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散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发散思维

一复习导入:

思维测试:

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

导入新课:

二、正式授课:

概念理论1

一、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决定了人们在以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为出发点的同时,必须突破旧的知识界面和思维定势,超越事物的现有发展状况和暴露层次。因而思维方式首先是发散的、扩张的。但在最终确定解决方案时,必须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最佳方案,此时的思维方式又是集中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形式,任何创造性思维都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发散思维)

1、发散思维的含义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我们先举个例子:

许多父母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出这样的智力题,树上10只鸟,被人用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孩子一般都把它当作算术题做,10-1=9(只),此时父母往往哈哈大笑说,打死的一只掉下来,其余的全飞走啦。似乎“0”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其实,此题的答案可以有无数多个。可能还剩1只,因为树大,打死的1只在树上,其余飞走了;可能还剩2只,打死的1只在树上,又吓死1只患心脏病的也在树上,其余的飞走了;可能还剩3只,打死的1只掉下来,飞走了6只,还有3只耳朵不好,还在树上睡觉……以此类推,可能还剩9只,因为可能枪是无声手枪,打死一只掉下来,其余9只没有感觉也没飞走……也有可能还有100只,因为有可能被打死的是鸟王国中德高望重的国王,它的臣民从四周的树上飞来向国王表示哀掉,向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人提出抗议……

这种由一个问题而引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象太阳光芒四射,这种指向多个方向的思维就是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

⒈发散思维含义: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指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末知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从同一信息源引发不同的结果。思维轨迹如图:

2、发散思维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⑴流畅性:流畅性是指短时间内就任给的发散源,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和方案,即对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表达流畅。流畅性表现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想法、观点和技术手段等。

例如提出一系列问题,让A、B两人分别在相同的时间内回答,A提出的方案总是比B 多,则可以认为A的发散思维流畅性比B强。

“如果你有钱准备干什么?”

A:“买巧克力、买玩具。”

B:“买书、买游戏机、买电影票、存银行和给妈妈买生日蛋糕。”

这里B的流畅性比A好。

⑵灵活性(变通性):变通性是指未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消极的心理定势影响,能够提出类别较多的新概念。灵活性是指思维发散的类别和不同方面。例如,在回答“红砖头有什么用”时,A、B两人均在两分钟内说出10种用途,A说可以造房子、造围墙、造猪圈、造羊圈、造狗窝、造鸡窝、造兔窝、造鸭窝、铺路、造台阶等,而B说可以造房子、铺路、练气功、练举重、做涂料、写字、做武器、下象棋、防台风和放在汽车轮下防滑等。比较而言,A只局限于做建筑材料,(像造房子、造围墙、造猪圈等等);B所涉及的类别较多,(红砖头除了可以做建筑材料外,还可以练气功、练举重、做涂料、写字、做武器等等)所以说B的发散思维变通性比A强。

“面粉有什么用处?”

A:“可以做面包、蛋糕、饼干、面条和喂猪。”

B:“做馒头、调浆糊和用来呛人。”

这里B的灵活性比A好。

⑶独创性:是指提出的设想、方案或方法有与众不同、匠心独具的特点。众多的人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惟有A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例如,在回答“红砖头有什么用”时,只有A说“红砖头可以当作多米诺骨牌作为比赛用具”而与众不同,这样就可以认为A发散思维独创性较强。独创性即新颖性或思维的罕见程度。它的直观表现是所创造的产品与众不同,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一个实物,也可以是一个想法。

“报纸有什么用途?”

A:“在野外烧报纸用来驱赶凶猛野兽、传播病毒、制造恐慌。”

B:“用来阅读、写字、擦桌子、包书皮。”

这里A的独创性比B强。

⑷精细性:其实我认为发散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即精细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想法或方法作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思维的产品更具体化。

“出门远行要带些什么?”

A:“足够的钱、食物和备用东西。”

B:“衣服、手电、口香糖、火柴、创可帖。”

这里B的思维精细性比A好。

案例图解2

【案例1】运用发散思维法取得成功的战例

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军沿柏林方向构筑了三条防御地带,动用了85个师的兵力,计100万人左右,其中有4个坦克师,10个摩托化师,1500辆坦克,10400门大炮,妄图把苏军阻挡在奥德河一线,以保卫柏林。苏军的战役企图是彻底歼灭德军防御集团,夺取希特勒的老巢,迫使德国投降,并推进到易北河一带。苏军统帅朱可夫元帅面对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势,在广阔而积极的发散思维指导下,想出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谋妙计。他决定苏军在黎明前发动进攻。他立即组织了140部探照灯,加上成批坦克与卡车的车灯同时打开,总共有1000多亿度电光集中射向德军阵地,照射得敌人眼花目眩,昏头转向,惊恐万分,不知苏军是什么新式武器,接着数千门大炮、迫击炮、卡秋莎火箭炮向德军阵地猛烈射击;同时苏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协同作战,展开冲击。德军来不及招架还击,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苏军顺利地通过了德军的坚固防线。试想如果朱可夫元帅不是穷尽其一切可能的发散思维,怎么会想到利用极为普通的照明灯具,充当神奇的制敌武器,成功地导演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心理战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呢?丰富知识是发散思维的翅膀,因为没有知识,对某一事物不了解,那就不可能有能力发散思维。

【案例2】10减1等于……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