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篡改(cuàn)畸形(qí)教诲(huì)杳无消息(yǎo)
B. 镌刻(juān)粗糙(zào)悄然(qiǎo)深恶痛疾(wù)
C. 解剖(pōu)绯红(fēi)咆哮(páo)抑扬顿挫(yì)
D. 诘责(jié)匿名(nì)翘首(qiáo)锐不可当(dǎ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十一假期, 前来秦始皇陵兵马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 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 情节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 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国人的期待中, 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 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 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 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理解: 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

B. 在受教育之前, 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 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理解: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

C.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同时把春天人格化, 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 读来非常亲切。

D. 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 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极言“换衣服”之多, 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调到了极致, 极具讽刺效果。

6.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此, 这个表面看似玻璃的保护层摩擦系数高、强度也高。

②既能保护太阳能板材, 又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③功能层中的太阳能光伏板虽然是一种脆性材料, 但涂加了独创工艺的柔性材质保护层。

④基底层与中间承重层形成的路基有足够的支撑能力, 它们由刚性(水泥)或柔性(沥青)结构组成。

⑤正在浙江绍兴试验的太阳能道路由功能层、承重层和基底层构成。

A. ②④①③⑤
B. ⑤④③①②
C. ①②④⑤③
D. ⑤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静态的远处的景。

(《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江水以情意,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
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 輮②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 通“煣”, 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 通“曝”, 晒干。

④参: 通“叁”, 多次。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 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 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 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5.请联系学习生活, 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门学问。

历览前贤俊杰, 凡事业有成者, 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 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总结出“深淘滩, 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和“遇湾截角, 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 泽被后世。

楚霸王项羽自矜功伐, 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 发出“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始终清醒自知, 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 吾能用之”。

③回溯历史, 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 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的高低,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 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
是善于总结经验。

正如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 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 中国共产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 努力发扬优点、纠正失误。

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 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⑤然而, 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 却背离了初衷。

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 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 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 不管是否源自实践, 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 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 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 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 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 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 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 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

凡此种种, 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 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⑥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 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心理学认为, 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 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 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

然而, 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 你就会成为问题。

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 就如同“温水煮青蛙”, 长此以往, 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

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 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 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⑦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 丧
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 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 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总结是客观的观察, 也是高度的概
括、智慧的结晶, 必须保证“含金量”。

⑧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 一个“绿”字, 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

安于做思想懒汉, 惯于照猫画虎, 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

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 才能知兴替、明得失, 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联系全文, 说说如何才能做好总结。

4. 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5.阅读下面的三则名言, 说说它们共同阐释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 我就写我的错误。

——周恩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 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雨果
2.冰湖
①“爹, 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 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 “大鱼!爹, 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 慢着点儿, 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 渔船贴过去, 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 吓得惊慌乱挣, 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 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爹, 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 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 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 回去, 你就去上学, 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 还在遛着网, “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 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 越集越密, 阴沉沉地移过来。

他忙招呼儿子起网。

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 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 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 像煮开锅的小米粥, 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 湖水拍溅在船帮上, 立刻结成了冰, 渔船变
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 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 他拼尽了全力, 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 四周涌动的大浪, 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 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 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 风浪也渐渐小下来。

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 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 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

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 却不敢。

这么冷的天, 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 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 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
就凝住了, 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 打着滑拢到船尾, 船仍是一动没动。

不好, 封湖了, 封湖了!他拿起船桨, 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被砸冰声惊醒, 昏昏沉沉地爬起, 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

冰冻得还不太厚, 一桨下去, 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 一点点挤过去, 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 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

儿子没砸几下, “扑通”一声倒在舱里, 挣扎几下没起来。

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 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 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 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 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此刻, 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 黏黏地贴在身上。

他瘫坐在船舱里,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 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

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 只想就这么躺着, 好好喘息一会儿。

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 又站了起来, 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 桨断了。

桨头甩在冰上, 滑出好远才停下来, 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他凶狠地骂一句, 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 把它甩了出去。

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 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

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 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 随着“咔嚓”的冰裂声, 冰塌陷了, 他下到水里。

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 拖在身后, 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⑪“爹, 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 挣扎着爬到船边, 看到水里游动的爹,
一下抓住他的手, 哭喊着往上拽, “爹, 你上来, 上来呀, 爹!”“放开手, 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 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 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 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 压下去, 冰碎了, 把船拉过去, 身子再向前挪, 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 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

儿子越发哆嗦了, 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

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 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 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 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溜网打鱼→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看到希望
2. 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5.读完本文, 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 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未来的精彩永远生长在不断努力的枝干上。

前方究竟是贫瘠的荒漠, 还是葱郁的原野, 取决于每一阶段的努力。

有的人下定决心, 在不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有的人做好打算, 在书香中找寻更好的自己……不想在未来留下遗憾, 就必须不断刷新自我。

请以“刷新自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如出现请用XX低代替;④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C
C
C
B
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甘美(2)勉励(3)停止(4)所以, 因此
2. C
3. (1)《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 却比水还要冷。

4. 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 在教别人的同时, 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也会有进步。

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学习中, 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 然后再学习, 再提高, 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1.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2. 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有力地论证了“凡事业有成者, 往往都善于总结”这一观点。

3. ①敢于直面问题, 善于剖析自我;②不做思想懒汉, 善于钻研, 具有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③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4.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总结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门学问”;接着列举李冰和项羽一正一反的事例, 以及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总结的例子来证明“凡事业有成者, 往往都善于总结”;然后列举总结的种种形式主义现象;最后通过举例分析来揭示怎样才能做好总结。

5. 人只有善于剖析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学会总结得失, 才能不断进步。

1. ①遭遇风雨②砸冰行动③扒冰拖船(语言简洁, 意思对即可)
2. 运用了语言描写, 写出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3. 渲染紧张气氛, 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封湖, 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4.技艺娴熟, 经验丰富;机智勇敢, 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爱孩子, 为了孩子而自我牺牲。

5.爹, 您快上来啊!我们一起回家, 明天我就去上学, 好好读书, 以后再也不会让您操心了。

(围绕“要上学”等相关词语叙述, 语言通畅即可)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