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中语文416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测控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中
4.16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不幸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这首诗一开始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鸟飞起兴,直入主题,弥漫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奠定了依恋、缠绵的感情基调。
2.下列语句中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④东家有贤女,不幸体无比
⑤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⑥B.②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选A。
②是结果,不是原因;⑤是焦母对焦仲卿的训斥,不是驱遣的原因。
3.下列是对画线诗句的含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解析:选A。
B项,“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错误;C项,“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分析错,这是兰芝对婆婆的反抗;D项,“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分析错。
二、语言运用
4.根据“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意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写完整。
梧桐枝上栖凤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语境理解题目,根据“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可知下句应以“松柏”
开头,根据“自名为鸳鸯”可知应以鸳鸯为对象。
答案:(示例)松柏丛里息鸳鸯
5.(原创题)根据前后故事,合理展开想象,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两句诗扩展成故事片断。
要求:①有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这短短的十个字,包含着四个细节,这是扩展的重点之一;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合理设想环境、心理,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兰芝面对着一泓清水,月光下粼粼的水波和兰芝是那样地亲近。
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灵魂远离这喧闹的人声和刺眼的灯光!清寒的月光映照水面,多情的水中之月似乎在招引着她。
兰芝脸上漾起轻松的微笑,她弯下纤柔的腰,揽起长裙,脱下精心绣制的丝履,像一朵不屈的梅花一样,飘向荡漾着柔波、闪烁着仲卿笑脸的池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pīn) 供养(ɡònɡ) 箱奁(lián) 哽咽(yè)
B.鲑珍(ɡuì) 磐石(pán) 钟磬(qìnɡ) 葳蕤(ruí)
C.蹑履(niè) 踯躅(zhú) 箜篌(hóu) 玳瑁(dài)
D.婀娜(ē) 主簿(bò) 摧藏(cánɡ) 娇逸(yì)
解析:选C。
A项,“俜”读pīnɡ;B项,“鲑”读xié;D项,“簿”读bù,“藏”读zà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幸体无比②交语速装束
B.①叶叶相交通②汝岂得自由
C.①时时为安慰②进退无颜仪
D.①共事二三年②寡妇起彷徨
解析:选C。
A项,①“可怜”,可爱;②“装束”,准备。
B项,①“交通”,交错;
②“自由”,自作主张。
D项,①“共事”,共同生活。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府吏见.丁宁②渐见.愁煎迫
B.①君尔.妾亦然②作计乃尔.立
C.①会不相.从许②叶叶相.交通
D.①故.作不良计②知是故.人来
解析:选B。
A项,“见”,①第一人称代词,我;②表被动。
B项,“尔”,都是代词,这样。
C项,“相”,①副词,偏指一方;②副词,互相。
D项,“故”,①副词,故意;②形容词,旧。
4.下列加点的“相”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①相.见常日稀②六合正相.应③儿已薄禄相.
B.①及时相.遣归②嬉戏莫相.忘③久久莫相.忘
C.①誓天不相.负②登即相.许和③蹑履相.逢迎
D.①黄泉下相.见②枝枝相.覆盖③仰头相.向鸣
解析:选A。
A项中“儿已薄禄相”的“相”是“相貌”的意思,另两个“相”表示“互相”。
B项和C项都是表示单向的“相”,可翻译为“对(我或他)……”。
D项都表示“互相”。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②。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皆已没⑤,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
②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
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
“往路”一作“远路”。
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⑤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5.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一句话。
从诗歌的内容中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恩爱”夫妻的分别。
诗眼比较显豁。
答案:“诗眼”是“恩爱两不疑”一句(或“恩爱”)。
诗歌通过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恩爱,“恩爱两不疑”最能揭示诗歌的主旨。
6.有人说,诗歌的最后四句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
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
结合诗歌的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
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
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参考译文:
我们成为夫妻,恩爱两不猜疑,可惜欢乐短暂,团聚只有今夕。
明晨就要出征,起看天将几更,星星都已隐去,天色已经微明。
留恋已不可能,我将马上启程,此去奔赴战场,归期很难预定。
牵起你的玉手,泪水磅礴交流,慨叹生离死别,难得偕老白头。
“你我都还年
轻,爱惜自己生命,莫忘欢乐时光,期盼你的归程。
”“战争冷酷无情,生还十分侥幸;万一战死沙场,死都念你恩情。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
飞来双白鹄
吴迈远①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
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②,雌雄一旦分。
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③。
“岂不慕前侣④?为尔不及群。
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
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
【注】①吴迈远(?-474),南北朝诗人。
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
这篇诗歌是古乐府《飞鹄行》(又名《艳歌何尝行》)的拟作。
②罗:罗网。
缴:指弓箭。
③江:江边。
④前侣:前面的同伴。
7.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双”字描述这对白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开头部分是叙述,抓住关键词语“绝尘氛”“弄光景”“游青云”分析即可;三个“双”字,表现了它们的恩爱之情。
答案:诗歌开头四句描述了一双白鹄在高空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戏弄着,遨游着,自由快乐亲昵的情景。
连用三个“双”字,突出了它们的形影不离,恩爱之深。
8.“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结合注释②中对“罗”“缴”的解释分析,其作用比较明显,由前文的“可怜”转到了“哀声”“孤叫”。
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它们遭到了地面上人们罗网和弓箭的伤害。
使雌雄白鹄不得不生死分离;两个“逢”字,可见人世的险恶,仿佛人间在嫉妒它们似的,非得拆散它们不可。
这是故事由乐到悲的转折。
9.诗歌的后十句是雄白鹄的告白,从这段告白中你读出了两只白鹄之间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不难发现雄白鹄对同伴伤亡的哀伤之情。
答案:从上文的“孤叫”,可见它已是一只失群的孤鹄了。
“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表现了雄鹄的极度悲哀。
“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意思是:本来打算同爱侣厮守在一起,度过每一寸光阴。
可见其恩爱,但现在“如空山草”一般“零落”。
这段告白倾诉心曲,很是感人。
参考译文:
可爱的一对白鸽,在空中起舞。
它们沐浴着阳光,自由恩爱地游戏于青天白云之间。
突
然,它们遭到了罗网弓箭的捕捉,恩爱的白鸽就此分开了。
失伴的白鸽孤独地鸣叫着,悲鸣
声传遍了海岸和江边。
“怎么不思念你啊,我的好伴侣,因为寻你,等你,我宁愿掉队、失
群。
我一步一流泪,尽管已远离千里,我依然期待着看到你的身影。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
悲兮生别离。
想先前,我们刚刚相识时,是多么地欢乐;现在啊,却生生分离难见。
本打算
同爱侣厮守在一起,度过每一寸光阴;没想到,现在却如空山之草一般零落,这悲哀之苦啊,
只有心知道。
”
三、语言表达
10.把下面四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
①韩国是世界上首个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
②多年来,韩国的网络实名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③韩国采取了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
④韩国对邮箱、论坛、博客,甚至网络视频和游戏网站等实行了实名制管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改写后长句的主干。
四个句子都与韩国有关,都提到了网
络实名制,所以,可以确定改写后的长句的主干为“韩国实行了网络实名制管理”,然后将
其他信息添加成定语或状语即可。
答案:(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上首个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
目前已通过立法、监
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对邮箱、论坛、博客,甚至网络视频和游戏网站等实行了实名
制管理。
11.(2014·惠州市金山中学月考)根据下面寓言故事的寓意,补写一个合乎逻辑的结尾。
(50字左右)
有位青年对自己的贫困境况总是怨天尤人。
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怨天尤人呢?”青年急切地问:
“它在哪呢?”“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给
你。
”“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
”“好吧,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
为此,我可用一整
袋黄金作为交换。
”“不,我的双手也不能失去。
”老人最后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上文老人和青年的对话,可以推知,丰厚的财富就是眼睛和双手。
符合这个
意思即可。
答案:(示例)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
现在,你自己看
到了吧,你有如此丰厚的财富啊!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