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二高中政治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高二高中政治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据此回答1——2题【1】“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这是因为
①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的哲学思想②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③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者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2.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们
①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②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③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④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5.2006年10月2日瑞典专家卡罗林斯卡宣布: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和干扰机制,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克·梅落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成功发现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6.鲁迅说:“描神画鬼。
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7.“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下列对政治、
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
这说明
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9.云南省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现象,被国内外专家和舆论界称为“云南现象”或者“云南模式”。
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屡屡被提及,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广为传扬,被很多省市当作宝贵经验前来参观学习。
去年,云南省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4.1%,净增100亿元。
云南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很好,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对人民的作用在于()
A.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B.传播文化知识
C.引导人民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10.2009年5月3日,我国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携手合作
①是因为金融行业负有振兴文化产业的重任
②折射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④有利于拓展银行的业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文化塑造人生,这表现在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
的追求。
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3.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为社会公众摆出一道文化盛宴——拥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等
珍贵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永久免费开放。
消息发布后,人们蜂拥而至;免费开放仅两个月,参观者超过30万人,
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
湖北省博物馆的“爆棚”现象,折射出公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可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B.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二、选择题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2.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星星的概念,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
被开出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
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
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4.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
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有也可以决定物质
5.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担待事物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
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7.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8.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9.近日,由省文化厅编辑的《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和《安徽民歌经典 (第一辑) 》出版发行,这是我省推进三大文化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之所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因在于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大的稳定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发展格局表明
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D.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
三、综合题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12分)
四、简答题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明确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必要性(8分)
五、辨析题
1.探究与实践题: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一个困惑:都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现代技术却可以种瓜得豆;特别是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使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这不是说明规律可以是可以被改变的吗?请你帮忙为小赵同学解除困惑。
(12分)
2.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有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8分)
辽宁高二高中政治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据此回答1——2题【1】“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这是因为
①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的哲学思想②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③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真正的哲学对人类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故①入选。
本题重在强调精神的作用,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经济政治对文化的作用,故②排除。
③观点错误,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排除。
根据题意,本题强调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故④入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的作用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者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B入选。
本题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D排除。
根据题意,题目中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也不是机械唯物主义,故排除A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须四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形态
2.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是由于他们
①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②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③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④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略
3.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C
【解析】略
4.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A
【解析】略
5.2006年10月2日瑞典专家卡罗林斯卡宣布:由于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和干扰机制,美国人安
德鲁·菲尔和克雷克·梅落荣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成功发现
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的前提是
A.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的意识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是否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本题中科学家的工作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D
入选。
意识的反作用不是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故排除A。
C选项是意识的特点,不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故排除。
发挥主观能动性本身不是本身的前提,故排除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客观规律
6.鲁迅说:“描神画鬼。
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
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答案】C
【解析】略
7.“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下列对政治、
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解析】略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
这说明
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答案】C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有落后
与先进之分,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入选。
D选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修养,而落后腐朽文化则不能。
9.云南省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现象,被国内外专家和舆论界称为“云南现象”或者“云南模式”。
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屡屡被提及,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广为传扬,被很多省市当作宝贵经验前来参观学习。
去年,云南省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4.1%,净增100亿元。
云南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很好,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对人民的作用在于()
A.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B.传播文化知识
C.引导人民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答案】A
【解析】略
10.2009年5月3日,我国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订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携手合作
①是因为金融行业负有振兴文化产业的重任
②折射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④有利于拓展银行的业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略
11.文化塑造人生,这表现在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略
12.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
的追求。
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答案】C
【解析】略
13.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为社会公众摆出一道文化盛宴——拥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等
珍贵文物的湖北省博物馆永久免费开放。
消息发布后,人们蜂拥而至;免费开放仅两个月,参观者超过30万人,
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
湖北省博物馆的“爆棚”现象,折射出公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可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B.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D.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答案选C。
二、选择题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答案】A
【解析】略
2.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星星的概念,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
被开出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
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
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略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答案】B
【解析】略
4.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
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有也可以决定物质
【答案】C
【解析】略
5.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担待事物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略
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
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答案】C
【解析】略
7.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答案】C
【解析】略
8.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