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地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
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
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李霞
第八单元尊严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尊严”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囚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老妇人启发乞丐的尊严,促使读鄙弃改成了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这几篇文章描写的人物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很有尊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28个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囚歌》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伟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并能进行复述,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
然正气。
重点难点
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尊严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理写下来。
教学策略
能够继续积累学习中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进行运用。
阅读《嗟来之食》,并结合此文章展开辩论,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中提高运用资料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张金东
第九单元:音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
《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
《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单元备课人:吴明远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