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检测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⑦死灰复燃;
⑧凿壁偷光。

A.②③⑤B.③④⑤C.⑤⑦⑧D.只有③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
3.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B
4.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

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

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e+1
2O2===BeOΔH=-564.3 kJ·mol
-1
B.Be(s)+1
2O2(g)===BeO(s)ΔH=+564.3 kJ·mol
-1
C.Be(s)+1
2O2(g)===BeO(s)ΔH=-564.3 kJ·mol
-1
D.Be(s)+1
2O2(g)===BeO(g)ΔH=-564.3 kJ
答案:C
5.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ΔH=-221 kJ·mol-1,②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A
6.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B .红磷比白磷稳定
C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D .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 4O 10
答案:B
7.已知:①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②H 2(g)+12
O 2(g)= ==H 2O(g) ΔH =-241.8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CO 2(g),放出283.0 kJ 的热量
C 可用下图表示2CO 2(g)===2CO(g)+O 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D .分解1 mol H 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答案:B
8.H 2和I 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 2(g)+I 2(g)
2HI(g)
ΔH =-a kJ ·mol -1。

已知(a 、b 、c 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断开1 mol H —H 键和1 mol I —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
C .断开2 mol H —I 键所需能量约为(c +b +a )kJ
D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 2和2 mol I 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答案:B
9.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①2H 3F 3(g)
3H 2F 2(g) ΔH 1=+a kJ ·mol -1 ②H 2F 2(g) 2HF(g) ΔH 2=+b kJ ·mol -1
已知a 、b 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 3F 3(g)===3HF(g)的ΔH 为
( )
A .+(a +b ) kJ·mol -1
B .+(a -b ) kJ·mol -1
C .+(a +3b ) kJ·mol -1
D .+(0.5a +1.5b ) kJ·mol -1
答案:D
10.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 2S(g)+32
O 2(g)===SO 2(g)+H 2O(g) ΔH 1 2H 2S(g)+SO 2(g)===32
S 2(g)+2H 2O(g) ΔH 2
H 2S(g)+12
O 2(g)===S(g)+H 2O(g) ΔH 3 2S(g)===S 2(g) ΔH 4
则Δ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ΔH 4=23
(ΔH 1+ΔH 2-3ΔH 3) B .ΔH 4=23
(3ΔH 3-ΔH 1-ΔH 2) C .ΔH 4=32
(ΔH 1+ΔH 2-3ΔH 3) D .ΔH 4=32
(ΔH 1-ΔH 2-3ΔH 3) 答案:A
11.在一定条件下,当64 g SO 2气体被氧化成SO 3气体时,共放出热量98.3 kJ ,已知SO 2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80%,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SO 2(g)+12
O 2(g) SO 3(g)ΔH =-98.3 kJ·mol -1 B .2SO 2(g)+O 2(g)
2SO 3(l)ΔH =-196.6 kJ·mol -1 C .SO 2(g)+12
O 2(g) SO 3(g)ΔH =-78.64 kJ·mol -1 D .2SO 2(g)+O 2(g)
2SO 3(g)ΔH =+196.6 kJ·mol -1
答案:A
12.现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 2(g)===CO 2(g)ΔH 1=-393.5 kJ·mol -1
②2CO(g)+O 2(g)===2CO 2(g)ΔH 2=-566 kJ·mol -1
③CH 4(g)+2O 2(g)===CO 2(g)+2H 2O (l)ΔH 3=-890 kJ·mol -1
④CH 3CH 2OH(l)+3O 2(g)===2CO 2(g)+3H 2O (l)ΔH 4=-1 367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s)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ΔH=+221 kJ·mol-1
B.ΔH4>ΔH3>ΔH2>ΔH1
C.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O(g)具有的能量比CO2(g)高D.1 mol C2H5OH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1 367 kJ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
13.(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_____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___ΔH2。

①4P(白磷,s)+5O2(g)===2P2O5(s)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p kPa 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故ΔH1=ΔH2。

(2)2 mol氢原子形成新化学键形成1 mol氢分子时放热,故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则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

(4)浓硫酸与其他水溶液混合时放热,故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5)根据题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物质的状态和反应热。

答案:(1)=(2)>(3)<(4)>(5)1
2CH4(g)+
1
2H2O(g)===
1
2
CO(g)+3
2H2(g)ΔH=+a kJ·mol
-1
14.(9分)研究碳、氮、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SO2、NO2浓度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b.使用无氟冰箱,减少氟利昂排放
c.多步行或乘公交车,少用专车或私家车
d.将工业废气用碱液吸收后再排放
(2)为开发新能源,有关部门拟用甲醇(CH3OH)替代汽油作为公交车的燃烧。

写出由CO和H2生产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反应合成1 mol液
态甲醇吸收热量131.9 kJ。

又知2H2(g)+CO(g)+3
2O2(g)===CO2(g)
+2H2O(g)ΔH=-594.1 kJ·mol-1。

请写出液态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
用,可减少CO 2、SO 2的排放,a 正确;b 减少了CF 2Cl 2、CFCl 3等,不是CO 2、SO 2和NO 2,b 不符合;c 项可少烧汽油,减少CO 2、NO 2的排放,c 正确;因SO 2、NO 2 有毒,用碱液吸收可减少SO 2、NO 2的排放,d 正确。

故选a 、c 、d 。

(2)CO 与H 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CO +2H 2=====一定条件CH 3OH 。

由题意CO(g)+2H 2(g)===CH 3OH(l) ΔH =
+131.9 kJ·mol -1
①,又知2H 2(g)+CO(g)+32O 2(g)===CO 2(g)+2H 2O(g) ΔH =-594.1 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
CH 3OH(l)+32
O 2(g)===CO 2(g)+2H 2O(g) ΔH =-726 kJ·mol -1。

答案:(1)acd (2)CO +2H 2=====一定条件CH 3OH
CH 3OH(l)+32
O 2(g)===CO 2(g)+2H 2O(g) ΔH =-726 kJ ·mol -1(或其他合理答案)
15.(8分)2015年冬天,全国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引发雾霾的罪魁祸首。

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当务之急。

已知断裂某些共价键需要的能量如下表:
解析:(1)断裂1 mol O=== O键和1 mol N≡N键需吸收的总能量为(498+945) kJ=1 443 kJ,形成2 mol N—O键放出的总能量为2×630 kJ=1 260 kJ,吸收的能量多于放出的能量,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1 mol O2与1 mol N2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的总能量。

(2)ΔH
=1
2×945 kJ·mol
-1+
1
2×498 kJ·mol
-1-630 kJ·mol-1=+91.5
kJ·mol-1。

(3)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反应热不变。

答案:(1)吸热小(2)+91.5 kJ·mol-1(3)不变
16.(13分)将V1 mL 1.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1)对于反应:HCl+NaOH===NaCl+H2O,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1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2的关系是________。

A.E1>E2B.E1=E2
C.E1<E2D.无法判断
(2)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上述实验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H+与OH-结合生成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象中温度达到最高点之后,反应开始吸热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试判断实验时环境的温度________。

A.低于22 ℃B.等于22 ℃C.高于22 ℃D.无法判断
(4)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含有8.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稍过量的1 L 0.21 mol·L-1的盐酸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A.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B.NaOH(s)+HCl(l)===NaCl(s)+H2O(l)
ΔH=-57.3 kJ·mol-1
C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11.46 kJ·mol -1
D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
解析:(1)由于HCl +NaOH===NaCl +H 2O 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 正确。

(2)H ++OH -===H 2O 是放热反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 、B 均正确。

图象中温度达到最高点之后,HCl 过量,NaOH 不足,反应放热逐渐减少,所以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故C 错误。

有水生成的反应
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 2+CuO=====△H 2
O +Cu 是吸热反应,故D 错误。

(3)当加入HCl 溶液5 mL 时,NaOH 溶液的体积为45 mL ,溶液的温度为22 ℃,故未反应时的温度即环境温度低于22 ℃。

(5)在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除了酸、碱都必须是稀溶液外,生成物H 2O 的化学计量数必须是“1”。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ΔH <0。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除了“H 2O ”后要标注“(l)”外,其他可溶性物质后都标“(aq)”。

答案:(1)A (2)AB (3)A (4)1.5 mol·L -1 当加入HCl 溶液30 mL 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时NaOH 溶液为
20 mL ,故c (NaOH)=c (HCl )·V (HCl )V (NaOH )
=1.0 mol·L -1×30 mL 20 mL =1.5 mol·L -1 (5)D
17.(12分)CH 4、H 2、C 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③C(s)+O2(g)===CO2(g)ΔH=-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890.3 kJ。

(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2CO+2H2,1 g 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 kJ的热量,则:
①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若将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H4与CO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C(s)与H2(g)不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2(g)===CH4(g)的反应热ΔH=________。

(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字母)。

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并放出热量
B.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
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CO、H2)
D.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
解析:(1)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状态,与中间过程无关,故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仍等于890.3 kJ。

(2)①1 g CH4完全反应释放15.46 kJ的热量,则1 mol CH4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5.46 kJ·g-1
×16 g=247.36 kJ,故D图符合题意。

②CH4的转化率=155.8 kJ 247.36 kJ×
100%≈63%。

(3)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①即得C(s)+2H2(g)===CH4(g)ΔH=-74.8 kJ·mol-1。

(4)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则CO2与H2O 反应生成CH4与O2的反应吸热,故A项不正确;使CO2分解生成C 与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能发生,故B项不正确;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CO、H2)是合理的,C项正确;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是极不经济划算的,故D项不正确。

答案:(1)=(2)①D②63%(3)-74.8 kJ·mol-1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