纂民法典作为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立法大幕开启。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看法,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看法和建议。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大到国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贷”、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网络虚拟财产等,几乎全部民事权利爱护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编撰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标识,要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爱护自身权益的法典,还须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实施,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学问对此加以说明。

成都市2024级中学毕业班摸底测试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看法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48分)
1.C 2.A 3.A 4.B 5.A 6.B
7.D 8.A 9.C 10.B 11.C 12.B
13.D 14.A 15.C 16.D 17.B 18.D
19.B 20.C 21.D 22.B 23.C 24.B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营造崇尚劳动、敬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推动劳动教化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分)
(2)发挥教化选择、传递、创建文化的特定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宏大的奋斗精神,引导青少年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分)
(3)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加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主动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实践中。

(3分)
26.(1)①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分)
②在展示民族特色文化特性的同时,遵循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增加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和
吸引力。

(2分)
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
能,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分)
④坚决文化自信,主动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分)
(2)①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相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相识条件的制约。

(3分)
②不同的人在立场、学问背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人从中感知
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有人认为只是对中国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化。

(3分)
③她的作品涉及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也会导致不同人的主观感
受的差异性。

(2分)
27.(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