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由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时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
一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正
体现。
1. 下面对“魏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是玄学,玄学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魏晋风度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 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 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 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 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
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精神的真正解放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
回答本题的步骤为:①审好题干。
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
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
“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
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④甄别筛选。
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
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
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
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选项中“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不是由“人的觉醒”促进的,而是“人的觉醒”的表现;B选项属于强加因果,从第2段可知,魏晋文人名士内心大都崇尚老庄之学。
D选项原文为“追求精神解放”,而非“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古文阅读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选自《庖丁解牛》)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 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答案】4. A 5. D 6. A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其中A项,“盖”通“盍”,何,怎么。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项,“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B项“手之所触”用在主谓之间,“始臣之解牛之时”作结构助词“的”;C
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
点睛:文言虚词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A项,“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错误,庖丁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说明技术一般。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
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小题: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早孤贫,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
鄱阳孝廉范逵至,过存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以易酒肴,乐饮极欢。
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
夔召为督邮,领枞
阳令。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
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
劫果至,生获数人。
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
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时周颚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丁口。
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
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
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寄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
”侃曰:“卿健将也。
”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
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④之具,悉投之于江。
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
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后正会⑤,积雪始
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尝出临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时年七十六。
帝诏谥曰桓,且祀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陶侃
传》) 【注】①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东晋末年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②甓(pì):砖。
③阃(kǔn)外:统兵在外。
④樗蒲:赌博器皿。
⑤正会,元旦集会
7. 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B.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C.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D.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孤贫”中的“孤”指年幼而死了父亲,而“独”则是指年老而无子。
B. “领枞阳令”中的“领”表示暂代官职,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署”和“权”。
C. “贼掠其丁口”中的“丁口”即人口。
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和未成年男子为口。
D. “帝诏谥曰桓”中的“谥”指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侃重情重义。
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一起倾力热情招待来客。
他还不顾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
B. 陶侃很有计谋。
山夷县多发生强盗拦江打劫船只事件,陶侃命令众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多人被活捉。
C. 陶侃磨砺志向、勤勉努力。
他在州府无政事时,就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搬回来。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正致力于收复中原。
D. 陶侃劝勉人们要珍惜时光。
看到部下因闲聊玩乐而荒废了正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皿,并全都投到江里。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陆游《过
小孤山大孤山》)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7. C 8. B 9. A
10. (1)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并命人鞭打他。
因此百姓都勤于农耕养殖,(当地)年年丰收。
(2)刚到庙门口站着,看见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年纪老迈而情怀更加豪壮,岂能因白发而改变人的心志?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放弃青云般远大的志向。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此题注意将“于数百里”是“迎医”状语,不要断开;“独请行”前面的主语不是“侃”前面断开;“人”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
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此题B项,“领”意为兼任官职。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此题A项“雨雪交加”错,“时寒雨雪”意为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雪。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田:名词动用,种田;贼:动词,毁害;鞭扑:用鞭打:是以:因此;丰登:丰收;方:刚;抟:搏击,抓住;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壮:壮观;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纪老迈;壮:更加豪壮;穷:境遇艰难;青云:名词作状语青云般。
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原是鄱阳郡人。
陶侃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也比较贫寒,吴国被西晋平定后,陶侃家就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
鄱阳郡的孝廉范逵曾经来到寻阳,前去探访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待客,陶侃的母亲竟截断头发来换得酒肴,饮酒饮得极尽兴致。
等到范逵上路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
范逵问道:“你想在郡里面做官吗?”陶侃说:“想啊,只是被没有门路困扰罢了。
”范逵去拜访庐江太守
张夔,在太守面前夸赞陶侃,张夔就召陶侃做了督邮,并兼任枞阳县令。
一次张夔的妻子有病,需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接医生。
当时正值寒冬下着大雪,众属官都对这件事感到为难,只有陶侃自己请求独自前去,人们都佩服他的义气。
升职做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当时天下闹饥荒,山夷县发生许多行船被强盗拦江打劫的事。
陶侃命令众将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
强盗果然上当前来,活捉了多个人。
从此以后,水路陆路打劫的全被清除,流亡在外的人纷纷返回家乡,把道路都塞满了,陶侃尽力组织财物赈济他们。
他又在郡东部设立山夷县的集市,县上也借此收获许多好处。
当时,周颚担任荆州刺史,起初镇守浔水城,强盗掠走他许多百姓。
陶侃使部将朱伺救援他,强盗退到保泠口。
陶侃对众将领说:“这些强盗一定会改道奔向武昌,我们应该回武昌城,昼夜兼程三天可以到达。
你们谁能忍受饥饿进行战斗?”部将吴寄应道:“我打算忍受十日饥饿,白天杀敌,夜间捕鱼,足够用来救济自己。
”陶侃说:“你是一位健将啊。
”敌人果然增兵来攻打,陶侃派朱伺等迎头反击,把敌人打得大败,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杀伤了很多敌人。
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
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担大事。
”他磨砺志向勤勉努力,都像这样。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敬老爱幼。
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
远近的人来信,他都亲自答复,文笔流畅,不曾有一点晦涩。
他经常对人说:“大禹
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当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不要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对世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会被后人知道(记起)。
”部下有时聊天玩乐荒废公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具,并全都投到江里。
有人送来礼品,他全部询问物品的来处。
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而得到的,即使微小也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礼品。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随便拔了一把。
”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命人对他加以鞭打。
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当地年年大丰收。
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来管好,人们都不理解其中的原因。
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刚晴,官署大厅前雪化了地还很湿,他就命人把木屑洒在地上。
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
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陶侃曾经从临津出发,坐船前行,第二天,却死在了樊溪,当时,陶侃76岁,皇帝下诏追赠谥号为桓,并命令以太牢的规格祭祀他。
三.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