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一高二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河一高二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题
蔡毓
一、选择题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不一定是他的技术水平,
而是他的心态。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相互转化④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
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20XX年中国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上,展示了摘黄瓜、码垛机器人、无人驾驶喷
药飞机、太空育种花卉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成就
①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对哲学的发展起指导作用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着哲学的发展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基本形态。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
确的是
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②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③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④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
因为它极难发现,
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
回答5―6题。
5.20XX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发现了疑似“上帝粒子”----希
格斯玻色子(万物质量之源)的新粒子。
这说明①客观唯
心主义有科学依据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
识之物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用碰撞的方法将微观粒子打碎,就像将两个西瓜用力相撞并撞碎,我们才能看到里面
有些什么。
寻找“上帝粒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先在强子对撞机内部将两个经过加速的质
子相撞,然后观察它们撞碎后的“碎片”。
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②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③正确的方
法有助于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④自然界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我国古代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提出“现实世界是
理念的影子”。
这两种观点都是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
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这一共同本质是指万事万物都具有
A.运动属性
B.可知性
C.联系性
D.客观实在性
9. 30年前,单车、手表、录音机是人们的梦想,20年前,彩电、冰箱、洗衣机是人们的时尚,十年前,“手里打电话、脖子挂‘傻瓜’,回家能把电脑打”是人们的追求。
如今,“看大片儿、玩网购,全家出国去旅游”已成为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②人们的选择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④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有关专家指出,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这一事例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③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世界上没有相对静止的事物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揭示了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桃花依旧”违背客观规律
C.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
D.静止是相对的,因而人们是无法把握事物的
12.“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3. 王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
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必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因素
C.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D.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教学内容
14.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涵的哲理是A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事情就能办成功
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A.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
B.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D.不实事求是
16.《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①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活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②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大脑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9.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这表明①文学创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随意联想
②文学作品是作者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③文学创作要追求现实与梦幻的完美统一
④文学作品是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亚欧大陆历史上饱受战火蹂躏,比任何人都深知和平的可贵,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中国主张地区事务由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决定,支持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②④
2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
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2.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
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说明①认识源自于大胆假设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③真理源自于科学实验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我们今日所唾弃的谬误,很久以前却是真理”。
美国诗人惠蒂尔的名言表明
A.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过程是一种循环运动
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24.16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
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 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将在20XX年左右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随着“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我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国对月球的探测说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超前性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抽象性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 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 ℃之间。
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7 ℃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
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早上在喝合肥辣糊汤,中午就能吃上北京烤鸭,下午就能欣赏香山红叶”。
20XX年10月16日,合蚌高铁的正式开通使合肥人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可以创造条件
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④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具有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乌木(阴沉木)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而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
最近,四川彭州发掘的世界最大的乌木(金丝楠木)因水分的流失出现了裂痕。
材料表明
①乌木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量变过程②保护乌木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③乌木的保护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④对乌木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
”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局部对事物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30.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
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提高记忆力需要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②重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④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实践出真知②联系是多样的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3.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
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
20XX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35.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
3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
歪曲地指代中
国,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6分)
37.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存在?针对这一问题,人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活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先后向火星发射了无数个各类探测器,但2/3的探测器以失败而告结束,而成功完成任务的航天探测器则帮助人们扩大了对火星的认识,初步解开了火星的一些秘密,并已确定火星上存在有水和能源。
20XX年8月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将继续探索这颗红色星球上是否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道理分析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
(9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2%。
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20XX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
材料二:20XX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加快2.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778元,
实际增长12.3%。
材料三:据统计,今年中秋节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XX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XX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95元。
(1)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旅游消费热出现的原因。
(7分)
材料四:尽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为做好四季度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指出,既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又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2)分析说明材料四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D B A C 6―10 B B D A B 11―15 C C C A D 16―20
B C B D C 21―25 D D B A C 26―30 D B A C B 31―35 B D C A D
二、非选择题
36.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由于取材于现
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影
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
(3分)②实践决定认识。
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3分)
37.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类探索火星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初步解开了火星的一些秘密,扩大了对火星的认识,并已确定火星上存在有水和能源。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探索火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不会停止且不断地向前发展。
(每点3分)
38.(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分)②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不仅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而且也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带动了旅游消费热的出现。
(4分)
(2)①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中央及时出台
相关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及时出台新政策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体现了尊重了客观规律和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