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
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
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指名回答)
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清晰。
(二)、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李大钊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从这些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哪些高尚品格?(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三)交流分享:
1、谁来说一说被捕前,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你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的慈祥?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但是现在却是含糊地回答,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2、谁来说一说被捕时,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1)纷乱的喊叫从哪里来?你仿佛听见敌人在喊什么?(指名回答)
(2)面对严峻的形式,李大钊表现如何?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3)分角色朗读,感受李大钊沉着冷静、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谁来说一说被审时,李大钊在法庭上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在法庭上,看到这样的父亲,你会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
(2)老师补充说明:李大钊在狱中受到过各种严刑拷打,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
(3)李大钊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的脸是平静而慈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指名回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全班齐读,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5)庭审结束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望了望他们。
请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分组写:李大钊和李星华当时的心里话。
(指名分享)(四)默读李大钊被害后这部分,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这样
写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也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忠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指名回答)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这样的英雄还有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三)总结全文主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业设计:
1.品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句子,从中体会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
十六年的回忆
永不磨灭的回忆
永垂不朽的精神
教学反思:
回顾今天的课堂,一是主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找出李大钊和平时表现不一样的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写感受,然后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的联系,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面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教学侧重于李大钊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但李大钊对女儿的爱引导不到位,使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2】篇〗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写作: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人文主题
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等。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事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介绍背景,
了解李大钊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正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坚决斗争,顽强奋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会忘记他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李大钊在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
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共产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3.简介李大钊。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认读生字新词。
(1)用课件出示词语。
避免僻静严峻
魔鬼苦刑执行
皮靴含糊
(2)指名读词语和齐读词语。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难写字和易错字:“哼”“执”。
(1)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然后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哼”不要多加一横,“执”字中的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折钩。
4.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军阀:指旧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某些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5.标注自然段。
(共33个自然段)
默读第2~33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小组讨论。
6.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建议把第2~33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三、学习被捕前,深入理解人物高尚品质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汇报。
(1)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预设: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峻的局势的?
预设:坚决不离开北京。
(3)抓住句子: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哪能离开呢?”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
关注?
预设1: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预设2: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教师小结: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这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关注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李星华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写了哪些事?
2.你知道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引导学生抓住对李大钊的言行描写体会。
3.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二、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一)被捕时。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找出对比的语句,讨论,然后汇报。
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道:“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
而“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
而第17自然段里写道:“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8~18自然段。
(二)法庭上。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第19~29自然段,用“____”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然后汇报。
3.(1)外貌:“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他是什么样子的?说明了什么?
要点:“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李大钊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神态: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要点: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到,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句话中“安定”和“沉着”的意思。
要点:“安定”——不动摇,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4)“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要点:从“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这句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
教师小结:父亲的语言处处显示他想保护家人,字字都饱含着他对亲人的爱。
此时,一位慈父形象又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4.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要点: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三、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
自由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四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安排使文章结构严谨、叙述缜密,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是相对应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比照体验,
拓展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比一比: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多篇革命斗争题材的课文,比如《小英雄雨来(节选)》《军神》《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和它们相比,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要点:全文始终以“女儿忆父亲”的角度写李大钊同志和敌人斗争的事迹,不仅刻画了一位革命者的形象,也刻画了一位爱儿女的慈父形象,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同时,作者也有意识地注重客观事实的再现,内容真实可信。
文章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
3.读一读:革命先烈在与敌人不屈不挠斗争的过程中还亲手写下了很多正气凛然的诗篇。
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囚歌》。
(1)结合资料,读懂诗歌内容:
1941年1月,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
1942年,他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写下了这首《囚歌》。
(2)交流提示:你在自读过程中有哪些读不懂的内容?
预设:地下的烈火:比喻全国人民愤怒之火。
活棺材:比喻反动统治。
(3)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然后配乐齐读。
五、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交代父亲被害的时间: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沉着镇定,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被害后:家人悲痛,永远缅怀——激励后人忠于革命深切怀念教学反思
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抓住关键词句,采用换词或换句的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感知人物,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能深入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堂上主动求知(质疑),学会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主动运用。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的是,教师的情感投入在某些时候表现得不够充分,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有时不够及时。
阅读练习的时间稍短了一些。
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3】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
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的黑
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父亲为了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
学生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