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6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 地区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地区 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发展 中国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家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 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 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 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过度消耗资源
典型案例
水资源短缺 资源 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华北平原的春旱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 缺
11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3.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全球 变暖
臭氧层 破坏
原因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 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等酸性气体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类题通法----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 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 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
典例或分布
全球气温升高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 臭氧层空洞
酸雨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目录
12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 境 问 题 也 存 在 地 乡村: 生态破坏 域 差 发展中国家: 环境承受着发展与 异
人口的双重压力
13
城市: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 污染严重工业转移, 污染转嫁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典题感悟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17
)
解析 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 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 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 资源的大量开发。
目录
发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国家
14
2.高分:技法点拨
15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典题感悟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16
解析 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 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 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北地区。 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 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等经济活动导致水资源使 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 境问题——土地沙化。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环境
影响 物质 能量
人类 社会
反馈 作用
废弃物
环境
5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6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太湖水污染 垃圾围城现象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渤海康菲石油公司 漏油事件 城市噪声污染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生态 破坏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 降
9
主要原因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 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 烃化合物
典型案例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 丘陵区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冰川融化、海平面 上升、气候恶化、 沙漠扩大、南极臭 氧层空洞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
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
18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类题通法----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19
目录
3.高考:命题调研
20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考法一
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2017·课标Ⅱ,36(2)、(3)、(4),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 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 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 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 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目录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 过度捕猎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10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及降水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 分布不均
目录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 土壤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环境 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7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 垃圾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建筑、娱乐、交通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8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第十一单元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目录
第27讲
0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目录
CONTENபைடு நூலகம்S
02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03
图标专项突破14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2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3
目录
1. 核心知识精讲
4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1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考法一
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2017·课标Ⅱ,36(2)、(3)、(4),16分]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 地区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地区 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发展 中国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家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 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 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 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过度消耗资源
典型案例
水资源短缺 资源 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华北平原的春旱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 缺
11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3.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全球 变暖
臭氧层 破坏
原因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 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等酸性气体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类题通法----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 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 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
典例或分布
全球气温升高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 臭氧层空洞
酸雨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目录
12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 境 问 题 也 存 在 地 乡村: 生态破坏 域 差 发展中国家: 环境承受着发展与 异
人口的双重压力
13
城市: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 污染严重工业转移, 污染转嫁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典题感悟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17
)
解析 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 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 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 资源的大量开发。
目录
发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国家
14
2.高分:技法点拨
15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典题感悟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16
解析 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 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 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北地区。 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 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等经济活动导致水资源使 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 境问题——土地沙化。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环境
影响 物质 能量
人类 社会
反馈 作用
废弃物
环境
5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6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太湖水污染 垃圾围城现象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渤海康菲石油公司 漏油事件 城市噪声污染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生态 破坏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 降
9
主要原因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 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 烃化合物
典型案例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 丘陵区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冰川融化、海平面 上升、气候恶化、 沙漠扩大、南极臭 氧层空洞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
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
18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类题通法----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19
目录
3.高考:命题调研
20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考法一
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2017·课标Ⅱ,36(2)、(3)、(4),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 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 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 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 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目录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 过度捕猎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10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及降水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 分布不均
目录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 土壤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环境 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7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 垃圾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建筑、娱乐、交通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8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第十一单元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目录
第27讲
0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目录
CONTENபைடு நூலகம்S
02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03
图标专项突破14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2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3
目录
1. 核心知识精讲
4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21
目录
考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
考法一
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1.[2017·课标Ⅱ,36(2)、(3)、(4),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