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理综试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跑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具有双链结构
B. 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基因的运载体可来自真核细胞可以是能自主复制的DNA分子
D. 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质粒是一种常用的运载体,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结构一般为载体蛋白,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结构为tRNA。

【详解】DNA和RNA都能储存遗传信息,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一般单链结构,A错误;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是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B错误;最常用的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C正确;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如tRNA,故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2.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内控制色氨酸合成的基因转录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活性阻遏蛋白能抑制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结合
B. 大肠杆菌细胞内色氨酸基因的转录受色氨酸浓度的调节
C. 色氨酸基因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以提高转录效率
D. 色氨酸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阻遏蛋白的活性取决于其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阻遏蛋白是否与操纵基因结合将调控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培养基中色氨酸是否足量而定。

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操纵基因与活性阻遏蛋白结合使RNA聚合酶不能结合,从而不能完成转录过程,进而影响色氨酸的合成,缺乏色氨酸时, 阻遏蛋白失活,操纵基因被开启,相关酶合成进而使色氨酸合成。

【详解】由图可知,活性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RNA聚合酶不能与之结合,A正确;由图可知,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基因不能转录,色氨酸不足时,色氨酸基因开启完成转录,即大肠杆菌细胞内色氨酸基因的转录受色氨酸浓度的调节,B正确;转录时,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C错误;色氨酸含量高时,活性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后,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色氨酸含量不足时,阻遏蛋白失活,操纵基因被开启,完成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可知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结构决定功能,阻遏蛋白的活性取决于其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操作步骤:将浸泡过的种子去皮→切片→染色一洗去浮色→制成装片→观察
B.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要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温处理
C. 将生理盐水与健那绿混合后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活性
D. 制作生态缸的过程中,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肪的鉴定:将浸泡过的种子去皮→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生理盐水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活性,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只有对活细胞才能给线粒体染色。

酶具有高效性,为保证观察到不同温度下的酶的催化效率,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为:将浸泡过的种子去皮→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A正确;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以保证能观察到不同温度下的酶的催化效率,B错误;健那绿染色剂是活体染色剂,需要细胞保持活性,将生理盐水与健那绿混合后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活性,C正确;生态缸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合适的比例,这样有利于其稳定,故制作生态缸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适合比例,D正确。

故选B。

4.下图是人体胰岛B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①~④生理过程都会加快
B. 血浆中的乳酸浓度升高后,机体的呼吸增强、通气量增加
C. 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D.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血浆中葡萄糖经过组织液进入胰岛B细胞,②过程为胰岛B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③为血浆中氧气经过组织液进入胰岛B细胞,④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⑤为乳酸的增加可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详解】当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增强,细胞对葡萄糖和氧气的利用率增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加,乳酸进入血浆的量增加,故①~④生理过程都会加快,A正确;血浆中的乳酸浓度升高后,乳酸与血浆中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碳酸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机体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增强、通气量增加,B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以降低血糖,C正确;长期高血糖的个体,由于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放归圈养的东北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 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可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C.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
D. 某松树林群落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各营养级中的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但会使得当地大熊猫种群密度增大,A 错误;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高低搭配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B正确;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C正确;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某松树林群落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A。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后,重新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所致。

已知ABL基因控制合成的abl蛋白能促进基因转录,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abl蛋白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发挥作用,能促进RNA的合成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基因缺失导致的,该病患者粒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 该病患者异常的粒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均异常
D. 该病患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正常的,表现正常的双亲可能会生出患该病的子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后,重新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形成的BCR-ABL蛋白可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根据ABL基因控制合成的abl蛋白能促进基因转录,可知abl蛋白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发挥作用(分裂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故分裂期不易解旋,不能转录),能促进RNA的合成,A正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后,重新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该病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患者异常的粒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但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均异常,C正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若患者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中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没有发生基因片段的易位,则该病患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正常的,同理,表现正常的双亲所生子女中若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片段发生易位重新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则可能患病,D正确。

故选B。

7.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加,农村生态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乡村级工业园的建立使工业废水污染近村河流。

为确定水体污染物对水蚤(体长为1~3mm)数量的影响,可用取样法调查其___________的变化。

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河流中的污染物逐渐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给农田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生态农业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的田块中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系的作物,可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1). 种群密度 (2). 水体污染物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或超过了分解者的分解能力 (3). 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的有氧呼吸,不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矿质元素 (4). 及时补充因粮食收获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元素 (5). 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可通过调查种群密度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态即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故为确定水体污染物对水蚤(体长为1~3mm)数量的影响,可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多,超过了分解者的分解能力,会使河流污染日益严重,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受到影响。

(2)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土壤中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的有氧呼吸,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矿质元素。

农田生态系统中在收获季节随着粮食的收获带走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因此每年都要向农田中施入氮、磷、钾等肥料,以补充因粮食收获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元素。

(3)种植不同作物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种植不同品系的作物体现的是基因的多样性,故在不同的田块中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系的作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物质循环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判断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8.丛枝菌根是一种真菌,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感染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比较了丛枝菌根感染对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____,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低温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表格中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相关数据,可知丛枝菌根能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推测,在弱光照条件下适应能力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被丛枝菌根感染的玉米”或“未被丛枝菌根感染的玉米”)。

【答案】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 低温会降低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活性 (3). 提高(4). 被丛枝菌根感染后玉米的气孔导度增大,而胞间CO2浓度降低,说明玉米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吸收量增多.从而使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加快 (5). 被丛枝菌根感染
【解析】
【分析】
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被真菌感染组。

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气孔导度均大于未被真菌感染组。

但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未被真菌感染组。

【详解】(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低温条件下无论是被真菌感染组的叶绿素含量还是未被真菌感染组的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可能是低温降低了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活性,使叶绿素合成减弱,从而使叶绿素含量降低。

(2)丛枝菌根是一种真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气孔导度均大于未被真菌感染组,但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低于未被真菌感染组,说明玉米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吸收量增多,从而使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加快。

即丛枝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

(3)弱光条件下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温度下,被真菌感染组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被真菌感染组,丛枝菌根是一种真菌,故在弱光照条件下适应能力更强的是被丛枝菌根感染的玉米。

【点睛】本题考查真菌感染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中信息,判断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的能力。

9.请回答下列与细胞癌变有关的问题:
(1)癌细胞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
胞。

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依赖于___________,人体内癌细胞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起作用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阻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而引发___________病。

癌细胞表面某物质可以和PD-1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PD-1抑制剂可以防止此问题的出现,推断其原理是________。

(3)免疫系统通过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 癌细胞表面的抗原 (3). T细胞 (4). 自身免疫(5). PD-1抑制剂可与PD-1蛋白结合,可阻止癌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6). 防卫、监控和清除【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即DNA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的细胞。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2、针对细胞内的病原体、移植的器官以及癌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为细胞免疫过程,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T细胞。

【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免疫系统可识别癌细胞膜表面的抗原,进而对癌细胞产生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中起作用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免疫细胞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所引发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过高造成的,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进行治疗。

根据“癌细胞表面某物质可以和PD-1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可知,PD-1抑制剂通过与PD-1蛋白结合,阻止癌细胞表面某物质和PD-1蛋白结合,可阻止癌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3)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淸除。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如下图所示。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控制淀粉合成途径中不同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籽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两种鲜食玉米。

(注:控制甜性状的基因用F或f表示,控制糯性状的基因用H或h表示),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培育不同口感的鲜食玉米成为育种新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F2的性状呈现9︰3︰4这种比例而不是9︰3︰3︰1的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

据此可知,消费者食用的甜非糯玉米的一个果穗上分布有___________的玉米粒。

(2)为防止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而使甜糯性状消失,在种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表现为甜非糯的玉米种子若干,请从(1)中的亲本、F1、F2中选择合适的样本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探究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2). 非甜非糯与甜非糯,非甜糯与甜非糯(3). 甜、非糯 (4). 将二者隔开一定的距离种植或隔开一定的时间种植,避免花期相互受粉 (5). 杂交组合: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非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1分);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FfHh,F2中非甜:甜=(9+3):4=3:1,说明非甜为显性性状,理论上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甜糯应为9︰3︰3:1,F2中非糯:糯=(9+3):(3+1)=3:1,非糯为显性性状,但实际中没有出现甜糯,而是表现了甜非糯,说明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详解】(1)选择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FfHh,与F2理论值9︰3︰3︰1的比例相比较可知,甜糯的表现为了甜非糯,说明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而是表现了非糯性状。

根据分析可知,非甜、非糯为显性性状,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FfHh,说明亲本为FFHH和ffhh或FFhh和ffHH,即亲本表现型为非甜非糯与甜非糯,非甜糯与甜非糯。

由于甜非糯的基因型有ffhh、ffHH、ffHh,据此可知,消费者食用的甜非糯玉米的一个果穗上分布有甜、非糯的玉米粒。

(2)为防止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而使甜糯性状消失,在种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将二者隔开一定的距
离种植或隔开一定的时间种植,避免花期相互受粉而进行杂交。

(3)根据(1)中分析可知,甜非糯的基因型可能为ffhh、ffHH、ffHh,为鉴定其基因型,可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FFhh)杂交,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均表现为非甜非糯;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均表现为非甜糯;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 Ffhh,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为: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非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和归纳,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实验的思路才能解答问题。

11.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植物乳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具有很强的产叶酸能力。

本研究选择从不同食物中分离出的多种植物乳杆菌为实验菌种,以期获取高产叶酸的理想菌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菠菜叶中提取叶酸和叶绿素时使用的溶剂,在化学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步筛选高产叶酸的菌株时,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培养基中叶酸的含量,以确定选择的菌种。

(3)植物乳杆菌产叶酸的量远没有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并且菌体本身的生长和繁殖也需要叶酸,即叶酸的产生和消耗并存。

为解决这一难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生产需要的优良菌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取的目的菌种可临时保藏在___________℃的冰箱中,或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答案】 (1). 叶酸是水溶性的.叶绿素是脂溶性的 (2). 等量的不同种的菌种接种到完全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 (3). 选择合适的菌种 (4). 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同时,大量产生叶酸 (5). 4 (6). 甘油管藏
【解析】
【分析】
脂溶性的物质常用有机物来提取,提取光合色素常用无水乙醇。

不同种的菌种产生叶酸的能力不同,可通过比较接种了不同菌种的培养基中叶酸的含量来寻找所需高产叶酸的菌种。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通常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保存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对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用甘油管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