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支持政策,推进纺织业低碳绿色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观察OBSERVATION
完善支持政策,推进纺织业低碳绿色发展□本刊记者陈婉
“纺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绿色
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2 U 21年纺
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视频座谈会上表示,“十
三五”期间,行业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
家绿色工厂、家绿色供应链企业、n 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 设名单;纺织行业制修订的绿色制造团体及 行业标准(含在研)共计4 5项;3 4家化纤企业 产品通过“绿色纤维”标识认证。

2()丨5〜2()2() 年,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下降17%,单位产 品综合能耗下降15%,水重复利用率由30%提 高到40%。

50 1
2021.06
-r^nvironmental Economy
“十四五”开局之年,纺织业应如何构建绿 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作为纺织界代表之一,今 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 限公司董事长邵长金带来了《关于支持纺织行 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建议》,为纺织行业发展谋求更好的政策支持。

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

“纺织业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是全国碳排 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 年数据,纺织行业年能源消耗约为1亿吨标准 煤,折算成二氧化碳年度排放2.6亿吨二氧化碳 当量。

”邵长金表示,我国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 的纺织业,纤维加工量约占全世界50%,化纤产 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

我国纺 织业企业有责任把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一场广 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为国家和全球纺织业 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为推进纺织行业低碳绿色发展,需要完善 相关政策措施,邵长金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推动可持续消费,激励企业低碳绿色 发展。

我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倡导和推动可持续 消费将有利于激励企业的低碳绿色化进程。

有责任担当的品牌企业应该率先参与,倡导绿色 消费理念,进行可循环、可降解、可再生利用、低 能耗等方面的绿色创新设计,产业链上下游协 同开展纺织品牌碳达峰社会责任延伸和“链”动。

同时,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依托行业组织开 展“消费品碳达峰、碳中和领跑者”工作,以纺织 服装行业为国内气候行动的先行者,开展全生 命周期的低碳和零碳产品的先锋试点工作,对 参与先行试点企业给予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及绿 色金融等政策支持。

其次,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开展纺织行业碳达峰相关技术和装备研 究,加大技术研发力量投入。

建议组织开展纺织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
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在低碳试
点和可持续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地区,加强低碳
技术集中研发示范应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
源化及废水处理等共性技术攻关,建立不同类
型的示范点;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企业提供便
利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建议各级政府出台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支持政
策,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行动,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
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纺织业节能
减排科技研发力度。

第三,支持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服务平台
建设。

建立互联网+绿色技术+服务平台的信
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服务优势节能低碳企
业,服务政府决策,服务行业数据分级、可控
和共享。

建设集节水环保、节能低碳、资源综
合利用等为一体的纺织行业绿色服务平台,
围绕宣传、推广和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
结合、上下游联动的方式满足企业减碳需
求。

行业平台服务突破地域限制,依托信息
网络技术以点带面,可更好地为企业提供高
效率信息服务。

通过平台评估诊断,可为企
业建立绿色转型和持续改进的解决方案矩
阵。

建议国家支持纺织行业线上平台的研究
开发与实际应用,鼓励纺织企业接受平台
服务。

第四,享受国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及分配
的有关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年度温室气
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
企业将率先进入交易市场,由初期的碳排放配
额免费分配为主逐步过渡到有偿分配。

建议
对于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实行税收
优惠政策,如在所得税和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
优惠,企业参与初期免征碳交易税和相关手续
费,降低其进入市场交易的成本。

建议相关碳
排放权交易基金奖励或补贴控制碳排放较为
成功的企业。

0
总第294期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