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实验报告(王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大学
生产线平衡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092
姓名王小敏
学号 099094309
日期 2012-05-20
一、概述
1. 实验目的及要求
为了充分让我们了解、熟悉生产运作与管理的真正流程和内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系统规划和运作管理中,培养我们在生产线调度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安排我们做这次实验。
2.实验内容
在生产系统实验室的地面生产线上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
(1).地面生产线
包括1#差速链、2#差速链、1#~4#顶升平移机、移载机和升降机共8个单机,形成地面安装生产线
(2).看板系统
工位看板用于给某装配工位的人员发讯,车间看板用于给全生产线发讯
二、实验内容完成情况
1.基于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的生产实验
(1)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
各零件名称:端盖、转子、风扇、风罩、接线盒等。
拆卸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拆分的过程中分为风扇罩、风扇叶、后端盖、前端盖、接线盒等部分,在拆下风扇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硬拆,要用平口钳对准槽用力以免风扇损坏。
注意事项:①拆卸电动机前先观察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区别,以便后面安装时不会安装错误。
②拆卸电动机时注意不同型号的螺丝要放好,不要弄丢了。
③实验室内有许多电线,做实验时注意安全。
(2)生产过程实训部分
第一道工序:装后端盖三次用时分别为52s、41s、57s,。
第二道工序:装前端盖三次用时分别为4分47秒、1分32秒、1分28秒。
第三道工序:装风扇叶与风扇罩三次用时分别为1分23秒、1分51秒、50秒。
第四道工序:装接线盒三次用时分别为3分5秒、6分44秒、2分2秒。
工位工序 1 2 3 平均
工位1 后端盖及转子52415750
工位2 前端盖2879286155
工位3 风叶及风叶罩831115081
工位4 接线盒和盖子185404122237
工序流程:
2.方案设计
1)个人方案介绍
我在这次实验中做的是第四道工序,第四道工序中有八个螺丝要上。
从上表可知第四道工序是这个实验的“瓶颈”,原因:⑴第四道瓶颈有八个螺丝钉要上;
⑵有四个螺丝钉是在接线盒内钉上的,比较难钉;⑶螺丝钉有几个不配套,寻找合适的螺丝钉话费了一些时间;⑷本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欠缺。
2)初次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在第一次生产中,我们只是把每个人的任务分配明确了以后,就开始了生产,第一次生产效率并不高。
3)第二次方案设计
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将其瓶颈因素进行优化、工序上操作同学的熟练程度增加后,生产时间大大减小。
3.小结
第一次只是盲目的进行生产,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
第三次就相当熟练了。
调整方案:①、在操作工序上,有明显影响操作时间的将人员调整。
②、加快了搬运工的工作效率。
③、对整个生产线进行整体规划,是大家的任务更加明确
三、思考题
1.能否应用工序同期化方法进行装配时间平衡?如有,写出具体的过程,如不
可行,为什么?
答:可以,可以同时进行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配,最后进行风扇之类的装配,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配需要不少时间,风扇之类的装配不需要很长时间,为了工序
同期化,可以把前后端分为两道工序。
2. 计算实际方案的平衡率。
答: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523/(4*(607+648+315)/3)*100%=24.99%
2.实训中你用到哪些JIT的思想?
答:本方案在实施中运用到JIT思想,每个工位的搬运人员相当于各工位的物料供应单位,在需要的时候,按照需要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送至流水线,这样可以减少物料的出库时间,消除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