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_图像编辑更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六课图像编辑更艺术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使用ACDSee对图像进行裁剪、旋转、调整清晰度,掌握ACDSee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创设真实需求情境,让学生尝试使用软件处理照片,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意识和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处理照片的意识,体验运用软件处理照片的手段。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对图像进行裁剪、旋转、调整清晰度。

教学难点:
对图像进行裁剪、调整清晰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会摄影吗?在你家的相机、手机中,一定保存了许多照片。

其中肯定有一些拍的不好的。

就像这样的照片。

(播放课件)
师:第一种情况,拍照时把别人也拍进自家的照片中了。

第二种情况,照片拍的不清晰。

师:一般情况下,照片拍的不好,我们会删掉它们,但是有些照片即使拍的不好也舍不得删,那有没有办法挽救这些照片呢?在同学们的电脑中,就有这样一个软件ACDSee,使用这个软件,可以挽救这种照片,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教学过程
1、任务一:将照片中无关人物请出去
师:我们先来观察第一幅照片,这张照片中拍摄进了一些无关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打开视频观看,学习将无关人物请出照片的方法。

看完后试着自己操作一下,然后小组交流建立表格的方法,最后进行展示。

学生操作、交流,师巡视。

学生展示。

师演示指导(如有必要)。

3、任务二:让照片更清晰
师:我们来观察第二幅照片,这张明显是拍摄失败了,不清楚。

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使用ACDSee来挽救它。

请同学们打开视频观看,学习师照片变清晰的方法。

看完后试着自己操作一下,然后小组交流建立表格的方法,最后进行展示。

学生操作、交流,师巡视。

学生展示。

师演示指导(如有必要)。

重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2页,看一下课本上的操作方法跟老师的操作方法一样吗?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来操作一下试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通过刚才的尝试,你有什么发现?
(课本也会犯错,要大胆怀疑。


4、任务三:把照片旋转一下更艺术
师:有些照片我们拍的很好,不过我们还有方法让这些照片更具有艺术性。

请同学们打开视频观看,学习旋转照片增加艺术性的方法。

看完后试着自己操作一下,然后小组交流建立表格的方法,最后进行展示。

学生操作、交流,师巡视。

学生展示。

师演示指导(如有必要)。

二、说说你的收获和疑问
三、作业:
寻找自己家中的照片,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处理。

《图像编辑更艺术》学情分析我校从四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五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及计算机操作都有一定的了解,兴趣很浓。

在完成本课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加强学生对电脑的基础操作。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
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操作才能持久和有效。

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像编辑更艺术》效果分析本课所教学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所以本课教学教师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一个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本节课,教师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另外,由于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较好地促进未完成的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促进互帮互助学习风气的形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如何给图像添加文本和人物对话,不同的微视频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及时展示学生作品,最后总结,让学生谈学习收获。

部老师的整节课教学设计清晰,教学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具有挑战性,考验了学生的能力。

《图像编辑更艺术》教材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运用ACDSee软件对图像进行调整大小、亮度等简单的加工。

本节内容应从丰富信息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从生活实际和信息表达的需要出发,发现照片中的美,对图像进行深加工,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因此,本节课一要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为图像裁剪和旋转的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及对图像信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像主要人物和无关人物的主次关系。

《图像编辑更艺术》评测练习通过“红蜘蛛”软件的“随堂小考”功能来实现:
给图像旋转一定角度,操作步骤为:
A:右键编辑-----编辑模式---旋转
B:右键编辑----编辑模式----效果
A为正确答案。

《图像编辑更艺术》课后反思本课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微视频,让学生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操作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多了一些,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

我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不够,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缺少及时、合理地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处理教学的能力。

教学中,过于注重软件操作,过于强调“技术性”,忽视“人文性”,把教学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完成简单的作品当成最终目标。

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图像编辑更艺术》课标分析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本课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