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课标通用)一轮课件:第2部分第2单元第2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前五分钟
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
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
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东坡说:“轻
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说:
“好虽好”但不算最好。
”黄庭坚说: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
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
”小妹
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
梅花。
”东坡和黄庭坚不由拍手叫好#
试做考题.体验应试技巧
q 篦q 咅 护吉纟综凋*
考题:初做•体验 1-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味]梅尧臣 舂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 停止世俗
活动。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2.(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
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
“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眨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
想象力和感染力。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第一首:
1.题目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答案①“绿”字位于诗歌中的第一句。
②不能简单概括,需要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 “绿”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答案“绿”在首句中为动词,有“变绿”之意。
3. “绿”字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绿”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第二首:
1.题目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答案①“藏”“透”二字在诗歌的第三联。
②“藏”“透”是诗中用得很生动的两个字,需要把两个字放入诗中进行赏析。
2. “藏”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藏”的本义是隐藏,联系前后诗句可知,应为“覆盖”
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
3•“透”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透”本为“穿透”之意,明写边风之大,暗写衣服单薄,再次呼应前面的人物形象。
【诗歌赏析】
第一首:
第一联:春风吹绿树木,孩童望着柴门。
第二联:远处的丘壑内杜鹃啼叫,久别家乡的友人沿山路回家。
第三联:想象友人到家,遇到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第四联:想象友人归家后的悠闲自在的生活:畅游山
水,不受世俗琐事的困扰。
第二首: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
首联说,邹明府曾经
在
马都没有长出
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
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
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
这说明了他的志向。
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
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
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
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 不拘小节。
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
这也是为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
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思维建模,传授应试知能Q 輩9咅妒吉▲纬•滴*
考点:分解•训练
考点一鉴赏“炼字
[先做后讲]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绿净舂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蹶鱼肥。
题目: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命题分析
①答出“净”字的表达效果,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教你思维
①知时令:“舂深”点明暮舂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
景象。
②懂情感: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
③明关系:外在景象与词人内在心灵主全契合。
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诗歌赏析
贺铸归隐之后,常常以安闲自得的口吻,描述宁静随意的自在生活和赏心悦目的秀丽景色。
其《钓船归》云: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蹶鱼肥。
杜牧《汉江》诗云:“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贺铸用其整篇,添声而成长短句,恰如其分地表现退隐吴下之生活环境,以及身处其中的心境。
贺铸这种真正抛开官场诱惑、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之中的心胸,则与苏轼的“超逸旷达”神似。
汇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ii*
4 XXX 意境, 表达了XXX 情感。
負维建模
1.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体形象生动 传神地
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一下(必 答)。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 要注
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必 答)
答题范式
这个字意思是xxx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 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 XXX 形象(或:景色),烘托了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干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
III
已断肠。
锦水舂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解析解答这道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第一步应先通读全诗#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及内容大意;第二步分析第二联的诗句含意以及“空”宇在诗句中的含义及对描写人物情态的作用;第三步从诗歌的思想感情角度来分析“空”字对人物思想情感的作用。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考点二鉴赏“炼句
[先做后讲]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鹅協天预报
[金住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
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
惊飞聖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 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 无机鸥不惊”。
题目:“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
句写出了山水
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①考查的是炼句;②“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的意旨是表现山水的变化;③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写出山水的变化的。
教你思维
①抓切入点:结合题目,可抓住“写山水的妙处”这个切入
J^o
②知修辞:分析它使用的修辞手法(比拟)。
③明曲笔:“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水面的窄。
这种曲笔要细心把握。
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诗歌赏析
上片:写景
开头两句,不是在点明写作地点么?秋天深了,落叶已要飘尽,
在关塞看见了大雁南归。
见大雁南归,是不是就想到自己也应该归家了呢?古人写诗都这样吧?作者在边关,那肯定是想还家了。
接下来的这两句写景。
是眼中景还是想象之景?我倾向于是写的想象之景,因为我臆测这是他家乡之景。
即使是眼前的景象吧,也可以。
反正这儿是在暗转了,暗示要转到下片家乡之景去了。
下片:抒情
一、二句不直接写景物,先写自己。
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了,就是在暗示不想做官了,想叶落归根了,这不是与第一句暗相照应么?第三句虽是写景,实际上还是用典写人,写自己无机心,哪怕与沙鸥相对沙鸥也不会被惊飞的。
第四句,一下写到
柳溪。
这个地点无论如何也不是边关之景了,应该是作者家乡之景。
家乡父老怜“我”,这怜“我”,是爱“我”,还是哀怜“我”?我认为是哀怜“我”,因为他们哀怜的是后面一句的内容,一句话分成了两截。
最后一句写道:溪南头钓鱼的地方,很久没有去钓鱼了,都荒却
To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很令人哀
怜。
反说家乡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
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
从对方入手写,这种手法见得多了,作者是瞒不住我们的。
钓鱼那是有典故的,严子陵钓鱼,就是不想做官嘛。
现在老了,想回去了,不想做官了。
这个意思很清楚的,在诗中是一贯的。
思维建模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其中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答题范式
表达技巧+内容
+作用(结构和主旨)
ii*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融上人兰若①
棊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
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啲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
,,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语言特色题,第一要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第二要找出句子中有特色或者有手法的字词加以分析。
“钟声”写听觉,写声音,是动景,“翠微”写视觉,写颜色, 是静景,所以手法是通感和以动衬静,“连”字传神巧妙,将这两种感官连接在一起,生动传神,属于用词巧妙。
答案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②以动衬静。
描
s'
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
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先做后讲]
(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腐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舂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
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_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 赴任阎州(今四川闻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 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闻苑”指传说
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品味语言风格
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阖山通阎苑,楼高不见君
题目: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阎山通
阎
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①考查的品味此词“飘逸”的语言风格;②“闻说倒山通
闻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最能体现此词“飘逸”的语言风
格;③要结合诗句加以简要的赏析。
1XJ
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竅你思维
考虑一般风格:先考虑词人的一贯风格,欧阳修的词作一般追求浪漫绮丽。
抓整体与关键词:根据具体诗歌,抓住诗歌整体与重要语言两个方面,比如这首诗“高楼”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 将本来荒僻的阎州点化为神奇御苑,诗风飘逸浪漫。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闻州点化为神仙闻苑,赋予阎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闻山”通“阎苑”,“滁州”望“阎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 句设想将
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诗歌赏析
上阕:进士及第时,京城一片繁华,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被贬滁州已10年,诗人身心疲惫,感觉自己老了许多,沦为天涯客。
10年前面对曲江中的鲜花心中曾发过种种誓言,现在都已成空。
下阕:听说朋友将去闻州赴任,祝福他高升,不要如自己那样落魄。
此时此刻,在诗人眼里,城是孤的,日是寒的,依旧像平
常那样,西斜落山。
离愁像树,森森染染,连至天边云霞。
思维建模
1.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
(也可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答题范式
此诗语言特点是xxx(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洁洗练等),
X XX(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现了
XXX之情。
4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4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舂草明年绿f 王孙归不归?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解析 诗的题目是“山中送别”,但却没有写送另啲过程,
一.二句只写了送别后的情景。
一个“罢”字把过程一笔带
首诗拾取生活中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跳跃 性地叙述了一次送别的过程,却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题
语言特点的几种类型,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工整典雅、
简洁洗练、雄奇奔放,等等。
然后对比归位。
本诗基本是明
白晓畅的语言,没有生动形象的词语,没有含蓄深奥的词
汇,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像口语一样。
答案 本诗一、二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句是对朋
友的询问和期待。
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
真挚。
句是用询问的语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
这
目要求 答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首先,我们的心中要有诗歌
过。
三、
帚第9蚩犷吉纟统调害
阅卷:归纳•矫正
聚焦考场,走岀思维误区考场问题聚焦:缺少手法判断,没有效果分析
[阅卷现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诬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圉,莫放舂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
吕。
_ -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
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现场答案采样:
“征城抚,澤埠緑叶網" 埶了花朵高佩拥苛沒,邂喪砚了銀科诃嚓总
答案问题找一找:
追求满分做一做:
ii*
答案问题找一找:此答案缺少对词语所用手法的判
断陈述,更没有对这种手法效果的分析。
彩, 追求满分做一做:
“红” “翠”点明了花叶的色 以“红”借代花,
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
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第9章W统调音[矫正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
笳f再不见看花驻马。
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寒”字既写出了玉箫曲调的悲凉,也形象地
写出了作者闻听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跚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干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
②跚躅:杜鹃花的别称。
请结合全诗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写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
其中“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奇特,表现了溪居主人的超凡脱俗。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