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北卷03(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洎:到。③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④闾里:乡里,邻里。⑤嶷(yí)然有声:有很高的声望。⑥篪(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由是知名于时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寻登进士第寻:________________
(3)及其稍长及:________________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是诗歌画面描述。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颈联“蛙鼓初鸣风皱水,木楼高卧月移床”这两句诗,理解其字面意思。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这些意象在脑海中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颈联诗句中包含了蛙鸣、风、水波、木楼、月亮和床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夜晚乡村的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夜景图。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夜晚山乡的独特韵味。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乡村夜晚的宁静与恬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示例:随着夜幕的降临,蛙鸣声开始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耳边轻轻奏响。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细波,像是风儿在轻轻揉捏着一块柔软的绸缎。而诗人此刻正高卧在木楼之上,透过窗棂,可以清晰地看到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静静地洒落在床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影也在悄悄地移动,仿佛在与诗人共度这宁静的夜晚。
(2)没有谁不知道他的名字,并且乐于传播他事迹的人有很多。
7.韩愈大力推荐张籍,最终张籍通过科举入仕;欧阳修推崇韩愈的文章,韩愈成为欧阳修的榜样,激励其向韩愈学习。(意思对即可)
8.刻苦学习,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淡泊名利,胸怀宽广,志存高远。(意思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因此在当代名声大振。由是:因此;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寂贫无资,以获③画地学书,母郑氏亲诲其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及加冠,嶷然有声⑤。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篪⑥中,读而心慕焉,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血脉:xuè mài,血统,即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也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
②铁浆:tiě jiāng,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也可以泛指熔化的金属液体。
【小问3详解】
本次考查字典的使用。
应先查“女”部,这是因为“嬗”字的左侧部首为“女”。然后,再去除部首“女”后,剩余的笔画数为“嬗”字应查的笔画数,即再查十三画。
(4)人所不堪堪: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B.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C.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D.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韵新风
春日融融,鸟鸣啾啾,“①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作者②______《钱塘湖春行》),它们奏响乡村动人的乐章;春风和畅,芳草萋萋,“岸芷汀兰,③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它们绘就乡村美丽的画卷;这里安宁富足,“④______,⑤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这里热情好客,“⑥______,⑦______”(陆游《游山西村》):这里就是你梦中的桃花源。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农家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农家勤劳品质的赞美。
(三)(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①。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②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性弘通,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第一部分(1题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巨龙入海,雄伟(jīdàng),山海关,记录着成继光戍守边关十六载的模样;战火停息,烽烟消散,古长城,寄托着中华儿女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的美好向往。气候的嬗变让农耕与游牧在历史长河里此消彼长,王朝的A(更替/交替)使燕赵大地融合成血脉一家的景象。燕赵儿女赓续先辈之志,承起建设之梁。铁水B(奔涌/汹涌),钢花飞溅,这份热情熔铸进工厂沸腾的铁浆。黄沙遮天,寒风凌厉,这份担当(jiāoguàn)务林人手中的幼苗,将塞罕坝贫瘠的荒原变为林场,使城市上空告别黄沙莽莽的过往。当我踏上河北这方位于祖国心脏地带的热土,才明白,他并不像记忆中那般暗淡无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白居易③.郁郁青青④.土地平旷⑤.屋舍俨然⑥.莫笑农家腊酒浑⑦.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需要注意“暖、郁、旷、俨、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辛巳驻点寄宿农家
陈忠平
油菜花开压垄黄,一途颠簸到山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可知,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据此可知,正是韩愈对张籍大力推荐,张籍才最终通过科举入仕;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可以用四字成语“安居乐业”来代替。这个成语恰好涵盖了原句中的两个要点,即生活安定和工作愉快,形容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工作愉快顺利。
【小问6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A.用两个并列的复句来形容“他”,既体现了“他”的务实沉默和低调内敛的特点,又强调了“他”赤诚滚烫和举世无双的特质,与前文对河北的描述相呼应,展现了河北独特而多面的魅力。
(4)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A、B处。
(5)请用一个四字成语代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在文段最后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虽务实沉默,却也赤诚滚烫;他虽低调内敛,却也举世无双。
B.虽他务实沉默,却也举世无双;虽他低调内敛,却也赤诚滚烫。
C.他不但务实沉默,而且也赤诚滚烫;他不但低调内敛,而且也举世无双。
村言土语寓情厚,野果鲜蔬杂味长。
蛙鼓初鸣风皱水,木楼高卧月移床。
农家分外鸡啼早,男备犁耙女备秧。
(1)首联“压”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细读颈联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情景。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茂盛。(意思对即可)
(2)池塘里,蛙鸣阵阵,微风吹来,水面荡起微波;我悠闲地躺在木楼上,看月亮西移,夜已渐深。(意思对即可)
(1)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篪中,读而心慕焉。
(2)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7.结合甲乙选文,说说韩愈对张籍和欧阳修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8.范仲淹最终闻名天下,从丙文中可以看出哪些原因?
【答案】4.①.因此②.随即,不久③.到,等到④.能忍受5. B
6.(1)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对他仰慕。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īdàng)________②(jiāoguàn)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血脉()②铁浆()
(3)文段中的“嬗”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得此字读“shàn”,有“更替,蜕变”的意思。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丙】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首先,仔细阅读整首诗,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场景和情感词汇,它们通常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从诗歌的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根据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归纳出诗人的主要思想感情。
《辛巳驻点寄宿农家》蕴含了诗人多种思想感情。首先,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油菜花、野果鲜蔬、蛙鼓、木楼等元素,都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纯朴与生机。其次,诗人在描述与农家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了对农家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如“村言土语寓情厚”一句,就充分展现了农家人的淳朴和热情。最后,通过描绘农家人勤劳备耕的场景,诗人也表达了对农家勤劳品质的赞美。
(2)句意: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寻:随即,不久;
(3)句意:到他年龄大些了 及:到,等到;
(4)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堪:能忍受。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分析,“既长”是谓语,省略了主语,故在“长”后断句;“去之南都”省略了主语,“去之”是谓语,“南都”是宾语,故在“都”后断句;“入学舍”中“入”是谓语,“学舍”是宾语,故在“舍”后断句;“扫一室”中“扫”是谓语,“一室”是宾语,故在“室”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先生长大后,去到了南都,进入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可断句为: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D.不但他务实沉默,而且也举世无双;不但他低调内敛,而且也赤诚滚烫。
【答案】(1)①.激荡②.浇灌
(2)①.xuèmài②.tiějiāng
(3)①.女②.13
(4)A更替 B奔涌
(5)安居乐业(6)A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激荡:jī dàng,因受冲击而动荡,冲击使动荡。
②浇灌:jiāo guàn,浇水灌溉。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遗(留下)、于(在)、慕(仰慕)”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莫(没有谁),道(传播),甚众(很多)”要理解正确。
(3)对山村美景的喜爱;对淳朴、勤劳村民的赞美。(意思对即可)
。
首联“油菜花开压垄黄,一途颠簸到山乡。”中,“压”字用得十分传神,主要写出了油菜花开放繁盛的特点。这个字既形象地描绘出油菜花的大面积开放,使得田野呈现一片金黄色的景象,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仿佛油菜花以其繁茂之势在“压”住田垄,显得生机勃勃,极富有动态感。因此,“压”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看到大片油菜花的惊喜之情。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在文中,“气候的嬗变让农耕与游牧在历史长河里此消彼长”,紧接着描述“王朝的A使燕赵大地融合成血脉一家的景象”,这里需要的是一个词语来表达王朝之间的替换和变换,“更替”正好符合这一意思,表示了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替换的历史过程。
B:文中描述“铁水B,钢花飞溅,这份热情熔铸进工厂沸腾的铁浆”,需要用一个动词来表达铁水在工厂里快速且有力地流动的状态,“奔涌”这个词语正好能够形象地表现出铁水的动态和活力,比“汹涌”更适合这里的语境。同时,“奔涌”也与后文中的“钢花飞溅”“沸腾的铁浆”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工厂热烈而充满活力的场景。
B.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错误,应将“虽”调至主语“他”后面;
C.关联词“不但……而且……”使用不恰当,文段中没有递进的意思
D.语序不当,且递进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两个“不但”均调至“他”之后,并将“而且”改为“也”;
故选A。
第二部分(2~17题57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7分)
2.假期回乡的小华,参与了乡村宣传墙的制作。宣传墙以“古韵新风”为主题,请你根据诗文积累,帮他完善相关内容。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由是知名于时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寻登进士第寻:________________
(3)及其稍长及:________________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是诗歌画面描述。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颈联“蛙鼓初鸣风皱水,木楼高卧月移床”这两句诗,理解其字面意思。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这些意象在脑海中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颈联诗句中包含了蛙鸣、风、水波、木楼、月亮和床等多个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夜晚乡村的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夜景图。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夜晚山乡的独特韵味。整幅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乡村夜晚的宁静与恬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示例:随着夜幕的降临,蛙鸣声开始此起彼伏,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耳边轻轻奏响。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细波,像是风儿在轻轻揉捏着一块柔软的绸缎。而诗人此刻正高卧在木楼之上,透过窗棂,可以清晰地看到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静静地洒落在床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影也在悄悄地移动,仿佛在与诗人共度这宁静的夜晚。
(2)没有谁不知道他的名字,并且乐于传播他事迹的人有很多。
7.韩愈大力推荐张籍,最终张籍通过科举入仕;欧阳修推崇韩愈的文章,韩愈成为欧阳修的榜样,激励其向韩愈学习。(意思对即可)
8.刻苦学习,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淡泊名利,胸怀宽广,志存高远。(意思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因此在当代名声大振。由是:因此;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寂贫无资,以获③画地学书,母郑氏亲诲其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及加冠,嶷然有声⑤。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篪⑥中,读而心慕焉,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血脉:xuè mài,血统,即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也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
②铁浆:tiě jiāng,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也可以泛指熔化的金属液体。
【小问3详解】
本次考查字典的使用。
应先查“女”部,这是因为“嬗”字的左侧部首为“女”。然后,再去除部首“女”后,剩余的笔画数为“嬗”字应查的笔画数,即再查十三画。
(4)人所不堪堪: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B.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C.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D.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韵新风
春日融融,鸟鸣啾啾,“①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作者②______《钱塘湖春行》),它们奏响乡村动人的乐章;春风和畅,芳草萋萋,“岸芷汀兰,③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它们绘就乡村美丽的画卷;这里安宁富足,“④______,⑤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这里热情好客,“⑥______,⑦______”(陆游《游山西村》):这里就是你梦中的桃花源。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对农家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农家勤劳品质的赞美。
(三)(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①。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②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性弘通,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第一部分(1题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巨龙入海,雄伟(jīdàng),山海关,记录着成继光戍守边关十六载的模样;战火停息,烽烟消散,古长城,寄托着中华儿女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的美好向往。气候的嬗变让农耕与游牧在历史长河里此消彼长,王朝的A(更替/交替)使燕赵大地融合成血脉一家的景象。燕赵儿女赓续先辈之志,承起建设之梁。铁水B(奔涌/汹涌),钢花飞溅,这份热情熔铸进工厂沸腾的铁浆。黄沙遮天,寒风凌厉,这份担当(jiāoguàn)务林人手中的幼苗,将塞罕坝贫瘠的荒原变为林场,使城市上空告别黄沙莽莽的过往。当我踏上河北这方位于祖国心脏地带的热土,才明白,他并不像记忆中那般暗淡无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白居易③.郁郁青青④.土地平旷⑤.屋舍俨然⑥.莫笑农家腊酒浑⑦.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需要注意“暖、郁、旷、俨、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辛巳驻点寄宿农家
陈忠平
油菜花开压垄黄,一途颠簸到山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可知,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据此可知,正是韩愈对张籍大力推荐,张籍才最终通过科举入仕;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可以用四字成语“安居乐业”来代替。这个成语恰好涵盖了原句中的两个要点,即生活安定和工作愉快,形容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工作愉快顺利。
【小问6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A.用两个并列的复句来形容“他”,既体现了“他”的务实沉默和低调内敛的特点,又强调了“他”赤诚滚烫和举世无双的特质,与前文对河北的描述相呼应,展现了河北独特而多面的魅力。
(4)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A、B处。
(5)请用一个四字成语代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在文段最后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虽务实沉默,却也赤诚滚烫;他虽低调内敛,却也举世无双。
B.虽他务实沉默,却也举世无双;虽他低调内敛,却也赤诚滚烫。
C.他不但务实沉默,而且也赤诚滚烫;他不但低调内敛,而且也举世无双。
村言土语寓情厚,野果鲜蔬杂味长。
蛙鼓初鸣风皱水,木楼高卧月移床。
农家分外鸡啼早,男备犁耙女备秧。
(1)首联“压”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细读颈联诗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情景。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茂盛。(意思对即可)
(2)池塘里,蛙鸣阵阵,微风吹来,水面荡起微波;我悠闲地躺在木楼上,看月亮西移,夜已渐深。(意思对即可)
(1)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篪中,读而心慕焉。
(2)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7.结合甲乙选文,说说韩愈对张籍和欧阳修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8.范仲淹最终闻名天下,从丙文中可以看出哪些原因?
【答案】4.①.因此②.随即,不久③.到,等到④.能忍受5. B
6.(1)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对他仰慕。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jīdàng)________②(jiāoguàn)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血脉()②铁浆()
(3)文段中的“嬗”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得此字读“shàn”,有“更替,蜕变”的意思。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丙】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首先,仔细阅读整首诗,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场景和情感词汇,它们通常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从诗歌的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根据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归纳出诗人的主要思想感情。
《辛巳驻点寄宿农家》蕴含了诗人多种思想感情。首先,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的油菜花、野果鲜蔬、蛙鼓、木楼等元素,都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纯朴与生机。其次,诗人在描述与农家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了对农家人的深厚情谊和感激之情,如“村言土语寓情厚”一句,就充分展现了农家人的淳朴和热情。最后,通过描绘农家人勤劳备耕的场景,诗人也表达了对农家勤劳品质的赞美。
(2)句意: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寻:随即,不久;
(3)句意:到他年龄大些了 及:到,等到;
(4)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堪:能忍受。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分析,“既长”是谓语,省略了主语,故在“长”后断句;“去之南都”省略了主语,“去之”是谓语,“南都”是宾语,故在“都”后断句;“入学舍”中“入”是谓语,“学舍”是宾语,故在“舍”后断句;“扫一室”中“扫”是谓语,“一室”是宾语,故在“室”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先生长大后,去到了南都,进入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可断句为: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
D.不但他务实沉默,而且也举世无双;不但他低调内敛,而且也赤诚滚烫。
【答案】(1)①.激荡②.浇灌
(2)①.xuèmài②.tiějiāng
(3)①.女②.13
(4)A更替 B奔涌
(5)安居乐业(6)A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激荡:jī dàng,因受冲击而动荡,冲击使动荡。
②浇灌:jiāo guàn,浇水灌溉。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遗(留下)、于(在)、慕(仰慕)”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莫(没有谁),道(传播),甚众(很多)”要理解正确。
(3)对山村美景的喜爱;对淳朴、勤劳村民的赞美。(意思对即可)
。
首联“油菜花开压垄黄,一途颠簸到山乡。”中,“压”字用得十分传神,主要写出了油菜花开放繁盛的特点。这个字既形象地描绘出油菜花的大面积开放,使得田野呈现一片金黄色的景象,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仿佛油菜花以其繁茂之势在“压”住田垄,显得生机勃勃,极富有动态感。因此,“压”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看到大片油菜花的惊喜之情。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在文中,“气候的嬗变让农耕与游牧在历史长河里此消彼长”,紧接着描述“王朝的A使燕赵大地融合成血脉一家的景象”,这里需要的是一个词语来表达王朝之间的替换和变换,“更替”正好符合这一意思,表示了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替换的历史过程。
B:文中描述“铁水B,钢花飞溅,这份热情熔铸进工厂沸腾的铁浆”,需要用一个动词来表达铁水在工厂里快速且有力地流动的状态,“奔涌”这个词语正好能够形象地表现出铁水的动态和活力,比“汹涌”更适合这里的语境。同时,“奔涌”也与后文中的“钢花飞溅”“沸腾的铁浆”相呼应,共同营造出工厂热烈而充满活力的场景。
B.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错误,应将“虽”调至主语“他”后面;
C.关联词“不但……而且……”使用不恰当,文段中没有递进的意思
D.语序不当,且递进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两个“不但”均调至“他”之后,并将“而且”改为“也”;
故选A。
第二部分(2~17题57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7分)
2.假期回乡的小华,参与了乡村宣传墙的制作。宣传墙以“古韵新风”为主题,请你根据诗文积累,帮他完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