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美苏争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苏争锋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遏制战略”应该是指冷战政策,美苏冷战的开端是杜鲁门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即“杜鲁门主义”,故正确答案为A项。

2.(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

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这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在194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在1949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4.“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提出“杜鲁门主义”
5.(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测试)漫画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

右图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帽上英文是“DOLLAR”,机器前方英文是“MARSHALL-PLAN”)。

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意在()
A.控制西欧各国
B.促进欧洲联合
C.稳定欧洲秩序
D.推动欧洲复兴
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但更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故选A项。

漫画反映了马歇尔计划下受控制的西欧,排除B项。

C、D两项没有揭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排除。

6.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评价某一事件:“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
A.朝鲜战争
B.德国分裂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年,苏联因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而引发古巴导弹危机,美国迫使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7.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并且是在越南发表,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A、B两项的说法太笼统,没有针对性。

D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故A项正确;C项不是主要原因;B、D两项不符合史实。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

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

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

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

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

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

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

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
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1)问,高度概括材料即可,注意表述简练,层次清晰;第(2)问,可以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特点来回答。

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用于准备战争;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受到破坏和威胁;维护殖民统治,破坏独立。

(2)战后两极格局未被打破;美苏争霸;冷战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作出反应。

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

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

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

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

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据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1)问可根据材料中“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等信息,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等信息,从原则立场、主要途径等角度进行思考。

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而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二、能力提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
B.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
“杜鲁门主义”,要求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因此“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的标准就是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D项符合题意。

2.它“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3.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

导致A、B两阶段军费急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4.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而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则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一变化源于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电影艺术的进步
C.国际环境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消长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苏存在同盟关系,所以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所以好莱坞宣扬苏联威胁,故C项正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中“苏联的势力范围”是指哪些国家?这一演说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美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说明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对抗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1)问中的“国家”可根据材料一中“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等信息进行判断,“影响”应联系丘吉尔演说的目的和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中的“具体措施”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出处进行归纳,“说明的问题”需要联系美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进行分析;第(3)问应注意“消极影响”的限制条件,进而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国家:波兰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具体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说明的问题: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企图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

(3)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