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师
作者:
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10期
董建鸿
“新舟”700飞機总设计师
1989年大学毕业以来,董建鸿一直在科研一线摸爬滚打:曾有10年之久从事民机的总体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制经验,成长为一个业内叫得响的资深专家。
对董建鸿来说,他的强项不仅仅局限在总体设计方面,在飞机性能、结构、强度、电气、动力、环控、适航等等专业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见解,被各专业设计人员和行业内专家贴上了“技术大拿”的标签。
2013年,董建鸿被任命为“新舟”700飞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新舟”700的设计研发工作。
对于新舟700项目研制,董建鸿不仅从宏观上把握技术方向,更经常深入到设计一线,与设计员一起查看图纸、数模和各种计算分析结果,讨论设计方案,他直言这种面对面的沟通“有温度”。
董建鸿长期从事运输类飞机总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技术的研究和型号工作,着力组织培养了先进运输机专项技术创新设计团队和现代民用飞机工程设计团队。
赵霞
某型号飞机总设计师
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飞机总体气动布局设计与研究工作。
她是国内航空飞行器总体气动布局设计专业第一个女副总设计师,我国飞行器气动设计领域的卓越领军人才,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领域的技术楷模和杰出代表。
她是集团公司“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30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战斗机设计研制的第一线,先后参加并组织完成了歼-8、歼-11系列、歼-15系列等十余个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工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积极追踪国际航空先进技术的前沿,完成总装、空装及集团公司预研课题研究工作,并在多项新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李屹东
“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
1988年,李屹东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怀着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进入航空工业成都所,与航空科研解下了不解之缘。
本世纪初,国际上无人机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使用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李屹东敏锐捕捉到这种变化,2010年便开始正式转入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使用模式、飞行器技术、系统构架等方面的无人机技术研究,按无人机系统的特点,组织新的研制流程和新专业的组建。
提出了新的气动布局和总体设计方案,解决了高空长时飞行与现有动力的矛盾。
并将有人机的相关技术和无人机的现代发展技术进行综合,不断推进无人机技术和型号的发展。
30个春华秋实,李屹东在中国航空事业这片“沃土”上播撒“种子”、挥洒汗水,30年如一日的奋战,让他先后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新机预先研究、高技术研究和无人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赵利强
“闪电”-10空空导弹总设计师
从参加工作开始,赵利强心里就装着一个梦想:要让自己亲手研制的导弹,守护祖国的万里空防。
怀揣这份梦想,他勤奋钻研、忘我工作,在型号的历练中逐渐成长为型号研制的中坚力量。
“没有资料,没有环境,没有‘拐棍’和帮手,甚至连对手都没有。
要了解它、认识它、研制它,谈何容易。
”赵利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型号团队从搜集的零星资料开始,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前进,没有环境就自己创造,没有对手就自己设立对手。
面对型号成功赵利强感慨地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研制出一个型号已经很可贵了,而我有幸能参加几个型号的研制,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导弹院,对得起国家。
”
欧阳绍修
空警-500预警机总设计师
熟悉他的人提起他来,总喜欢说起他在工作上的种种“较真”和“较劲儿”。
也许是遗传了父亲的执念,也许是自带湖南人天生的那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从1978年大学毕业到踏入陕飞设计研究院大门,欧阳绍修在业务上始终喜欢和自己“较劲儿”:上学时的专业方向与如今的航空飞机领域存在较大差别,工作实际中屡屡遇到难题,他就“钻”进专业知识的“海洋”里不眠不休;航空知识理论与飞机设计实践有冲突,他就一头扎进飞机设计理论研究、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研究、不得出“结论”不罢休;专业技能无法深入拓展,他就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攻读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同来的新人中,他总是最早一个到岗,最晚一个睡觉,他是最努力的一个,也是最快崭露头角的一个。
仅仅几年时间,他就锋芒毕露,从同批设计员中脱颖而出,至此,展开了他精彩的设计人生。
庄楚炯
运-8通信指挥机总设计师
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给他的人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就这样,庄楚炯加入了高考行列。
在院校选择时,父母主张他选择医学类院校,庄楚炯却觉得工科类院校也许更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
最终,父母没能改变他的想法,庄楚炯顺利进入当时的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高空设备专
业。
从此以后,他就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飞天梦”,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运八特种飞机研制事业。
从一名普通设计员到运八通信指挥机总师、运八多型特种飞机总设计师和集团公司12名重点型号总师之一,他与航空事业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三十余年过去了,他把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国家特种机研制的事业中。
曾经那个青葱少年如今已是满头华发。
然而,他的足迹和身影却始终活跃在我国多个特种飞机研制的过程中。
吴希明
直-10直升机总设计师
“竹蜻蜒”寄托了中国人飞上天空的梦想。
吴希明说,“竹蜻蜒”是人类第一次最接近直升机飞行原理的发明,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受到竹蜻蜒的启示,热爱上了航空。
30多年的设计生涯,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直升机事业。
此生能够从事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为梦想而工作,这让吴希明倍感欣慰和幸福。
10多年前,吴希明接任直-10总设计师时,吴希明和团队成员突破了总体、气动、结构、隐身、抗弹、耐坠、信息化作战一体化综合优化设计、三大动部件的地面联合试验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
我国直升机研发终于从测绘仿制、参考样机设计的邯郸学步一举跨越到自主研制的新历史阶段。
直-10的诞生,成为保卫我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武器装备,各项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军捍卫和平的低空霸主。
黄领才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总设计师
投身航空事业30年来,一直在航空产品研发、科研管理领域辛勤耕耘。
先后参与YllB、Y12系列机、EC120直升机、29系列直升机等多个型号的改进改型和AG600等新型号的研发设计工作,专业的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敬业精神和个人品德堪称设计师的楷模。
自2009年担任AG600飞机常务副总设计师,2010年担任总设计师以来,带领设计师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机研制设计需求论证分析及使用效能评估体系,完成了型号可研论证、总体技术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作,全面转入试制阶段,保障了AG600飞机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同时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