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于老师提出的共性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看法,参与全班交流,并尝试归纳总结解题技巧。
1.针对变式训练充分发散思维,使本讨过程中巡视教室,解决组内遇到的个别性问题,检查讨论结果,记下共性问题。
3.组织学生针对共性问题再次全班探讨(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或问题原因),总结规律
(必讲两种题型)
(一)四种种间关系的辨析
例C组4: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学
二.合作探究
三.达标检测
1.明确本章知识结构,展示本章知识网络
2.指明学习目标
1.总结作业批改结果,展示错题题号,并要求学生组内合作,对错题进行初步探讨。(备注:练习分为三部分,错题分别为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特征相关:A组:第7题;B组:第5题;C组第8、11题。群落演替类型:A组:第9题。种间关系类:B组第2、3题;C组:第4题。每题都备有对应达标检测,具体讲解问题视学学生情况)
课题
种群与群落
课时
1
课型
习题讲评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种间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识图、析图能力,如种间关系变化曲线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情感目标
注重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害虫的防治、鱼类的捕捞。
教学重点
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特征,区分不同种间关系及群落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辨析四种种间关系
B.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甲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锐减
达标检测:判断下图种间关系
规律总结:先由学生根据做过习题尝试总结,进一步整理如下: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只要两种生物有共同空间或食物则必有竞争关系。只有竞争曲线中一方数量上升,另一方数量可能下降为零。
例3实验相关:判断:若第11年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并保持稳定,则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希望例题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1.完善知识网络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组内交流合作以及师生合作,初步解决一些个别性问题,记下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
(3)捕食曲线为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从最高点看,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变化者为被捕食者,捕食者随被被捕食变化(但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二)种群数量变化
例A7.下图是紫茎泽兰入侵某地1-9年的增长速率图形,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表现为J型增长
B.第5到6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D.第5年间种内斗争最激烈
变式训练
若上图表示某物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你能否根据相关知识,设计相应问题?(要求:表达能用专业术语)
例1K值、k/2相关:若第五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
例2λ值相关:判断:该种群1-5年λ值大于1,5-9年小于1
1.针对变式训练充分发散思维,使本讨过程中巡视教室,解决组内遇到的个别性问题,检查讨论结果,记下共性问题。
3.组织学生针对共性问题再次全班探讨(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或问题原因),总结规律
(必讲两种题型)
(一)四种种间关系的辨析
例C组4: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学
二.合作探究
三.达标检测
1.明确本章知识结构,展示本章知识网络
2.指明学习目标
1.总结作业批改结果,展示错题题号,并要求学生组内合作,对错题进行初步探讨。(备注:练习分为三部分,错题分别为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特征相关:A组:第7题;B组:第5题;C组第8、11题。群落演替类型:A组:第9题。种间关系类:B组第2、3题;C组:第4题。每题都备有对应达标检测,具体讲解问题视学学生情况)
课题
种群与群落
课时
1
课型
习题讲评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种间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识图、析图能力,如种间关系变化曲线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情感目标
注重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害虫的防治、鱼类的捕捞。
教学重点
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特征,区分不同种间关系及群落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辨析四种种间关系
B.a点时甲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甲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锐减
达标检测:判断下图种间关系
规律总结:先由学生根据做过习题尝试总结,进一步整理如下: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只要两种生物有共同空间或食物则必有竞争关系。只有竞争曲线中一方数量上升,另一方数量可能下降为零。
例3实验相关:判断:若第11年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并保持稳定,则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希望例题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1.完善知识网络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组内交流合作以及师生合作,初步解决一些个别性问题,记下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
(3)捕食曲线为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从最高点看,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变化者为被捕食者,捕食者随被被捕食变化(但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二)种群数量变化
例A7.下图是紫茎泽兰入侵某地1-9年的增长速率图形,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表现为J型增长
B.第5到6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D.第5年间种内斗争最激烈
变式训练
若上图表示某物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你能否根据相关知识,设计相应问题?(要求:表达能用专业术语)
例1K值、k/2相关:若第五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
例2λ值相关:判断:该种群1-5年λ值大于1,5-9年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