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第三讲)
高级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
高级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一、引言在高级化学领域,有机化合物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对于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特性。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1 碳骨架•简要介绍碳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碳骨架的能力(链状、环状、支链等)•解释芳香性碳骨架的特点和重要性2.2 功能基团•定义功能基团,并列举常见功能基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及其结构•讲解不同功能基团对有机分子性质的影响2.3 极性•解释极性概念,并说明它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及反应活性的关系•探讨极性溶剂对于不同类型有机分子溶解行为的影响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特性3.1 反应类型•介绍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解释不同类型反应背后的化学机制3.2 功能性转化•探讨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功能性转化,如酯化、还原、氧化等•分析影响功能性转化速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因素3.3 反应机理•详细讲解几种典型有机反应的机理,如SN1/SN2取代反应、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等•提供示例以增强学生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四、实验案例与探究活动(可选)4.1 合成实验案例•提供一个或多个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强调安全操作和废物处理的重要性4.2 探究活动(小组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例如设计一种特定功能基团在环境中发生特定转化的优化方法,并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强调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论的应用五、结语本教案涵盖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反应特性。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为虚拟生成,仅供参考使用。
具体教案编写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完善。
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碳碳叁键键能小 于单键键能的3倍、 小于单键和双键的键 能之和。
单键不容易断裂,饱和碳原子性质稳定,烷烃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饱和碳原子性质较活泼, 烯烃、炔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追根寻源
• 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什么是正四面体?
• 碳碳双分子中碳碳键为何特殊?
σ键、π键 和大π键
第2节 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与性质
联想质疑
燃烧、取代反应 甲烷 燃烧、与高锰酸钾 溶液反应、加成反 应 燃烧、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乙烯
苯
结构
性质
知识支持 共价键的分类及定义
• 单键: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 的共价键。 • 双键: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两对电子 的共价键。 • 叁键: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 的共价键。
位
B、两甲基在不同一个碳原子上
4、主链少三个碳原子
C ∣ C -C - C - C - C - C - C ∣ ∣ C C
4、主链少三个碳原子
C C ∣ ∣ C -C - C - C ∣ ∣ C C
【观察】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 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个 ( A ) 2 个 ( B) 3 个 (C)4 个 (D) 5 个
“头碰头”重叠——σ键 “肩并肩”重叠——π 键 苯分子中的大π键
轨道杂化理论: 成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 同一原子中几个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 子轨道,可以线性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 确定空间,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
sp杂化 sp2杂化
杂化
杂化
乙烯、乙炔分子中轨道杂化和重叠方式示意图
请你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从键能和键长的 角度结合乙烷、乙烯和乙炔的性质考虑下列问题, 并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1、乙烯为什么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2 现代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1.4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5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6 表观性质的变化与实质性质的变化1.7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去除和增加1.8 离子方程式和物质的电离度1.9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10 实验化学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第二章:酸、碱和盐2.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和实质2.2 酸和碱的分类及其溶液的浓度2.3 盐和氧化还原反应2.4 盐的分类与溶液的特征2.5 相同价数的盐之间的转化2.6 酸和碱的浓度计算和溶液的中和反应2.7 酸、碱和盐的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实质3.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解读3.3 反应热与热力学方程式3.4 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3.5 针对平衡常数的活动度及其计算3.6 化学平衡处理和应用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金属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例4.2 金属的常见现象和性质4.3 金属活动性与氧化还原反应4.4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4.5 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6 金属与非金属的结合物和应用第五章: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确定5.1 元素的化学式与各种氧化数5.2 化学式的确定和化合价的计算5.3 有机化合物的常见表示方法5.4 元素化合物和无机酸碱的命名5.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常见官能团第六章:化学物质的变化与能量6.1 化学物质的几种基本形式和实质6.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实质6.3 平衡态、不可逆化和可逆化过程6.4 化学反应的能量性质和实质6.5 化学反应的热因与电因第七章:化学物质的周期性与性质7.1 元素周期表的行和列7.2 元素周期性和周期规律的实质7.3 元素周期性和元素性质的关系7.4 周期表格与化学反应规律7.5 未命名和新发现元素的命名7.6 新发现化学元素和新化学反应第八章:碳的类别及其化合物8.1 碳的特殊性质和化学反应8.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8.3 饱和烃和烯烃的类别和功能性质8.4 炔烃和芳香烃的特殊性分类和功能性质8.5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8.6 功能化合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第九章:实验化学与无机化合物9.1 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基础知识9.2 实验的性质和实验条件9.3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9.4 无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9.5 无机化合物的测试目的和策略9.6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十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10.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10.2 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性质10.3 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性质10.4 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10.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十一章:化学总复11.1 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11.2 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11.3 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1.4 化学知识的审视和评估11.5 化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总目录,共包含了11个章节。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为主要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下面将对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性质有机化合物在氧气存在下燃烧时,会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CH4 + 2O2 → CO2 + 2H2O二、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质1. 醇的酸碱性:醇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例如,乙醇(C2H5OH)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可以生成乙醇钠(C2H5ONa)和水:C2H5OH + NaOH → C2H5ONa + H2O2. 脂肪酸的酸碱性: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酸性。
它们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例如,戊酸(C4H8O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可以生成戊酸钠(C4H7O2Na)和水:C4H8O2 + NaOH → C4H7O2Na + H2O三、有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重要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
例如,乙酸(CH3COOH)和乙醇(C2H5OH)在硫酸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 + H2O四、有机化合物的醛和酮的氧化反应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功能团,它们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乙醛(CH3CHO)在氧气存在下氧化生成乙酸(CH3COOH):2CH3CHO + O2 → 2CH3COOH五、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
例如,乙烷(C2H6)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乙烷(C2H5Cl):C2H6 + Cl2 → C2H5Cl + HCl六、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中的烯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烯烃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知识清单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知识清单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在有机化学中,化学反应类型众多,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对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常见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详细介绍。
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1、与氢气的加成例如,乙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CH₂=CH₂+ H₂ → CH₃CH₃。
这一反应在工业上常用于制备乙烷等饱和烃。
2、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如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 二溴乙烷:CH₂=CH₂+ Br₂→ CH₂BrCH₂Br 。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鉴别不饱和烃和饱和烃。
3、与卤化氢的加成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可以生成 1 氯丙烷或 2 氯丙烷:CH₃CH=CH₂+HCl → CH₃CH₂CH₂Cl (主产物)或 CH₃CHClCH₃。
加成的位置遵循马氏规则。
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1、卤代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卤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CH₄+ Cl₂ → CH₃Cl + HCl 、CH₃Cl +Cl₂ → CH₂Cl₂+ HCl 等。
2、硝化反应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3、酯化反应羧酸和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如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₃COOH + C₂H₅OH CH₃COOC₂H₅+ H₂O 。
三、消去反应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脱去小分子(如 H₂O 、HX 等)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C₂H₅OH CH₂=CH₂↑ + H₂O 。
四、氧化反应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1、燃烧氧化大多数有机物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高中有机化学笔记
高中有机化学笔记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 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基本单元是烃,烃的衍生物是各类有机物。
2. 有机物的性质:
物理性质: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3. 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4. 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5.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三、有机物的命名
1. 烷烃的命名:根据碳链的长短和支链的位置命名。
2. 烯烃、炔烃的命名:根据烯烃、炔烃的性质和结构特征命名。
3. 芳香烃的命名:根据苯环和侧链的结构特征命名。
四、各类有机物的通式与结构特点
1.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
2. 烯烃的通式为CnH2n,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相连,其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3. 炔烃的通式为CnH2n-2,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以三键相连,其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4. 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结构特点是苯环上连接着侧链,侧链可以是烷基、烯基或炔基等。
化学教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及其反应
绿色合成方法的 应用:在医药、 农药、染料等精 细化工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
绿色合成方法的 发展趋势:随着 环保意识的提高 和技术的不断进 步,绿色合成方 法将得到更广泛 的研究和应用。
有机功能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 应用
有机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 的应用
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技 术进展
有机功能材料面临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方向
未来发展方向:绿色有机合成、 可持续能源、生物技术等
面临的挑战:环境污染、能 源危机、气候变化等
有机化学在医药、农业、材 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未来有机化学的发展需要解 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突破
反应的起始步骤:如何形成活性中间体 反应的中间步骤:涉及的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 反应的终止步骤:产物形成和能量释放 反应的选择性:如何控制产物类型
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的不饱和键与试剂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饱和键的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 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
有机
官能团对有机化 合物的性质具有 决定性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性 质与其分子结构 密切相关
俗名:根据化合 物的来源、制法、 性质等命名的
系统命名法:根 据国际命名规则, 按照官能团和碳 链命名
习惯命名法:根 据化合物的性质 和结构特点,采 用形象化的名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科学。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烃、醇、醚、醛、酮、羧酸、酯等。
有机化学可以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
有机化学也可以根据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选修)目录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选修)目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化学目录(详细版)必修一引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归纳与整理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归纳与整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必修二引言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引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归纳与整理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归纳与整理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二(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题3 纯碱的生产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材料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课题1 化肥和农药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结束语迎接化学的黄金时代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开放性作业(如图)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元素的字母次序排列)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选修六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附录I 化学实验规则附录II 化学实验种的一些常用仪器附录III 部分盐、氧化物、碱融解性表附录IV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附录V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附录VI 一些酸、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附录VII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后记元素周期表。
《有机化学》徐寿昌 第二版 第17章 杂环化合物
5.喹啉及衍生物反应特性有同环或异环取代、氧化之分。
⑥
⑦
解释吡咯为弱酸性、吡啶为弱碱性的原因?
Answer 4:
③
②
④
①
⑥
⑤
⑦
Answer 5: 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环上N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环共 轭体系,同时电负性N>H,导致N-H键电子云密度降低并向 N 原子偏转,相对易于离解出H离子而显酸性;吡啶环上N原子的 孤对电子未参与环共轭体系,易于接受质子,故显酸性。
(C)偶合反应
17.3.5 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
◆噻唑、吡唑的结构:
N N
N H N H
噻唑
衍生物: 青霉素 维生素B1
吡唑
咪唑
安替吡啉 安乃近
达克宁 阿司咪唑
磺胺噻唑
增白剂AD
甲巯咪唑
17.3.6 吲哚—苯并吡咯
CH2COOH
N H
NH
N H
吲哚 ⑴ 吲哚的制备:
CH3 HCHO NH2
异吲哚
(1)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
◆五元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原子均以sp2杂化,其
中杂原子未杂化的P轨道上的共用电子对参加了六电 子体系的形成。五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组成一个闭合 的共轭体系。体系符合4n+2休克尔规则,因此具有芳 香性.
◆芳香性程度的比较:
芳香性强弱的次序:
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离域能:152 117 88 67 KJ/mol
位电子云密度:
-0.10 -0.03
-0.06
0
(2)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 氮原子与碳原子处在同一平面。吡啶的结构与苯相 似,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芳香性.
有机化学:第十七章 糖类(saccharide)
OH
O
O
糖类分子中既有C=O,又在g- 或 d-位存在—OH, 故可发生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形成环状半缩醛。
糖的环状半缩醛较稳定,通常为四碳一氧的五元 杂环(呋喃糖)或五碳一氧的六元杂环(吡喃糖)。羰基 碳变成手性中心,故有α、β两种异构体。这种仅端 基不同的异构体称端基异构体或异头物。
该环状结构式称为
在右——D-构型糖,在左——L-构型糖。
D-甘油醛
L-葡萄糖 D-葡萄糖
二. 单糖的环状结构及构象
单糖是多羟基醛(酮)的开链结构,得到了一些化学反 应的证实。但单糖的其它一些性质却是开链结构不能解释的。
(1) 单糖晶体IR谱无羰基的伸缩振动峰;醛糖PMR谱 无醛氢的特征峰。
谱图中1800~1600cm-1处无吸收峰,表明测不出羰基; 2700cm-1附近也无吸收峰,表明未测出醛基氢—CHO;
方法1:可以用R/S构型(复杂)。如两个葡萄糖:
1
2
1为:(2S,3R,4S,5S)-2,3,4,5,6-五羟基己醛 2为:(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
方法2:同一对对映体之间,用D/L构型命名法加以区别。
(1) 醛糖或酮糖按严格的Fischer投影式书写,竖线 表示碳链,羰基具有最小编号。 (2) 以D-甘油醛为标准。编号最大的手性碳的-OH
C6H12O6 + 6O2 Glucose
绝大多数糖类分子由C、H、O三中元素组成,大多 数化合物具有通式Cn(H2O)m,但有些糖[鼠李糖 (C6H12O5)]并不符合这个通式。因此碳水化合物只 是沿用习惯的称呼。
定义: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酮以及通过
水解产生这些醛酮的物质。
如葡萄糖的结构为: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整理与提升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附录Ⅰ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附录Ⅱ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附录Ⅲ名词索引附录Ⅳ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V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V相对原子质量表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整理与提升附录Ⅰ名词索引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Ⅳ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1引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整理与提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电解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附录I 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kPa)附录Ⅱ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附录Ⅲ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Ⅳ名词索引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能层与能级知识点2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知识点3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知识点4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点5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知识点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7 原子半径知识点8 电离能知识点9 电负性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共价键知识点2 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知识点3 分子结构的测定知识点4 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点5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知识点6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知识点7 共价键的极性知识点8 分子间的作用力知识点9 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知识点10 分子的手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知识点3 晶胞知识点4 晶体结构的测定知识点5 分子晶体知识点6 共价晶体知识点7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知识点8 离子晶体知识点9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知识点10 配合物与超分子实验探究.【实验3-2】配合物的生成(1)【实验3-3】配合物的生成和析出【实验3-4】配合物的颜色【实验3-5】配合物的生成(2)规律方法方法比较物质熔点、沸点高低的方法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2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知识点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4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知识点5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知识点6 确定实验式--元素分析知识点7 确定分子式--质谱法知识点8 确定分子结构--波谱分析规律方法方法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方法2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方法3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第二章烃知识点1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2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知识点3 烯烃知识点4 炔烃知识点5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6 苯知识点7 苯的同系物知识点8 稠环芳香烃实验探究【实验2-1】苯的分子结构【实验2-2】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规律方法方法1 解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的通用模板方法2 烃的比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知识点1 溴乙烷知识点2 卤代烃知识点3 醇知识点4 酚知识点5 乙醛知识点6 醛类知识点7 酮知识点8 羧酸知识点9 酯知识点10 油脂知识点11 酰胺知识点12 有机合成实验探究【实验3-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探究】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实验3-2】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3-3】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3-4】苯酚的酸性【实验3-5】苯酚的取代反应【实验3-6】苯酚的显色反应【实验3-7】乙醛的氧化反应(银镜反应)悬浊液的反应【实验3-8】乙醛与新制Cu(OH)2【探究】羧酸的酸性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知识点1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淀粉、纤维素)知识点5 氨基酸知识点6 蛋白质知识点7 酶知识点8 核酸实验探究【实验4-1】葡萄糖的性质【实验4-2】纤维素的水解【实验4-3】蛋白质的盐析【实验4-4】蛋白质的变性【实验4-5】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基础知识知识点1 加成聚合反应知识点2 缩合聚合反应知识点3 通用高分子材料知识点4 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方法方法高聚物单体判断的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由于碳的特殊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本文将探讨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及其相关特征。
一、电子云密度与反应性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外层电子云密度的变化对其反应性起着重要作用。
电子云密度越大,碳原子上吸引其他原子或基团的可能性就越高,从而增加了反应的潜力。
例如,醇类化合物中的羟基(OH)的电子云密度较大,使得羟基上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取代,发生酯化、醚化等反应。
而烷烃的电子云密度较小,使得其反应性较低。
二、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该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典型的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烃的取代反应、醇的酯化反应等。
例如,卤代烃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在此反应中,卤代烃中的卤原子被氢氧根离子取代,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三、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将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结合形成一个大分子的反应。
在加成反应中,通常会发生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生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乙烯和溴气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在反应中,乙烯中的双键断裂,并与溴气中的溴原子发生加成反应,形成1,2-二溴乙烷。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
在这类反应中,化合物中的电子发生转移,使化合物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变化。
例如,醇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醇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为相应的醛或酮,同时氧化剂还原为其它物质,这种反应被称为醇的氧化反应。
五、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大分子的反应。
在缩合反应中,通常发生新化合物的碳碳键的形成。
例如,酮和胺反应生成亚胺。
在此反应中,酮中的羰基与胺中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
六、裂解反应裂解反应是指将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分子的反应。
在裂解反应中,通常发生化学键的断裂。
例如,醇可以通过热裂解反应分解为相应的烯烃和水。
在此反应中,醇的碳氧键发生断裂,生成烯烃和水。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张PPTppt文档
气体压强减小,试管内水位上升。HCl溶于水后,与Na2SiO3反应生 成白色胶状沉淀。
答案:变浅 上升 黄色油滴 白色胶状沉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比较
情景引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讨论探究
1.CO2、CaCO3、NaHCO3都是含碳化合物,它们是有机物吗? 2.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吗?
CH4+2O2 CO2+2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 CaCO3↓+H2O
(3)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 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②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 方程式
a.气体颜色变浅 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 c.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物质比较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类型
多数为共价化合物 有离子化合物,也有共价化合物
结构
多数分子中只含共价 键
有些含离子键,有些只含共价键
溶解性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 汽油、酒精、苯等有 机溶剂
多数溶解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 剂,如食盐、食用碱等
耐热性
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 (400 ℃以下)
多数耐热,熔点较高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张PPT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 性质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甲烷的结构和性 质,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 模型,培养空间想象力(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核心素养形成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一、有机化合物 1.定义 绝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2.共性
2020春化学必修(鲁科版)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含解析
2.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它属于()A.烃类B.无机物C.有机物D.烷烃解析:该有机物除含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硫元素.故不属于烃类.也不属于烷烃。
答案:C3.氯仿(CHCl3)可做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妥而被氧气氧化.产生剧毒物质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在使用前需检验氯仿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AgNO3溶液C.盐酸D.水解析:CHCl3中的Cl不是以Cl-形式存在的.而AgNO3溶液检验的是Cl-。
根据题中所给反应的生成物中有HCl可知.若CHCl3已变质.则遇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故可用AgNO3溶液来检验。
答案:B4.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式分别为CH 4、.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答案:(1)CH 4正四面体 (2)产生淡蓝色火焰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B 级 能力提升8. 3个装有CH 4和Cl 2混合气体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后.分别作如下处理.各有怎样的现象发生?(1)①置于黑暗中:________________;②将点燃的镁条靠近集气瓶外壁:________________;③放在有光线的房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 4和Cl 2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________(填反应类型)反应.请写出CH 4和Cl 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若要使0.5 mol CH 4完全和Cl 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生成H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A .2.5 molB .2 molC .1.25 molD .0.5 mol解析:对于有机反应.反应条件非常重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使CH 4和Cl 2的取代反应发生的现象不同。
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④CH2=CH-COOCH3 ⑤CH2=CH-COOH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
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1995年上海高考题)
A.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思路分析: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官能团有-C=C-、C≡C、-
CHO,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是-OH、-COOH。综合分析得①③⑤符合
思路分析:利用官能团分析可知,维生素C具有烯、醇、酯的性质。
答案:D
方法要领:有机物分子中含-OH则其易溶于水,酯在碱性溶液中可
发生强烈的水解反应而不能稳定存在。
例4 A、B、C、D都是含碳、氢、氧的单官能团化合物,A水解得B和
C,B氧化可以得到C或D,D氧化也得到C。若M(X)表示X的摩尔质量,则
住水解的产物性质(溶于水)作出判断。
CH2-COOH CH2OH CH2CHO
例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
能发生的反应有(1997年上海高考题)
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
消去
A.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思路分析:无-COO-的结构,不发生水解,无-CH-C-OH结构,不发生
系:A+H2O→B+C,BC或D,DC。由此可见A为酯、B为醇、D为醛、C为羧
酸,且B、C、D均为含相同的碳原子。所以有M(D)>M(B)>M(C)。
答案:D
OH
O
O
方法要领:掌握醇、醛、酸的相互转化中价键的变化:R-C-H→R-C-
H→R-C-OH,可清楚看出
H
式量大小关系为:酸>醇>醛。
高一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与甲烷反应的说明
A、反应条件:
光照,在暗处不反应
B、反应物质:纯卤素单质; 如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与Cl2、溴蒸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C、反应产物: 反应产物为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D、有机产物的说明 的混合物 四种氯代有机物均难溶于水, 其中一氯甲烷气态,其余为油状液态, 三氯甲烷曾被用作麻醉剂,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对比
取代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置换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反应受温度、压强催化剂 多数在水溶液中进行,遵循
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金属(或非Leabharlann 属)活动顺序反应逐渐进行,多数是可 反应多数为一步单向进行 逆的
迁移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 的是 B A. 尿素 B. 碳酸 C. 蔗糖 D. 汽油
美标检测:/
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亮蓝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深青色、景物变成了暗白色、天空变成了暗黑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浑圆饱满、力如河马般的霸蛮屁股受到震颤,但 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跳动的鲜红色水桶耳朵,此时正惨碎成灌木丛样的墨灰色飞烟,加速射向远方,琳可奥基官员怒哮着音速般地跳出界外,狂速将跳动的鲜红色水桶耳朵复原,但 元气和体力已经大伤!壮扭公主:“太垃圾!你的业务怎么越来越差……”琳可奥基官员:“不让你看看我的真功夫,你个小笨蛋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科技……”壮扭公主:“牛屎插上再多的大蒜 也变不了空间站!你的业务实在太垃圾了!”琳可奥基官员:“我让你瞧瞧我的『棕兽霜神蚯蚓腿』,看你还竟敢小瞧我……”壮扭公主:“嘿嘿!那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真正名牌的原野!欣 赏欣赏什么才是顶级原版的肥妹!认真崇拜一下纯天然的壮扭公主!!”琳可奥基官员骤然散射的气味猛然窜出海紫霜泉色的明隐星光味……深黑色蚯蚓一般的骨骼跳出死神鹤嗥鬼鸣声和咕
第17章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第一讲)
1、共价键
(3)键的极性和极化
1) 键的极性(polarity of bond) 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如:
H
Cl , CH 3
Cl , CH 3
OH
一般地: 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大于1.7,形成离子键; 成键原子电负性差为0.5~1.6,形成极性共价键。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工科大学化学
1、共价键 (3)键的极性和极化 键的极性用偶极矩(键矩)来度量:
μ=q×d [μ的单位:C· m(库仑· 米)] q—正、负电中心的电荷 d —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例:H—Cl CH3—Cl
工科大学化学
(3)键的极性和极化 2)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可引起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等
于键的偶极矩的矢量和。例如:
sp3杂化碳
sp杂化碳
sp2杂化碳
工科大学化学
1、共价键 类型 sp3 S成分 1/4 形状 葫芦 胖葫芦 构 型 键角
正四面体 109.5° 直线 180°
sp2
sp
1/3
1/2
稍胖葫芦 平面三角 120°
杂化轨道和杂化轨道重叠形成σ键。杂化轨道与s或 p轨道重叠也形成σ键 。 哪种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最大?
工科大学化学
2、共价键的断裂与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重排反应 聚合反应 自由基反应 离子型反应
按产物和反应物关系
按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工科大学化学
(1)共价键的均裂:自由基反应
A H
B
A
+
B Cl
CH + Cl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ý Â -Br
-
C6H5
C+ CH3 a
H3C
OH ì ¿
-
C6H5
H C
¹ Ð ±± Í £ Ö â û ý å Í Ï Ð Ì
H OH + HO C
C 6H 5
H3C
CH3
¹ Ð ³» Í ¨ ¯
b
OH-
工科大学化学
(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SN1反应常伴随着C+的重排:
工科大学化学
4、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 (CH3)3C-Br + OH(CH3)3C-OH + Br- £££
反应速率方程:v=k[(CH3)3Br]
这说明决速步骤与OH-无关,而仅与RX的浓度及C-X的强 度有关。因此,该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
反应机理: 第一步,C-Br键解离:
例1:
H13 C6 H C Br + NaOH 。
构型转化
H HO C6H13 + NaBr CH3 。 + C
H 3C
-34.6
SN2反应的特点:
① 一步完成,OH-与CH3Br都参与;
②C-O键的生成与C-Br键的断裂同时进行,有过渡态; ③ 有 Walden转化,手性分子发生SN2反应时,构型翻转。
Ü ¿ Ä Á
SN2能量曲线:
(B) E
反应速率: 反应机理:
H OH +
-
v=k [CH3Br][OH-]
sp
-
2
(A)
H
(C)
² ¦ ø Ì ²Ó ½ ±
H H
C
d
+
Br
d
HO
d
-
H C H
H
d
-
H HO
Br
C
H (C)
H
+ Br
-
(A)
(B)
过渡态
工科大学化学
(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Walden转化是其重要标志。
1 被羟基(-OH)取代——水解 2 被烃氧基(-OR)取代——醇解 3 被氨基(-NH2)取代——氨解
RX
Nu
_
4 被氰基(-CN)取代——氰解
5 被硝酸根(-ONO2)取代——与硝
酸银的醇溶液作用
RNu
X
_
工科大学化学
1、亲核取代反应
(1) 被羟基取代
在H2O或H2O/OH-中进行,得醇。
RX + H2O
工科大学化学
4、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问题: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在水-乙醇溶液中进
行反应,从下列现象判断哪些属于SN2历程,哪
些属于SN1历程?
(1)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变
(2)有重排产物 (3)增加氢氧化钠浓度,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4)叔卤代烷反应速度明显大于仲卤代烷 (5)反应不分阶段一步完成
工科大学化学
³Ë Ô Á Ç º Ê ¼
d+ d-
ë ¥ ù Å À È » Í
亲核试剂(Nu-)可进攻 R-X中的正电中心,将X-取代。 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子或负电荷,对原子核或正电 荷有亲和力的试剂,用Nu:或Nu-表示。
常见的亲核试剂有:OR-、OH-、CN-、NH3、H2O等。
工科大学化学
1、亲核取代反应
° ù ±» ¾ ¬ Ï É Ï Ð Ã È » Â ¯ Ã £ º ± É Ó Ó
CR'
①制备格氏试剂时,须“干醚”,防止格氏试剂分解。 ②如果用CH3MgI与活泼氢反应,可定量测定活泼氢。
工科大学化学
4、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 CH3Br
NaOH-H2O
CH3OH + Br- £££
1、亲核取代反应
(4) 被氨基取代
® ±Í °  é
RX + NH3
[RNH2 HX]
NH3
RNH2 + NH4X
® ² ° °
例:
ClCH 2CH2Cl + 4NH 3
氨水 封闭容器 115-120 C,5h
。
H2NCH 2CH2NH2 + 2NH 4Cl
乙二胺
工科大学化学
1、亲核取代反应
(5) 被硝酸根取代 在醇溶液中进行,得卤化银沉淀及硝酸酯,用于鉴
É æ ² ¦ ¿ Ä ²Ó
ROH + HX £
OH-
H2O + X-
反应活性:RI>RBr>RCl>RF(难)
加碱的原因:①亲核性:OH->H2O;
②OH-可中和反应生成的HX。
卤烷水解反应及其机理在有机化学理论上重要! (见SN1、SN2) 工科大学化学
1、亲核取代反应
(2) 被烃氧基取代 得醚(单纯醚、混合醚)——Williamson合成法
空间因素(主要):α-C上取代基越多,亲核试剂越
不易接近α-C,过渡态也越不稳定;
∴SN2反应活性:CH3X>1°RX>2°RX>3°RX
工科大学化学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两组实验数据: ①在C2H5OH中,C2H5ONa与不同RBr于55℃发生SN2反应的 相对速率:
可见,α-C上取代基越大,空间障碍越大,SN2速率越小。 ②在C2H5OH中,C2H5ONa与不同RBr于25℃发生SN2反应的相对 速率:
活性中间体
过渡态I I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工科大学化学
(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OH-从两个方
H3C C+ b CH3 OH
-
CH3 a
a b
H3C H3C C H3C
OH
向靠近中心 碳原子的机 率相同
HO
CH3 C CH3 CH3
如果一个手性分子进行SN1时,其产物为外消旋体:
NaOH/H2O NaOH/C2H5OH
71% 29%
RCH2CH2X
RCH2CH2OH
RCH=CH2 卤烷的水解反应和脱去HX的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 它们常常同时进行,相互竞争。竞争优势取决于RX的结构和反应 条件。 工科大学化学
17.4. 1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3 、与金属镁反应
绝对乙醚:无水、无乙醇的乙醚 格氏试剂的结构一般认为 它是溶剂化的:
2、消除反应
消除方向: 脱去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原子。(查依采夫规则)
例:
CH3-CH-CH-CH2 H Br H
KOH Ò ² ¼
'
KOH 乙醇
CH3CH=CHCH3 + CH3CH2CH=CH2
81% 19%
CH3 CH3CH2-C-CH3 Br
注意:
CH3 CH3CH=C(CH3)2 + CH3CH2-C=CH2
别卤烃。 RX + AgNO3
C2H5OH
RONO2 + AgX
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参见SN1) 此反应可用于区别伯、仲、叔卤代烷。例如:
CH3(CH 2)3Br CH3CH2CH(Br)CH 3 (CH 3)3CBr
工科大学化学
加热出现AgBr
AgNO 3/醇
片刻出现AgBr 立刻出现AgBr
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2) 卤原子的影响
(3) 亲核试剂的影响
(4) 溶剂极性的影响
工科大学化学
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1) 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
决定SN2反应速度的是过渡态的稳定性。过渡态越 稳定,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度越快。
影响SN2过渡态稳定性的因素:
工科大学化学
(2) 卤原子的影响 RX的活性检验
RX + AgONO 2
R-I R-Br R-C l
RONO 2 + AgX
立即产生沉淀 稍慢或加热产生沉淀 长时间加热产生沉淀
工科大学化学
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2 )卤原子的影响 离去能力与离去基团的共轭酸的酸性有关: 共轭酸酸性越大,离去能力越强! 离去能力:I->Br->Cl-;(酸性:HI>HBr>HCl) 好的离去基团:I-、p-CH3C6H4SO3-; (HI、p-CH3C6H4SO3H均为强酸) 差的离去基团:OH-、RO-、NH2-
(3) 与氰基取代
在NaCN的醇溶液中进行,得腈。
RX + Na CN
+
-
² ¼
RCN + Na+XH2O
RCOOH
该反应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增加一个C)
CH2Cl + NaCN
CH2CN + NaCl
H2O H+orOH -
CH2COOH
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RX一般是伯卤烷,而仲、叔 卤烷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烯烃。 工科大学化学
CH3 CH3C CHCH3 CH3 Br
H2O S N1
CH3
+
CH3C CHCH3 CH3C CHCH3 2+ -H CH3-迁移 CH3 CH3 。+ 。+ 2 C 3 C
重排
+
CH3
HO
OH CH3 CH3C CHCH3 CH3
SN1的特点:
①分步进行; ②决速步骤为C-X解离,单分子反应,有v=k[RX]; ③有C+中间体,构型保持与构型转化机率相同; ④常伴有C+的重排。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