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室分覆盖优化指导 v

合集下载

GSM优化解决方案-CDMA 室内覆盖规划、

GSM优化解决方案-CDMA 室内覆盖规划、

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1‐06目录1 前言∙∙∙∙∙∙∙∙∙∙∙∙∙∙∙∙∙∙∙∙∙∙∙∙∙∙∙∙∙∙∙∙∙∙∙∙∙∙∙∙∙∙∙∙∙∙∙∙∙∙∙∙∙∙∙∙∙∙∙∙∙∙∙∙∙∙∙∙∙∙∙∙∙∙∙∙∙∙∙∙∙∙∙∙∙∙∙∙∙∙∙∙∙∙∙∙∙∙∙∙∙∙∙∙∙∙∙∙∙∙∙∙∙∙∙∙∙∙∙∙∙∙∙∙∙∙42 CDMA 室内覆盖规划和优化测试解决方案∙∙∙∙∙∙∙∙∙∙∙∙∙∙∙∙∙∙∙∙∙∙∙∙∙∙∙∙∙∙∙∙∙∙∙∙∙∙∙∙∙∙∙∙∙∙∙∙∙∙∙∙∙∙∙∙∙∙∙∙∙∙∙∙∙∙52.1 系统配置∙∙∙∙∙∙∙∙∙∙∙∙∙∙∙∙∙∙∙∙∙∙∙∙∙∙∙∙∙∙∙∙∙∙∙∙∙∙∙∙∙∙∙∙∙∙∙∙∙∙∙∙∙∙∙∙∙∙∙∙∙∙∙∙∙∙∙∙∙∙∙∙∙∙∙∙∙∙∙∙∙∙∙∙∙∙∙∙∙∙∙∙∙∙∙∙∙∙∙∙∙∙∙∙∙∙∙∙∙∙∙∙∙∙∙∙∙∙∙∙∙∙52.1.1 导频发射机∙∙∙∙∙∙∙∙∙∙∙∙∙∙∙∙∙∙∙∙∙∙∙∙∙∙∙∙∙∙∙∙∙∙∙∙∙∙∙∙∙∙∙∙∙∙∙∙∙∙∙∙∙∙∙∙∙∙∙∙∙∙∙∙∙∙∙∙∙∙∙∙∙∙∙∙∙∙∙∙∙∙∙∙∙∙∙∙∙∙∙∙∙∙∙∙∙∙∙∙∙∙∙∙∙∙∙∙∙∙∙∙∙∙∙∙∙52.1.2 CDMA2000/EvDo 扫频仪∙∙∙∙∙∙∙∙∙∙∙∙∙∙∙∙∙∙∙∙∙∙∙∙∙∙∙∙∙∙∙∙∙∙∙∙∙∙∙∙∙∙∙∙∙∙∙∙∙∙∙∙∙∙∙∙∙∙∙∙∙∙∙∙∙∙∙∙∙∙∙∙∙∙∙∙∙∙∙∙∙∙∙∙∙∙∙∙∙∙∙∙∙∙∙62.1.3 手持式频谱仪∙∙∙∙∙∙∙∙∙∙∙∙∙∙∙∙∙∙∙∙∙∙∙∙∙∙∙∙∙∙∙∙∙∙∙∙∙∙∙∙∙∙∙∙∙∙∙∙∙∙∙∙∙∙∙∙∙∙∙∙∙∙∙∙∙∙∙∙∙∙∙∙∙∙∙∙∙∙∙∙∙∙∙∙∙∙∙∙∙∙∙∙∙∙∙∙∙∙∙∙∙∙∙∙∙∙∙∙∙∙∙∙∙72.2 2.2 应用案例∙∙∙∙∙∙∙∙∙∙∙∙∙∙∙∙∙∙∙∙∙∙∙∙∙∙∙∙∙∙∙∙∙∙∙∙∙∙∙∙∙∙∙∙∙∙∙∙∙∙∙∙∙∙∙∙∙∙∙∙∙∙∙∙∙∙∙∙∙∙∙∙∙∙∙∙∙∙∙∙∙∙∙∙∙∙∙∙∙∙∙∙∙∙∙∙∙∙∙∙∙∙∙∙∙∙∙∙∙∙∙∙∙∙∙∙82.2.1 新建室内分布系统∙∙∙∙∙∙∙∙∙∙∙∙∙∙∙∙∙∙∙∙∙∙∙∙∙∙∙∙∙∙∙∙∙∙∙∙∙∙∙∙∙∙∙∙∙∙∙∙∙∙∙∙∙∙∙∙∙∙∙∙∙∙∙∙∙∙∙∙∙∙∙∙∙∙∙∙∙∙∙∙∙∙∙∙∙∙∙∙∙∙∙∙∙∙∙∙∙∙∙∙∙∙∙∙∙82.2.2 验证室内分布系统∙∙∙∙∙∙∙∙∙∙∙∙∙∙∙∙∙∙∙∙∙∙∙∙∙∙∙∙∙∙∙∙∙∙∙∙∙∙∙∙∙∙∙∙∙∙∙∙∙∙∙∙∙∙∙∙∙∙∙∙∙∙∙∙∙∙∙∙∙∙∙∙∙∙∙∙∙∙∙∙∙∙∙∙∙∙∙∙∙∙∙∙∙∙∙∙∙∙∙∙∙∙∙∙∙92.2.3 导频发射机和接收机应用实例∙∙∙∙∙∙∙∙∙∙∙∙∙∙∙∙∙∙∙∙∙∙∙∙∙∙∙∙∙∙∙∙∙∙∙∙∙∙∙∙∙∙∙∙∙∙∙∙∙∙∙∙∙∙∙∙∙∙∙∙∙∙∙∙∙∙∙∙∙∙∙∙∙∙∙∙∙∙∙∙∙∙∙∙103 扫频仪与测试手机的比较∙∙∙∙∙∙∙∙∙∙∙∙∙∙∙∙∙∙∙∙∙∙∙∙∙∙∙∙∙∙∙∙∙∙∙∙∙∙∙∙∙∙∙∙∙∙∙∙∙∙∙∙∙∙∙∙∙∙∙∙∙∙∙∙∙∙∙∙∙∙∙∙∙∙∙∙∙∙∙∙∙∙∙∙∙∙∙∙∙∙114 为什么选用手持式频谱仪∙∙∙∙∙∙∙∙∙∙∙∙∙∙∙∙∙∙∙∙∙∙∙∙∙∙∙∙∙∙∙∙∙∙∙∙∙∙∙∙∙∙∙∙∙∙∙∙∙∙∙∙∙∙∙∙∙∙∙∙∙∙∙∙∙∙∙∙∙∙∙∙∙∙∙∙∙∙∙∙∙∙∙∙∙∙∙∙∙∙121前言电信业重组已经拉开序幕,移动运营商必须通过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LTE室分优化指导手册V2.2

LTE室分优化指导手册V2.2

XX移动TD-LTE室分优化指导手册目录前言 (1)第一章室分系统网络质量评估体系 (2)第二章MR弱覆盖 (9)2.1 整治流程 (9)2.2 流程分析 (10)2.3 典型案例 (15)2.3.1 肥西中医院老楼弱覆盖—无源器件故障 (15)2.3.2 蜀鑫路营业厅信号泄漏—信号外泄 (17)第三章高重定向 (19)3.1 整治流程 (19)3.2 流程分析 (20)3.3 典型案例 (23)3.3.1 工商行政大楼---分布系统问题 (23)3.3.3 某地XX大市场服装世界—经纬度错误 (25)3.3.2 七里塘镇营业厅—邻区问题 (27)第四章CSFB低回落 (30)4.1 整治流程 (30)4.2 流程分析 (31)4.3 典型案例 (35)4.3.1 XX万通汽车专修学院—经纬度偏差导致 (35)4.3.2 恒盛豪庭二期—深度覆盖不足 (36)4.3.3 星光天地2-- 4G/2G覆盖不同步 (37)第五章零流量 (40)5.1 整治流程 (40)5.2 流程分析 (41)5.3 典型案例 (44)5.3.1 某地生态酒店 (44)第六章室分小区参数优化 (46)6.1 功控参数 (46)6.1.2 原理 (47)6.1.3 涉及参数 (49)6.1.4 验证方案 (50)6.1.5 验证结果 (50)6.1.6 结论 (51)6.2 基于室分泄漏的异频切换 (51)6.2.1 测试背景 (51)6.2.2 测试情况 (52)6.3 测试结论 (53)后记 (55)附录:室分经纬度异常定位方法 (56)前言TD-LTE网络是中国移动新建设的4G网络,TD-LTE室分是对4G网络的必要补充。

对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而言,目前某地GSM室分小区流量占比14.25%,TD-SCDMA室分小区流量占比25.92%,LTE室分小区日流量占全网比例已高达28.61%,4G室分已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GSM室内覆盖上行干扰定位指导书V1[1]1

GSM室内覆盖上行干扰定位指导书V1[1]1

GSM室内覆盖上行干扰定位指导书V1[1]1产品名称Productname 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内部公开部门名称:产品版本Productversion Total 9 pages 共9页GSM室内覆盖上行干扰定位指导书V1.1(成都搬迁项目室内覆盖小组)拟制:Preparedby刘迎春(61348)日期:Date2007.12.21审核: Reviewe 徐向明日期:d by Date 审核:Reviewed by日期:Date 批准:Grantedby日期:Date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 Revision Record日期Date 修订版本Version修改描述Description作者Author2007.12.V1.0 文档建立刘迎春V1根据评审意见,修刘目录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4)1概述 (7)1.1引言 (7)1.2上行干扰带高产生现象 (8)2上行干扰源分类 (8)2.1基站侧导致的干扰 (9)2.1.1互调干扰 (9)2.1.2空腔合路器导致干扰 (10)2.2室内分布系统产生干扰 (10)2.2.1干放设备导致干扰 (10)2.2.2无源器件导致干扰 (12)2.2.3工程问题 (12)2.3外部干扰 (12)3上行干扰定位及解决方法 (13)3.1上行干扰定位步骤 (13)3.2上行干扰定位方法 (13)3.2.1基站侧干扰定位 (14)3.2.2室内分布系统干扰定位 (15)3.2.3外部干扰定位 (16)4附录 (16)4.1三阶互调计算小工具 (16)4.2五、七阶互调查找小工具 (17)4.3干扰带等级对应表 (17)1 概述1.1 引言成都GSM搬迁项目中,目前共有500多个室内入网站点。

在对这些室内入网站点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当发空闲burst时(模拟高话务情况),共有90多个站点的上行干扰带等级达到4~5级,不同干扰带等级对应干扰信号强度详见附录4.3《干扰带等级对应表》。

移动室内覆盖系统专项优化方案

移动室内覆盖系统专项优化方案

移动室覆盖系统专项优化方案目录1、室覆盖概述 (3)2、室分站点分布 (3)3、目前室分站点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4)3.1优化方面存在问题: (4)3.2工程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5)3.3室单站优化流程: (6)4、专项工期和人员需求 (7)4.1工期需求 (7)4.2人员需求 (7)5、室分优化支撑工具 (9)5.1网优工具支撑-iAs性能验收 (9)5.2网优工具支撑-RFID (10)6、服务计划和质量保障 (10)6.1工作计划安排 (10)6.2里程碑节点 (10)6.3报告制度 (11)6.4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11)1、室覆盖概述室分布系统是TD-LTE、TD-SCDMA、GSM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移动通信业务中,室的覆盖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0%左右,但却产生了70%的业务量,而且高价值的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

而在4G时代,预计将有90%以上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运营商必将争夺室环境这一稀缺资源。

因此,室覆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形象。

室覆盖对4G网络建设意义重大。

室覆盖可以分担密集地区的话务量,降低室外基站的数目和配置。

此外,室覆盖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也就降低了室外网络整体干扰水平,从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容量。

2、室分站点分布移动室分基站1244个,其中GSM基站520个,LTE基站724个,重点区域是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四个,这四个区域的室分占比达到70.26%。

具体分布如下:3、目前室分站点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室覆盖存在施工难度大,走线复杂,容易造成覆盖盲区等特点。

因此很容易造成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网络质量。

通过各区域室分布系统的测试发现,室分系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优化工作存在很大的影响。

3.1优化方面存在问题:(1)室分外泄:对于存在泄漏的室分小区,室分小区切换至宏站小区合理的A2起测门限在-93dBm-103dBm之间,泄漏距离控制在30-40米围;建议将A2门限调整为-100dbm(2)上行吞吐量:核查室分站点子帧配置;对于两通道不平衡的,推动室分解决;功率过强,推动室分添加衰减器;分析测试数据中RB、MCS、调度数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调度数不足导致的速率低,则需要灌包排查FTP和传输问题;(3)MR弱覆盖:排查小区故障告警;对无告警导致的MR弱覆盖小区需进一步核查室外邻区关系;并对已配置的邻区关系的数据进行核查,查找是否存在错误配置(如:频点、TAC、PCI等);是否存在切换问题(重点关注室分小区各出入口切换是否正常);深度覆盖不足,可更换定向高增益天线等提升覆盖;(4)高重定向: :排查小区故障告警;对无告警导致的高重定向小区需进一步核查室外邻区关系;并对已配置的邻区关系的数据进行核查,查找是否存在错误配置(如:频点、TAC、PCI等);是否存在切换问题(重点关注室分小区各出入口切换是否正常);深度覆盖不足,可更换定向高增益天线等提升覆盖(5)CSFB低回落:排查小区故障告警;CSFB参数和邻区核查(需对重点参数进行核查,CSFB 开关是否开启、是否配置周边2G室分或宏站的邻区关系。

中国移动GSM室内覆盖优化指南

中国移动GSM室内覆盖优化指南

无线网优技术文档中国移动G S M 室内覆盖优化指南(试行)版本号:1.0.0╳╳╳╳-╳╳-╳╳发布╳╳╳╳-╳╳-╳╳实施WNO-TS-2009-XXX目录1范围 (1)2缩略语 (2)3背景介绍 (3)4室内覆盖优化工作目标、内容与要求 (4)5室内覆盖优化基本原则 (5)5.1室内覆盖重点优化区域 (5)5.2优化方案选型 (5)5.3覆盖优化 (7)5.4容量优化 (7)6室内覆盖优化流程与办法 (9)6.1室内覆盖优化基本流程 (9)6.2室外天线优化调整 (9)6.3直放站优化 (10)6.4室内分布系统优化 (12)6.5器件优化 (16)6.6典型室内场景优化方法 (18)7室内覆盖优化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20)8GSM室内覆盖优化与TD室内覆盖优化 (21)本规范目的规范GSM室内覆盖优化工作,并以此作为今后室内覆盖优化工作的技术指导标准。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背景介绍;室内覆盖优化工作目标、内容与要求;室内覆盖优化基本原则;室内覆盖优化流程与办法;室内覆盖优化工作中的难点问题;GSM 室内覆盖优化与TD室内覆盖优化。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秋中、林纲、马方明、林巧新、李刚、李承、郑欣哲、王博、邝志鸿、钟波涛、伍云本规范主要审核人:默燕红、刘钢庭、江通本规范的发布范围:中国移动本规范全面描述了室内覆盖优化工作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室内覆盖优化的基本原则,以及室内覆盖优化流程与方法,并对GSM室内覆盖优化进行了阐述,对优化原则及基本流程与办法、难点及2/3G协同优化进行规范,供中国移动内部使用;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各分支机构进行室内覆盖优化工作。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和各类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客户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GSM室内覆盖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GSM室内覆盖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GSM室内覆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介绍目录1弱覆盖 (3)1.1弱覆盖优化流程 (3)1.2弱覆盖分析思路 (3)1.3室内覆盖传播模型 (4)2信号外泄 (6)2.1信号外泄处理流程 (6)2.2信号外泄分析及解决方案 (6)2.2.1RF优化治理外泄 (6)2.2.2参数优化治理外泄方案 (8)3高层干扰 (15)3.1高层覆盖的主要问题 (15)3.2室内覆盖高低分层解决方案 (15)4上行干扰 (18)4.1上行干扰小区原因分析 (18)5话务吸收 (23)6室内覆盖超闲小区优化 (25)6.1造成超闲小区原因分析 (25)6.2超闲小区处理方法 (26)1 弱覆盖1.1 弱覆盖优化流程弱覆盖整体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1.2 弱覆盖分析思路1)全楼弱覆盖1 主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告警查询载频板和RRU是否存在故障,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

2 信源功率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分析信源功率的设置是否满足覆盖需求。

如果满足,查询信源发射功率是否按功率设置;如果不满足,重新设计,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 合路器及主干部分如果上述原因均已排除,则重点检查RRU到主干部分,包括合路器、电桥、前两个功率分配器以及连接这些器件的馈头制作工艺等。

2)若干楼层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确定弱覆盖楼层对应天馈部分。

2)如果这几个楼层是由同一个RRU或者直放站所覆盖,则查询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否则找到汇聚于主干上的若干器件,检查器件连接是否正确,检查馈头制作工艺。

3)楼层局部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平面安装图,查看是否覆盖。

2)若已覆盖,确定局部弱覆盖区域所对应的天线。

结合系统原理图,定位上述天线所对应的共同节点,整改节点器件安装是否正确以及馈头制作工艺。

3)若未覆盖,则进行方案重新设计并变更,增加覆盖。

若由于物业等原因无法覆盖,则考虑利用室外信号协同覆盖。

1.3 室内覆盖传播模型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L=32.45+20 lg d (km)+20 lg f (MHz)材料衰减:分隔砖墙:5~20dB,(12-30cm)混凝土墙体:20~30 dB,(30cm)隔层传输损耗:15~30 dB电梯轿箱:~30 dB木质家具:3~6 dB人体:~3 dB人体(电梯内):3~10 dB距离增加一倍:信号衰减L=L1-L2=20lg(d1/d2)=20lg2=6db小功率多天线靠近窗边解决信号外泄的解释:2 信号外泄2.1 信号外泄处理流程2.2 信号外泄分析及解决方案信号外泄主要有2中处理方案,RF优化及参数优化方案,RF优化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外泄,参数优化只能治标,尽量规避信号外泄带来的影响,因此,从网络性能考虑,优先采用RF优化解决外泄,但从实施成本和难度考虑,参数优化大大优于RF优化。

基于GSM标准的室内信号覆盖优化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为例

基于GSM标准的室内信号覆盖优化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为例

基于GSM标准的室内信号覆盖优化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为例作者:曹鹏铧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8期一、引言据2007 年运营数据显示。

电信、网通全年流失682 万以上的固定电话用户,并且固话用户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室内移动通信”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在部分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过大,基站无线信道拥挤,手机上网困难,因此孕育出了室内覆盖系统及优化。

二、川大锦院 GSM 室内覆盖网络的优化要点2.1 相邻小区的确定通过实地测量,确定了三个最主要的GSM 900M 宏蜂窝服务小区:34425、31426,并作双向切换关系。

考虑到地处该区域的用户占用该小区进入微蜂窝的可能性极大,故考虑微蜂窝设置单向切换关系。

相邻小区精简后测试指标显示切换成功率显著提高、降低了掉话率。

微蜂窝的相邻小区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目不在多少,而在准确。

一般确定两三个主服务小区即可,但同时要考虑若相邻小区过少,宏蜂窝退服导致由室外到室内无法切换的问题,所以相邻小区至少要两个以上。

2.2 重选和切换的优化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再加上高层建筑物内电梯多,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相当厉害。

这就导致在进出建筑物、电梯时信号变化非常强烈。

这就要对微蜂窝的相关重选、切换参数进行细致的设置、调整。

川大锦院图书馆电梯间及低层由微蜂窝A1 覆盖,阅览区及高层由微蜂窝B1 覆盖。

从第五层阅览区进电梯手机由A1 重选到B1 时切换正常,而由电梯进入第五层阅览区时,手机由B1重选到A1 上则明显迟缓,甚至出现短暂无信号情况。

通过小区参数查询发现,对小区重选偏置参数的设置A1、B1 小区明显不一致,B1 远大于A1,规划者本意是为了让B1 更易吸收话务,而使手机在空闲状态容易重选进入该小区,但实际差别太大,致使在B1 小区信号很弱、A1 小区信号已很强的情况下手机依然无法重选。

通过调整上述情况消失,手机重选正常。

GSM无线网络分区优化及割接调整策略

GSM无线网络分区优化及割接调整策略

GSM无线网络分区优化及割接调整策略成都通信勘察设计院赵谡摘要:本文介绍了GSM无线网络分区优化和割接调整原则、流程和方法,重点结合网络割接对MSC、BSC、LAC分区优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区优化网络割接综合规划流程图1引言目前,GSM业务仍然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支撑业务。

由于GSM业务的发展,必然存在网络的扩容和调整,网络建设将涉及到网络的分区优化和网元的割接调整。

如何在保障网络通信质量的条件下完成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讨论了GSM无线网络分区优化和割接调整原则、流程和方法。

并结合网络割接以实例重点对MSC、BSC、LAC分区优化进行了讨论。

2网络分区调整及割接整体原则在GSM的扩容和网络调整中,应该从整体上遵循以下原则:1)各区域调整相协同的原则在进行分区调整时,应从整体上综合考虑MSC区、BSC区、LAC区的调整。

在综合各分区调整的要求、限制条件、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规划。

2)网络分区规划同网络割接方案相结合的原则GSM网络的分区规划直接和网络调整割接方案密切相关。

必须在网络分区规划时充分考虑网络调整割接的难度。

避免较大的网络变动和频繁的网元割接。

3)网络安全性原则由于是在网业务的调整割接,网络调整割接方案要求对网络的影响较小,避免采用风险较大的割接方案,如对A接口进行硬割接。

在网络割接中必须制定详细割接方案和割接安全规程,必须制定详细的对割接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

4)工程可实施性原则现有和扩容设备的设备能力、安装位置、传输方式等也和网络调整割接密切相关。

网络的扩容和调整必须考虑到设备情况、局房条件、传输资源等现实情况。

3网络分区调整流程及关键点分析网络分区调整需要考虑各网元业务承载能力、网络结构优化以及网络割接可行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网络分区调整方案。

网络分区调整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分区调整流程图3.1 业务预测业务预测主要是对网络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预测分析。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李汶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网络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以争夺市场,成为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无线网络优化正日益受到重视。

讨论GSM网络无线覆盖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GSM;网络优化;弱覆盖;越区覆盖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11-0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猛,随着用户数不物阻挡,地形对无线信号的发射,硬件问题等。

2.1 弱覆盖问题断增加,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同时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争抢客弱覆盖的表象是手机接收到的信号电平比较微弱、并伴随户,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期望值,提升用户的满意着高误码现象出现,在MSC边界处弱覆盖还会导致漫游现象。

度,成为了各运营商日益关注的问题。

但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传判定弱覆盖的依据是:信号电平微弱无法满足通信的要求,且输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网络不断扩容所带来的结构不合当前小区必须是最佳小区,没有更强的邻小区。

理,往往会使得网络的服务质量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面对此问弱覆盖的常见解决方案一般有以下几种:题,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关注点已经从网络的规模建设转移① 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基站或者直放站,如果是到网络性能优化上。

如何合理利用和配置现有的网络设备、资室内出现弱覆盖则可以考虑安装室内分布系统。

源与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同时在网络的不② 增大服务小区的发射功率。

断发展过程中保持网路服务质量不下降,成为了运营商日常工③ 调整服务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或更换高增益的作的重中之重。

天线。

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正运行的网络进行用户投诉收集、数据的采集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或其它技术手段,确保网络的服务质量,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同时又对今后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GSM高层覆盖优化方案浅析

GSM高层覆盖优化方案浅析

GSM高层覆盖优化方案浅析摘要:本文笔者主要分析并提出了GSM高层楼宇网络出现的问题,GSM对高层覆盖的优化方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GSM高层覆盖优化。

关键词:高层覆盖;优化;GSM前言:在GSM 网络系统中,高层建筑物室内GSM 网络干扰严重,信号杂乱,通话质量差相对常见。

建网刚开始,因为人们比较少打电话,所以频率复用低,频率受干扰不大,以至于这一现象没有被重视。

后由于社会的发展,通话量也随着提高,网络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用户对网络需求也大大的提高,维权意识以及投诉意识越来越强。

某些高层建筑物的低层,因为基站信号一般很弱,而楼房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屏蔽严重,出现了一些弱覆盖区域或者是盲区。

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地带,基站密度都较大,大约站距为400m,因此高层建筑的中、高层室内信号十分的杂乱,由于基站的信号会以反射、直射、折射等方式传入到室内,信号相当的不稳定,邻频、同频干扰严重。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机,空闲状态下小区重选频繁,通话过程中小区频繁切换,使得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出现有信号却不可以正常主被叫以及通话质量差,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掉话的现象。

一.高层建筑覆盖的现状(1)覆盖小区不确定,无主导小区GSM 无线网络由蜂窝小区组成,通常情况下各基站主要是对地面覆盖,“蜂窝小区覆盖范围”最主要指的是地面范围,正常市中心基站覆盖半径为1 50 m 以内,手机通话时的AT 为1 一3,但是在高层建筑一般达到20 层以上时,覆盖小区以及在地面覆盖小区是不相同的。

通过实践测量发现,由于位于较高高度,周边环境阻碍少,所以高楼层区域能够接收到比较远距离基站的信号,最远距离的可达s km,但地面距离最近的蜂窝基站信号就不一定是最强,高楼层小区覆盖有着不确定性。

例如:广州的一些高楼层靠近窗户位置接收到远距离基站信号的统计情况。

误码率等级表示信号解码的质量,分7 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误码率越高,通话质量就会越差。

GSM无线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指导意见V

GSM无线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指导意见V

GSM无线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指导意见(初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2011年2月摘要:本指导意见从网络结构评估、室外高站优化、室外高配置站优化、无线直放站、室分系统优化、天线应用与优化六大方面阐述网络结构综合优化的思路,以及具体指导原则,为全网开展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技术依据,并为今后网络规划、新建、扩容工程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主要起草人:林纲古小璐李宝华黄涛林巧新胡志东唐焯宜王玮曾伟超聂磊谢磊吴龙锋古智超罗小秋主要审核人:钟锦庆吴宝庭吴荣广发布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版本修订记录目录1 前言 (4)2 适用范围及工作目标 (4)3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方法 (6)3.1 双频网均衡性分析 (6)3.2 网络结构分析 (6)3.3 网络结构指数 (7)3.4 重叠覆盖度 (8)3.5 冗余覆盖指数 (9)3.6 网络结构相关指标的局限性 (10)3.7 利用扫频数据评估网络结构的方法 (10)3.8 网络结构的调整策略 (11)4 室外高站优化原则 (14)4.1 优化目标 (14)4.2 评判标准 (14)4.3 优化原则 (14)4.4 优化步骤 (15)5 室外高配置站优化原则 (17)5.1 优化目标 (17)5.2 评判标准 (17)5.3 优化原则 (17)5.4 优化步骤 (18)6 城市无线直放站优化原则 (21)6.1 优化目标 (21)6.2 新建与整治原则 (21)6.3 排查方法 (21)7 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能力提升原则 (23)7.1 优化目标 (23)7.2 总体思路 (23)7.3 实施方法 (24)7.4 实施原则 (24)7.5 评估验证和优化 (24)8 天线应用与优化 (26)8.1 优化目标 (26)8.2 现网天线主要问题 (26)8.2.1 增益不达标 (26)8.2.2 互调干扰 (26)8.2.3 天线电调下倾和机械下倾受限 (26)8.3 现网天线检测和处理 (26)8.3.1工作步骤 (26)8.4 特型天线专项优化 (32)8.5 不同场景下的天线选择 (33)8.5.1 高干扰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及应用 (33)8.5.2 广覆盖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及应用 (35)9 附录 (39)附录1 互调测试研究 (39)附录2 网络结构优化工作计划表 (42)附录3 底层站建设指导方案 (42)1 前言随着中国移动GSM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以及扩容新建工程的持续开展,网络规模容量也在不断快速发展。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

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V01(区域支撑中心用试点稿)山西联通网络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二0一一年四月目录前言 (4)第一部分栅格化优化工作目的 (4)第二部分栅格化优化工作要求 (4)第三部分 GSM栅格化优化工作内容及实施周期 (5)第四部分 GSM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流程 (6)第五部分 GSM无线网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 (7)第一章栅格的选取和划分 (7)第一节栅格的划分原则 (7)第二节栅格的划分等级 (7)第二章数据采集 (7)第一节基站基础信息采集 (8)第二节DT数据采集 (8)第三节CQT数据采集 (8)第四节OMC数据采集 (8)第五节用户投诉数据采集 (9)第六节告警数据数据采集 (9)第三章数据分析及问题定位 (10)第一节DT数据分析 (10)第二节CQT数据分析 (10)第三节OMC性能统计数据分析 (10)第四节用户投诉数据分析 (11)第五节告警数据分析 (11)第四章栅格化优化实施 (12)第一节 DT/CQT测试问题处理 (12)一.DT测试问题处理 (12)1、弱覆盖 (13)2、过覆盖 (15)3、无主服小区 (15)4、不合理的覆盖区 (16)5、干扰 (17)6、切换问题 (17)7、掉话 (20)二.CQT测试问题处理 (22)第二节 KPI指标优化 (23)一.随机接入成功率 (23)二.SDCCH拥塞 (25)三.SDCCH掉话率分析 (28)四.TCH拥塞 (29)五.TCH掉话 (30)六.切换 (34)七.无线系统接通率 (37)第三节 MRR指标优化方法 (37)一.MRR指标分析 (38)二.MRR电平覆盖分析 (38)三.MRR电平覆盖分析 (39)四.MRR数据覆盖优化 (39)五.MRR数据质量优化 (39)第五章栅格化优化评估 (40)第一节问题解决情况 (40)第二节优化措施汇总 (40)第三节数据采集评估 (40)第四节 DT指标评估 (40)第五节网管指标评估 (41)第六章栅格化优化总结 (41)前言为强化移动网络优化精细化管理,加大重点区域优化力度和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移动网络运行质量和用户感知,在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规程、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制度及规范等优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山西联通现网实际情况和当前优化工作重点,特制定《山西联通GSM栅格化优化操作指导手册》,旨在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指导各市分公司将网络细分,“划整为零”有重点分步骤更好地做好移动网络优化工作。

GSM系统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

GSM系统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魏红,黄慧根.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年 3 月第一版 [2]梁鹏.室内分布系统设计[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 年 12 期 [3]刘艳萍,谷伟,田学军,胡斌杰.多网合一室内分布系统方案的研 究[J].移动通信,2005 年 04 期 [4]曹燚,杨泽凡.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与优化[J].电 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 年 07 期 [5]李军,何文印.GSM/ CDMA 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J].邮电设计技术,2005 年 06 期 [6]张雷鸣.室内无线分布系统的规划[J].铁道通信信号,2005 年 12 期
三、设立直放站 直放站系统应用于蜂窝网络中的时间并不长,大规模的采用直放站 技术是在新一代产品出现后。 直放站的类型有:模拟直放站,信道选择直放站,集群直放站。现在 使用最为广泛是信道选择直放站。 GSM 信道选择式直放站的主要部件:低噪声放大器(LNA),合路器 (CMB),信道板(上下变频器,声表面波滤波器(SWA),功放),双工器,施主天 线和业务天线。施主天线接受的基站下行载波信号首先经过低噪声放 大器处理,再进行下变频从 900M 射频信号变为 71M 中频,经过 200KHz 带宽的中频滤波放大处理后再上变频到 900M 射频信号并进行功率放 大,最后通过业务天线发射出去,对需要覆盖的区域进行覆盖。上行信号 处理过程与下行信号完全一样。安装直放站时,天馈线系统的选择非常 重要。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天线的增益。根据具体的信号情况,以及覆盖的需要,选择合适 的增益;
二、微蜂窝技术 1、微蜂窝技术是目前提高 GSM 网络覆盖率和解决高话务量地区容 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大约为 30m- 300m;发射功率较小, 一般在 1W 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一般高于地面 5m- 10m),传播主要 沿着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蜂窝可以被用来加大无线 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 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 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 RF 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 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微蜂窝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一般用于宏蜂窝覆盖 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议室、娱乐室、地铁、遂道等。作为 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心、 会议中心、商务楼、停车场等地。 随着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的发展,分层小区技术迅速提出来。它提供 更多的“内含”蜂窝,形成分层小区结构,主要解决网络内的“盲点”和“热 点”问题,提高网络容量。在一个分层小区结构中,不同大小的小区相互 重叠,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邻并同时存在,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 多层次的结构。每一层分配不同的频率段,以保证各层之间独立运作,不 会相互干扰。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 大功率覆盖可看成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 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当有用户 接入时,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和各蜂窝的容量为某一呼叫选择恰 当的蜂窝(宏蜂窝、微蜂窝或微微蜂窝),层间切换与普通的蜂窝切换一 样,切换点由系统决定,由 GSM 移动台自动辅助切换测量来完成,切换过 程还取决于当时各级的容量,如果微蜂窝和微微蜂窝已饱和,业务将切 换至更高一级的蜂窝。 一个分层小区网络,往往是由一个上层宏蜂窝网络和数个下层微蜂 窝网络组成的多元蜂窝系统。它包括宏蜂窝、微蜂窝和微微蜂窝。每种 蜂窝执行早已定义好的不同功能。一般来说,宏蜂窝用于处理快速移动 车辆的业务,微蜂窝处理慢速移动,集中于步行或交通阻塞车辆的业务, 微微蜂窝用于覆盖商场和办公区等室内区域。将负载按这种方式分层 的原因与切换功能有关,因为车载电话在微蜂窝间快速移动会产生频繁 切换,加重网络的负担,从网络管理出发,将产生频繁切换的业务转移到 较小切换的宏蜂窝,将提高网络效率;慢速移动的车辆,由于它穿过蜂窝 边界需花较长的时间,产生切换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由微蜂窝来处理这

GSM网络的室内分布优化及案例分析

GSM网络的室内分布优化及案例分析

编号: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通信工程论文题目:GSM网络的室内分布优化及案例分析准考证号:01181130……姓名:…….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或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移动通信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

由于现代城市建筑都是框架结构,而且规模大,对移动通信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形成了很多移动通信的盲区,严重影响了手机使用。

为了室内覆盖及优化这一急待问题得到解决,本文主要研究了GSM网络的室内分布设计(也称室内覆盖,以下统称室内覆盖)及优化,在对基于室内覆盖系统优化进行简单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作了勘察分析研究,给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最后利用自己手机到现场的测试,对本论文设计的室内覆盖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室内覆盖网络优化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users increase rapidly and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traffic density and coverage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Because the modern city building is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size is large, have very strong shielding effect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blind area, formed many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ious impact on the mobile phone use. In order to cover and optimization of indoor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sign of GSM indoor distribution network (also known as the indoor covera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door coverage) and optimization, based 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simpl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door coverag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ibrary, design is complete. Finally, using his mobile phone to the field test,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indoor coverage system.【Key words】:GSM Indoor Coverage Network Optimization目录前言 (1)第一章GSM网络室内覆盖的意义和现状 (2)第一节GSM网络的室内覆盖的意义 (2)第二节GSM与室内分布系统现状分析 (3)一、GSM系统概述 (3)二、室内分布系统现状 (4)第二章GSM移动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6)第一节概念 (6)第二节IDS的类型及其特点 (6)一、信号源的分类和特点 (6)二、分布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7)三、IDS系统结构 (10)第三章GSM室内覆盖网络优化概述 (15)第一节工程勘测设计 (15)一、工程设计步骤 (15)二、典型场所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思路 (16)三、系统场强分析 (17)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18)五、室内覆盖系统测试要求和验收 (18)六、室内覆盖系统的参数调整 (19)第二节GSM室内覆盖网络的优化 (20)一、相邻小区的确定 (20)二、重选和切换的优化 (21)三、载频调整优化 (22)四、优化过程与网络存在问题的分析 (22)第四章实例分析 (24)第一节室内覆盖准备工作 (24)一、图书馆简介 (24)二、GSM覆盖现状 (24)三、勘察报告 (24)四、现场测试记录 (24)第二节方案设计 (25)一、设计总体描述 (25)二、设计思路 (26)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前言随着移动运营企业GSM网络规模的扩大,宏蜂窝基站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的室外覆盖已基本做到了无缝连接,话音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GSM无线网络的覆盖优化分析

GSM无线网络的覆盖优化分析

GSM无线网络的覆盖优化分析摘要:伴随信息时代的运行及发展,GSM无线通信技术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模式,相关的基站数量也随之增大,但是,其资源项目的规划以及网络覆盖问题逐渐成为行业需要关注的焦点。

文章在研究中,将GSM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其覆盖优化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旨在通过技术的研究,促进GSM无线网络覆盖技术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GSM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技术分析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无线网络工作的优化及技术的提升成为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质量确立的基本保证,通过对无线网络参数覆盖的问题分析,可以使网络资源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并在最终程度上实现网络资源运用的合理性。

但是,在现阶段GSM无线网络覆盖技术分析的过程中,其网络的覆盖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如果在GSM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分析中,其覆盖问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会导致项目的统计不能到达数据对接基本要求,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天线倾角过大、过小等问题。

因此,在现阶段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科学化的覆盖管理模式,从而为网络技术的优化及创新提供良好保证。

一、GSM系统的特点及结构(一)GSM系统特点第一,GSM系统主要由不同的系统形式所组成,而且,不同分系统之间都具有明确性的定义内容,以及详细性的接口方案,通过对厂商所提供GSM系统的连接,实现标准项目设计的规范设计,并在最终程度上实现GSM系统与公用通信网之间的稳定结合,实现GSM系统运营的稳定性。

第二,在GSM系统运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基本的话音业务,而且也应该进行系统开放承载业务,实现网络数据的及时调整。

第三,在GSM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采用较为灵活的FDMA/TDMA方式进行复用项目的设计,通过频率系统的重复运用,构建灵活性的组网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

[1]第四,GSM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具有较强的鉴权功能以及加密功能,通过这一技术特点的运用,可以为用户及网络的安全提供稳定性的服务。

GSM网络优化覆盖的评估方案

GSM网络优化覆盖的评估方案

GSM网络优化覆盖的评估方案根据以往项目经验,并结合对移动公司网络规划与网络结构优化的理解,我们针对工作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做了一定的梳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该方案仅供参考。

1.网络规划根据提供的网络规划服务是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计算出满足覆盖要求和容量要求的基站数量和载频数量,供运营商做决策。

简单规划通常不需要选定站址,基站按理想网孔布局。

在确定网络最大站型时仅考虑频率资源是否足够,计划采用哪一种频率规划,除此之外还包括现网测试分析、站址选择、链路预算、覆盖预测、组网结构、频率规划、关键小区参数规划、模型校正工作。

规划之前需重点考虑覆盖范围、覆盖电平、话务模型、频率资源。

完整的网络规划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资料收集与需求分析为了能设计出适应当地通信环境的具有最佳服务质量的GSM网络,在开始网络设计前开始全面的、详尽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工作2、传播模型测试及校正根据当地地型、地物进行传播区域划分,每种传播环境按照选址原则选择测试站点,制定一定的测试路线进行路测,收集校正工作需要的相关数据。

传播模型校正指的是对大量有效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的筛选等操作,利用相关的校正工具和校正方法,得到能反映现有网络无线传播环境的传播模型,得到的模型用在仿真中,模拟规划网络在当前无线环境下的覆盖效果。

3、网络覆盖和容量设计根据规划区域适用模型、链路预算、客户覆盖/容量要求等内容,估算网络设计规模,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优先利用客户可提供站点。

至该阶段可以输出初步的设计报告。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容量和覆盖因素,得到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满足客户对容量和覆盖的需求。

4、规划站点勘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得到的规划站点信息,通过实地勘察得到实际的可用站址以及相关工程参数。

5、无线网络规划仿真根据勘查工程师勘查确定的基站站址,仿真和评估网络的覆盖效果、话务容量是否满足需求。

6、网络参数规划根据最终确定的网络拓扑结构,规划无线参数、工程参数等数据信息。

GSM 覆盖优化的常见方法

GSM 覆盖优化的常见方法

GSM覆盖优化的常见方法潘方昇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分公司运建部(310015)E-mail:pfs@摘要: 本文将通过对GSM覆盖问题的分类和常见优化方法的介绍,并结合一些实际经验、案例和设备,给GSM覆盖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GSM 网络优化覆盖孤岛效应引言随着WCMDA等3G通信系统的测试工作在国内的蓬勃开展,移动通信界的目光已逐渐转向3G系统,大家都在等待着3G牌照的发放,而技术人员都在学习3G知识和积累3G经验。

根据国外3G商业经验,像中国移动这样原先具备完善的GSM系统的运营商,在3G建网初期采取的策略一般是在重点区域(如市区、高速公路等)部署3G网络,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和分流部分密集话务,而数据业务需求不是很迫切和话务不是很密集的郊区、农村则是沿用原有的GSM系统。

所以,从现阶段3G测试、学习到3G牌照的发放、网络部署,以及3G建网初期,GSM网还是继续扮演着移动通信网的主要角色。

作为3G部署前的GSM网络完善动作,从2005年8月开始,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打造卓越网络工程”,通过对全省的城区(室内、高层、电梯、地下室等)、道路、乡镇农村等的网络覆盖调查,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分步进行实施,力争全面拉开与竞争对手的网络质量对比,以更好的通信质量服务于浙江移动用户。

本次开展的卓越网络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是GSM无线网的覆盖优化,主要是解决市区室内深度覆盖和农村弱覆盖、无覆盖。

下面将结合一些实际经验、案例和设备,介绍GSM覆盖问题的分类、常见优化方法。

第 1 页共17 页1.GSM覆盖问题的分类1.1.过覆盖GSM基站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站覆盖面积过大,超出预先规划设想的范围,这就是“过覆盖”问题。

造成过覆盖的原因有天线安装位置过高、基站发射功率过大、天线选型方位角倾角不合理、无线环境影响等等,过覆盖的后果是覆盖过大容易引起话务量过大而造成拥塞、覆盖太远容易造成掉话未接通以及频率干扰等,过覆盖也容易引起天线底下区域信号不集中或信号较弱,即“塔下黑”问题。

移动GSM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

移动GSM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

浙江移动GSM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2011试行版)中国移动集团浙江分公司(网优中心)2011年7月24日文档属性属性内容制定部门中国移动集团浙江分公司作者项目名称浙江移动GSM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文档标题浙江移动GSM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文档版本 1.0文档日期文档状态草稿文档变更版本修订日期修订人描述1.02011年7月24日文档送呈姓名目的审阅目录1前言1.1适用人员1.2文档负责单位1.3术语和符号说明1.4适用范围和目标2数据需求及干扰矩阵2.1数据需求2.2扫频数据处理2.3干扰矩阵3网络结构评估3.1评估整体流程3.2网络整体评估3.3网络维度评估3.4网络问题呈现4三高问题优化4.1高配置站点优化4.2室外高站点优化4.3直放站优化5SFAS工具介绍5.1SFAS产品概述5.2SFAS功能架构5.3SFAS产品架构5.4数据源的区别5.5SFAS产品特色5.6软件功能模块1 前言对于我移动公司的GSM网络发展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亦不尽相同。

建网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是网络的覆盖问题;而在当前状态下,随着终端用户的持续增长,数据业务的广泛使用,网络负荷越来越高,网内、外干扰问题日益突出。

在很多城市中,站间距不断缩小,重叠覆盖明显增加,同时由于话音、数据业务量的显著增长,高配置站点增加,使得同邻频干扰概率急剧增加,网络底噪明显抬升,网络的质量和容量已经不猛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此背景情况下,针对上述问题,浙江分公司,参考总部制定的《网络结构与双频网优化策略》, 利用自主研发的扫频分析软件SFAS,对浙江网络进行集中、深入分析,工作内容涵盖网络结构(包括覆盖、容量、频率),双频网、立体网(室内分布)等方面,旨在通过基于网络结构、降低干扰的优化方法,来做好浙江密集城区的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和网络质量。

网络结构就是网络中基站的布放和配置,包括站间距、站高、天线方向和下倾、小区载波配置、室内/外站点分布、直放站分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分覆盖优化指导目录1.概述 (3)1.1背景 (3)1.2室分优化思路 (3)1.2.1从该室分的场景分类入手: (3)1.2.2从该室分的实际具体问题点入手: (5)1.2.3从KPI指标入手 (6)2.室分优化流程 (7)1.3室分优化流图 (7)1.4室分优化流程细节 (8)1.4.1方案问题 (8)1.4.2信源基站问题 (8)1.4.3室分硬件和参数检查 (8)1.4.4室分测试优化 (10)3.室分优化案例 (11)1.5覆盖类问题: (11)1.5.1电视台家属院覆盖优化 (11)1.5.2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覆盖优化 (14)1.5.3郑东新区管理服务中心覆盖优化 (18)1.6质差类问题 (19)1.6.1新城花园酒店旧楼质差优化 (20)1.6.2天龙大厦室分质差优化 (21)1.6.3裕达国贸地下室质差优化 (24)1.6.4东方装饰城室内质差优化 (27)1.6.5省移动公司楼质差优化 (28)1.6.6关虎屯小区质差优化 (30)1.7切换类问题 (31)1.7.1东方装饰城进出口切换优化 (31)1.7.2裕达国贸酒店房间切换优化 (33)1.7.3郑东新区服务中心切换优化 (34)1.8室分硬件类问题 (37)1.8.1正商蔚蓝港硬件问题优化 (37)1.8.2阳光新干线小区硬件问题优化 (38)1.8.3金星小区硬件问题优化 (40)1.8.4陇东小区整改硬件问题优化 (42)1.9上行干扰类问题: (45)1.9.1上行干扰问题类型 (45)1.9.2上行干扰定位步骤 (46)1.9.3中环百货上行干扰问题优化 (46)1.9.4公安局家属院上行干扰问题优化 (49)1.9.5锦绣花园上行干扰问题优化 (51)4.总结 (53)1.概述1.1背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室分覆盖已经在网络覆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吸收话务、增强覆盖、改善网络通话质量等一系列的作用。

所以室分信号质量影响了大多数的用户体验,优化室分网络,提高用户感知度成为了现在我们网络优化的一个重点工作。

1.2室分优化思路1.2.1从该室分的场景分类入手:一个室分的场景,决定了该室分的覆盖类型、重要程度和大体的优化原则。

当我们对一个室分进行优化前,对该室分场景需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以便对方案合理性和优化方向有一个具体的把握。

而且对室分进行场景的细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测试场景总体可分8大类22小类:1.2.2从该室分的实际具体问题点入手:在具体的问题分类上,可以把室分问题分为六类问题,进行分步骤的处理优化:1)室分微蜂窝或信源的硬件问题⏹该类问题可在BSC查看基站是否正常运行,有无各类告警;常见问题有载波、传输、干扰等告警。

2)室分系统直放站硬件问题⏹该类问题在室分系统中最为常见,查看室分直放站各类参数是否设置正常,如上下行增益、上下行衰减、输入输出功率、驻波数是否过高、光功率输入输出;查看直放站各类接口工艺是否合格;3)覆盖类问题⏹该类问题在室分系统中较为常见,这个需查看天线是否布放到位;整体室分输出功率是否正常,直放站是否正常运行,方案是否合理等。

4)质差干扰类问题⏹该类问题在室分系统中较为常见,最常见的为上行干扰和频点干扰。

质差的发生多为频点干扰,但也有室分滤波通道等硬件问题造成;上行干扰的产生则多由室分设备和外部干扰两块造成。

室分需要特别关注高层的频点干扰造成的质差。

5)切换类问题⏹室分切换需要关注以下情况:高层考虑高层和低层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高层室内外切换;低层考虑低层室内外信号(门口)的切换;电梯或者地下车库的切换;6)外泄类问题⏹室分信号外泄会对网络性能带来影响,容易影响室外的道路测试使网络指教较差,这样则需要对室分覆盖范围进行控制,控制室分外泄;7)参数类问题⏹各种切换、功控、空闲态的参数均会导致室分出现各种问题,做室分优化时需对各类参数进行查看是否正常,或者是否需要进行调整;1.2.3从KPI指标入手室分的优化的一个重要观察方向就是KPI,这个也是运营商最关注的一部分,只有室分KPI是良好的,才能算的上一个合格的室分站点。

在KPI上,我们主要关注掉话率、接通率、话务量、切换失败率、上下行质量、上行干扰等级这几个较为常见的指标。

但是切换类型、室内外话务比也是这两个需要我们关注的指标。

2.室分优化流程1.3室分优化流图1.4室分优化流程细节1.4.1方案问题在室分优化中,需前期对室分的方案进行熟悉,查看是否有一些重大的原则性设计错误,如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

1.覆盖方式采用信源+光纤分布系统的,严禁出现信源分路后直接接入分布系统和光纤系统有重叠覆盖区域的情况。

2.系统中使用干放的,严禁出现干放级联的情况。

3.系统中有源设备只使用干放的,干放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台,推荐使用3台以下。

光纤直放站的配置,推荐使用1拖4以下,最多不得超过1拖6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对室分方案进行整改,以保证室分方案本身的合理性。

1.4.2信源基站问题室分设备中,信源基站是第一级信号输出设备,必须保证基站本身的正常运行,基站本身运行不稳定或者有告警必然会影响到室分的信号覆盖和质量。

所以在室分优化中,必须首先查看室分信源的告警是否存在,以保证信源本身的稳定。

主要常见的告警是载波的告警和传输的告警。

而载波类的隐性故障可能由告警无法看出而需要现场测试和设备的更换才能看出来。

一般该类问题只需要通知运营商的基站班处理,室分优化较少参与处理,但需要关注该问题。

1.4.3室分硬件和参数检查对于现在大量使用的GRRU和干放设备检查需要流程规范化。

对于一个已经开起来的的室分站点,其工艺问题应该在开站时候已经检查过,除非很明显的接头松动,一般室分工艺在室分优化中无需特别关注。

1、查看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外部工作指示灯是否正常。

以我司设备为例:近端:远端:2、打开设备观察各个工作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modem 模块灯闪烁,电源模块灯常亮。

3、 联机查看主要设备参数:近端输入:正常为-2~-10dB ,必须小于-2近端输入=信源输出-电桥-耦合器损耗-插损-10lg (载波数) 射频信号开关为ON ,保证有信号输出各个载波开关设置的频点与信源频点一致。

多余载波开关设置为OFF设备运行灯常亮调整上下行衰减保证上下行增益平衡,上下行增益值相差不超过3下行输出功率需依据公式:下行输出功率=设备满功率输出值-10log(载波数),通过下行衰减调整。

查看驻波是否低于1.3。

但是联机查看参数上的驻波不一定准确,需连接site master确认该驻波是否准确。

4、如果查看到有驻波高,需连接site master排查驻波位置;如果有上行干扰则需用频谱仪查看低噪。

1.4.4室分测试优化对于室分硬件检查完成后,到了现场测试阶段。

在这个现场测试阶段最重要是对问题点进行合理的遍历测试,找出问题点的所在。

所以应进行如下规范测试:1.每个测试层面要求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尽量遍历整个楼层平面。

2.地下停车库、垂直电梯、以及涉及到的主要场所为必测项目。

3.一般商务楼层和住宅楼层只需间隔抽查,不低于总层数的30%。

4.对进出口和高中底层窗边进行切换测试和空闲测试,以确定切换和信号强度的情况。

5.对建筑物的紧邻主干道进行测试,保证室分无外泄情况。

6.对于出现问题的点需进行多次测试,以方便判断问题原因。

3.室分优化案例1.5覆盖类问题:该类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的信号强度弱,信号强度低于-85dBm的区域。

一般为天线布放不到位,导致弱信号覆盖;也可能室分硬件故障导致无信号输出。

一种是相对室外宏站信号强度弱。

一般出现在室外宏站较多距离较近和高层窗边的情况,该种情况就需要以室分信号能成为主导信号为基准,让室分覆盖区域能主要占用到室分信号,且需要辅以参数调整,使其保证质量。

对于高层酒店和写字楼,也可以进行方案整改,做分层处理。

1.5.1电视台家属院覆盖优化问题描述:电视台家属院投诉信号不好测试情况:电视台家属院楼层分布由南到北共5栋楼,如下图所示:红框内5栋楼为电视台家属院现场测试发现,该小区靠南的1~4号楼,主要用到小区81(BCCH=81),室内信号强度-75dBm左右,质差0~1,通话清晰,进出口切换合理。

电视台家属院1~4号楼测试情况但小区靠北的5号楼,主要用到小区81(BCCH=81),室内信号强度-95dBm左右,质差4~6,通话断续,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电视台家属院5号楼测试情况因电视台家属院无室分系统,查看该家属院附近大站情况,如下图所示:红框内5栋楼为电视台家属院由上图所示,电视台家属院靠北的5号楼因附近无大站覆盖,而主覆盖小区蓝梦(CI:81)已被前4栋楼阻挡,导致5号楼弱覆盖质差。

问题分析:该问题为典型弱覆盖问题,需加强改点的信号覆盖。

解决方案:查看蓝梦小区(CI:81)的天线方位、下倾、功率等,已有无调整余地;在下图所示位置做板状无线直放站覆盖信号较弱的5号楼红箭头方向为板状天线朝向复测结果:该小区指标状况:1.5.2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覆盖优化问题描述: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13951/16951小区)进行通信质量保障,对覆盖区域全面测试,发现是否存在弱覆盖、同邻频干扰、切换失败及外泄等问题。

测试情况:16951是低层小区,覆盖主楼的B2F-5F和东、西配楼,13951是高层小区,覆盖主楼的6F-20F,电梯共8部,分别为主楼6部和东西配楼各1部,全是由13951小区信号覆盖。

在低层测试,平层走用到小区16951,走廊通话质量良好,覆盖信号电平平稳。

各个出口切换正常,没有出现切换失败和质差掉话的现象。

低层走廊内通话质量良好在20F,电梯厅内通话测试,MS占用13951小区信号,信号强度-87dBm,通话质量较差,有不连续5-6级质差。

平层走廊内空闲状态下,MS占用13951小区,覆盖电平很弱,在-85dbm以下。

除了20F和电梯,13951其余区域覆盖正常,通话良好。

20F电梯厅覆盖情况20F走廊覆盖情况电梯内通话测试,信号较弱-85dBm以下,通话质量不好,有5-7级不连续性质差现象。

问题分析:因为只有20楼和电梯出现弱覆盖现象,怀疑是室分支路有故障,需检查覆盖20F和电梯的干放是否正常工作及天馈系统是否出现驻波比异常。

解决方案:检查设备及天馈系统,原因是覆盖20F和电梯的干放的供电模块出现了故障,干放无法运行,对供电模块检修后,重启成功,干放正常运行,去问题区域进行拨打测试,发现信号覆盖正常。

复测结果:对20F平层和电梯复测后发现:20F平层内MS信号电平值-55dbm左右,通话质量良好,之前弱覆盖现象已解决;电梯内通话质量变好,质差现象消失。

20F平层内的测试情况电梯内测试情况处理前后KPI变化图:处理后13951小区下行质量明显变好1.5.3郑东新区管理服务中心覆盖优化问题描述:用户反应12楼走廊信号不好,通话断续测试情况:该区域处于17214覆盖区域,出现17214与宏站50281的信号频繁切换的情况,MS在专有模式下电平在-70dBm左右,但室外信号强于室分信号,使语音通话质量出现不连续性的3~5级质差,测试图为:问题分析:室分信号保持在-70dBm左右,已达到一般室分覆盖要求,但该投诉点楼层较高处于12楼,且四周空旷,室外信号较强为-65dBm左右,导致该室分信号无法为主覆盖信号,导致切换频繁,通话质量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