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券在握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券在握语文答案
【篇一:语文试卷】
xt>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
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
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趋之若骛荒缪绝伦百无聊赖胜券在握
b.目不遐接怨天由人踌躇满志醍醐灌顶
c.云蒸霞蔚助纣为虐推陈出新惹是生非
d.草管人命余音袅袅殒身不恤悠然自得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引人入胜(胜利)销声匿迹(消灭)少不更事(懂得)...
b. 层出不穷(尽)若即若离(接近)鲜为人知(少)...
c.锲而不舍(停止)沸反盈天(满)长歌当哭(当作)...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d. 一视同仁(同样)长治久安(太平)感同身受(感激)...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灯,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灯光如豆,能照亮人心,照亮
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a. 因为虽然但是而且
b. 不但即使但是但
c. 不仅不仅而且而
d. 或许即使若而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自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
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
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在曾经的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我们还要面对高三的最后一搏。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b.在我国,无商不奸的说法流传已久,却错得最为离谱。
c.“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驶员厄歇尔说,“可是他
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
”
d.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
(比喻)
b. 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
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反语)
c.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
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
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
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一圈黑线。
(夸张)
d.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
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
(拟人)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说明)
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议论)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抒情)
d.在冬天空旷的原野上,我听到过啄木鸟敲击树干的声音。
(记叙)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 《今生今世的证据》散文苇岸中国
b.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诗歌巴尔蒙特俄国
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戴望舒的《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
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
心路历程。
诗中的“海水”、“天山”象征着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
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b.《贵在一个“新”字》从主标题看应该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
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c.《春末闲谈》中,作者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
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
胜的信心。
d.《长江三峡》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
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
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
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在2℃至4℃时,
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
其次是压力,在0℃时,
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
如果在海底,海深每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
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
个大气压。
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
第三是气源,
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
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
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
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
岩层的空隙中。
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
最有可
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
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
另一
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
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
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
土带也有储藏。
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
严重问题。
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
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
“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
量的3000倍。
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
应要大得多。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
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
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
而“可燃冰”矿藏
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
量散失。
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
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
的强度。
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
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
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
有完美的开发方案。
“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
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
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
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1. 下列对“可燃冰”“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
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
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问题。
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可
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可燃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
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可燃冰”在常温压力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12. 下列对“可燃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
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
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13.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可燃冰”成为新一代能
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可燃冰”
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可燃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
烷气体泄漏。
d.“可燃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1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打比方)
b.天然“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
易开采和运输。
(作比较)
c.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
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定义)
d.“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
(列数字、作比较)
(二)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篇二:语文试卷】
txt>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嗔目蛮夷震慑峥荣岁月
b.箕踞峥嵘扼腕头晕目眩
c.笙萧浮藻窒息
星晖斑斓 d.凄惋牌匾忸怩天仑之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
确的是()(2分)
a.夕阳西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
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
b.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
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c.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选举失败后仍不交权,违背国内民意和国际
舆论,以致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d.看到自己战友的牺牲,悲痛之情郁结胸怀,唯有长歌当哭,借以
略表自己的哀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
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b.观摩会上,林医生为两个中学生做了角膜切开矫正近视手术。
c.
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d.请
连长放心,尽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5.下列
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既然是汉语,就要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
中学语文要不
要突出民族传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翻了出来,递与
香菱。
d.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6.下列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首词的词牌决定这首词的内容,题目决定词的形式。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曾任吏部侍郎,谥号“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著有《韩昌黎集》。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范仲淹、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d、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
7.语言表达要求表意明确,语意连贯,下列句子在表意时,语意最
连贯的一项是()(2分)①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
③真可谓,生死一
知己。
④要不然,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
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⑤这样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
醉意吗!
⑥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
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
a.②④①③⑥⑤
b.⑥①③⑤②④
c.②④⑥⑤①③
d.⑥①③②⑤④ 8.
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两项是()()(2分) a、八路诸侯齐出。
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败阵不敌。
吕布拍马追赶
公孙瓒,张飞手挺丈八蛇矛来战吕布,连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了,持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仍战不倒吕布。
刘备手持双
股剑上阵助战,吕布败走。
b、刘备引兵来救徐州,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让于刘备,刘备坚辞。
曹操退兵后,陶谦又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兵小沛,
而后陶谦病重,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终是推托,陶谦
以手指心而死,后徐州军队与百姓力拥刘备,刘备乃领徐州牧。
c、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欲和刘备会合。
走到古城时,占了
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让进城,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
蔡阳以释疑。
关羽在一通鼓未尽之时便斩了蔡阳。
张飞又听得二位
夫人具言其事,方得大哭参拜云长。
d、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但周瑜不做明确表态。
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
在解其意时,误说曹操是为二乔而来,周瑜听罢大怒,但对于诸葛
亮的联合抗曹之策,仍是不肯吐露自己主战真言。
e、建安十三年冬,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抵江北,曹操听从了徐庶的连
环计,以为胜券在握,因此在明月皎洁之夜,在江上置酒设乐欢宴,横槊赋诗《短歌行》,扬州刺史刘馥听后却说此歌不吉,曹操大怒,认为刘馥败兴,痛打刘馥。
9. 古诗文默写。
(6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③,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④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煜《相见欢》)
⑤我们往往用杜甫《望岳》中的“ ,”来表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
⑥请写出描写秋景的古诗句。
,。
10.口语交际。
(2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某校在学校礼
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
比赛进行到一半时,
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
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
持人,他对大家说:“__________________。
”小
1
华说完后,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不超过60个字)。
11.综合性
学习 (6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
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主题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请你综合这两则材料
提供的信息,说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
(2分)【材
料一】
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
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
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
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这
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
长期食用,影
响健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
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
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2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
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
五谷中
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
另一方面,
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3)请结合第1、2两题中的材料谈谈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认识。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阅读与探究(共40分)(一)古诗词赏析(4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12.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
是。
(2分)
1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
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二)文言文阅读。
(11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
海而南,至于琅琊。
寡人何为能
2
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
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
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
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
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
古者圣王无
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
吏依数出粟,已
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诸侯之贫民者三百钟吾与徐公孰美.天子为述职小大之.狱 b.已与..
c.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欲报之于陛下也
d.吾君不游,我何以休?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17.概括
(三)新年话惜时
(1)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
衡量损益。
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
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
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
所以,珍
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
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
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
去少半。
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
有的。
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
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
间的效益当可培增。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
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
种奇异的相对性。
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
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
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
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3)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
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
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
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
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
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
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
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4)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
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
分分秒秒都
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
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
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
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
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
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5)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
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
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18.本文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9.
第(2)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0.阅读第(2)(3)段,说
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
(4分)
第(2)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第(3)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1.“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是第(4)段的一个结论,
结合第(4)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叙文阅读(14分)
泉(作者: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
家
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
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
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
那么的粗,那么的高。
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
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
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
立时,
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
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
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
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
一站在村口,就
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
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
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
3
里不禁抽搐起来。
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
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
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
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
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
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
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
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地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 “没有了。
”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
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
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
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
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
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
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
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
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
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
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
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
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