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的起源
“昔者先王未有 宫室···未有 火化,食草木之 实、鸟兽之肉, 饮其血,茹其毛。 未有麻丝,衣其 羽皮。”
—《礼记·礼运》
一、农业的起源
思考:材料中 体现了何种经 济形式?
提示:采集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思考:材料中你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春秋以后:自耕农
农具原始 大规模简单协作
原因:农具进步、技术先进、土地私有
表现:男耕女织
优点: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
缺点:阻碍发展、贫困脆弱、破坏环境
五、小结: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生产结构:种植业为主,
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3、耕作方式:男耕女织。
你耕田来 我织布, 我挑水来 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 苦也甜。
思考:自耕农何时出现?有何特点? 提示:农具进步、土地私有、男耕女织。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晁错《论贵粟书》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 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 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 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思考: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如何评价小农 经济?
四、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生活稳定 生产积极。在封建社 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 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水平,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分散性: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 封闭性: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 脆弱性:天灾人祸容易破坏生产 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
后期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古代耕作技术十分的落后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 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 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 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 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
一、农业的起源 •起源:采集向种植发展 •差异:南(长江)稻北(黄河)粟 •特点: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二、农具的改进
1.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1)农耕工具
耕作模式
原始 木、石、骨 质耒(lěi) 耜(sì)等
刀耕火种
商周 木、石、骨、蚌为主, 青铜农具 出现
石器锄耕
春秋 铁 农具(革命) 战国 出现 牛 耕( 铁 犁)
三、水利的完善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都江堰等(“水旱从人”) •两汉之际:治黄河、坎儿井
你还能例举出古代其他大型水 利工程吗?
四、小农经济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
四、小农经济
黄梅戏《天仙配》》
曲辕犁的出现,标•远古和商周:石、木等 •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
三、水利的完善
三、水利的完善:春秋战国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与都江堰
★批准时间:2000年11月 ★遴选标准: •年代久远、唯一留存
铁犁牛耕
西汉 牛 耕推广,发明犁壁 唐朝 曲辕 犁(标志步犁定型)
(2)灌溉工具:翻__车__ 、 __筒__车
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
2.生产(耕作)技术
代田法
耧车
二牛一人
思考题: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的辉煌期,为何农 具材质依然以石质、木质为主?
思考题: 为何铁器牛耕的出现是一次农业动 力的一次革命?
一、农业的差异
南方(云南米线) 北方(兰州拉面)
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 提示: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一、农业的差异
一、农业的特点
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 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
思考:两幅图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 提示:种植业为主畜养业为辅的特点。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他们与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地形复杂、生物多样
•因时制宜、技术高超
•经久不衰、利在千秋(仅供参考)
2.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
上古 春秋战国
两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坎儿井
2.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
思考题:试阐述修建水利工程对中国古 代封建社会的意义。
提示: 1、农业灌溉 2、治理水患 3、交通运输 4、军事需要 5、积累经验
二、农具的改进








思考:你能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二、农具的改进 结论: 1、从材质上看,由木器、骨器、石器 发展为铜器、铁器。
2、从动力上看,由人力发展到畜力再 发展到自然力。
3、从种类上看,由单一性发展到多样 性。
二、农具的改进
曲辕犁的特点: 结构更合理,使用更轻 便,回转灵活,能够调 节犁耕深浅,耕作平稳、 深浅一致,非常适宜水 田耕作。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 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 一种耕作方式是: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 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 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 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 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的采集生产方式
B、商周时的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 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
课堂小结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本课从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 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方式的变化 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的农业的基本 情况,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将从更为具体 深入的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 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 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 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一、农业的起源
思考:请大家从社会 发展的角度阐述种植 经济的意义?
提示: 1、食物来源稳定,人口增速加快。 2、男性体力优势明显,社会地位逐 渐上升;女性逐渐成为农业副业的主 要劳动者。 3、剩余产品的出现,早期物物交换 产生。 4、原始公有制逐渐崩溃,私有制产 生。 6、社会结构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 氏族,氏族联合为部落,再到部落联 盟,最终发展为早期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