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

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

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

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
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

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

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

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

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

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

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

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

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

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

”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

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

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

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

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

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

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

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

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

(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

B. 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的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

C. 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

D. 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

B. 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C. 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

D. 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

B. 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C. 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

D. 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作者: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

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

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

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

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

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

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

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

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

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

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

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

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

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

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

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

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

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

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

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

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

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

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

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

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

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

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

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

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

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

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

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

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

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

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

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

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

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

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

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

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

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

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

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已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

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

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突然就开窍了,连忙点头哈腰地说道,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文章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

B. 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

C. 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

D. 村长亲自毒死自己的狼狗,并痛斥二狗冤枉了鸟蛋,表明村长关爱百姓、心地善良的一面。

5. 这篇小说表面上看着“荒诞”,其实蕴含着“真实”,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6分)
6. 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城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
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歌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

”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

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针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尨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

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

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

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

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

“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
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

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

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赴汤蹈火。

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廷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

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

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

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

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盂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

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

他在父母的墓前,说:爸爸妈妈,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这条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致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

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

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

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

(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
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绍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


(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
②“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

”“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

(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
7. 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
A.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

B.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C. 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D.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

B. 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C. 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

D. 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

9. 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
成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
..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
..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10. 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B.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D.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闾里,本文指乡里。

贾公彦解释说:“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

B. 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

C. 骑,在古诗文中常指“一人一马的合称”,比如《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有时也
指骑兵,比如《琵琶行》中“铁骑突出刀枪鸣”。

D. 河北,黄河以北。

古文中的河--般指黄河,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
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
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

作为人物传记,
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
辞。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5分)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
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5. 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蜀道难》中,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张手法表现蜀道之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了卖炭老人衣衫单薄但盼望天寒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现了类似的心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诙谐,是在失意中寻找乐趣,是向命运开玩笑。

这是一种遁逃,也是一种征服,偏于征服者以滑稽玩世,偏于遁逃者以豁达超世。

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他们都是以“_______”的态度应对人生的缺陷,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_______,他的诙谐出入于_______,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滑稽者则在喜剧中见出人事的_______,同时仿佛觉得这种发现是他的聪明、他的优胜,于是嘲笑以取乐,这种诙谐有时不免流于轻薄。

()滑稽者则只知玩世,他对于人世,理智的了解多于情感的激动,豁达者的诙谐可以称为“悲剧的诙谐”,出发点是情感,而听者受感动也以情感。

滑稽者的诙谐可称为“喜剧的诙谐”,出发点是理智,而听者受感动也以理智。

中国诗人陶潜和杜甫是于悲剧中见诙谐者,刘伶、金圣叹是从喜剧中见诙谐者,嵇康、李白介乎二者之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嬉皮笑脸人生世相坚贞不渝乖讹
B. 一笑置之人生如梦至性深情乖戾
C. 嬉皮笑脸人生如梦坚贞不渝乖戾
D. 一笑置之人生世相至性深情乖讹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济世,他对于人世,愤嫉多于悲悯。

B. 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济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

C. 虽豁达者超世而不忘怀于济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

D. 虽豁达者超世而不忘怀于济世,他对于人世,愤嫉多于悲悯。

19.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偏于遁逃者以豁达超世,偏于征服者以滑稽玩世。

豁达与滑稽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B. 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

豁达与滑稽虽没有程度的等差,却有绝对的分别。

C. 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

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