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忆】岳飞与张俊的恩恩怨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作
张俊的资格很老,靖康元年(1126年)就作为名将种师中(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的部将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种师中兵败殉国后,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即任御营前军统制,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张俊随即率部8000人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张浚本为文臣,却经常带兵打仗,虽有志报国,但战绩却不敢恭维)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同年十月金军南下,搜山检海捉赵构,张俊一路保护宋高宗逃跑。由此,张俊得到宋高宗的宠信,成为重臣,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张俊的抗金意念并不十分坚定,在激烈的战事中间,他也有很严重的避战情绪,即使与金军做战,他也是躲在后头的统帅部里,美其名曰“持重”。而部将取得的战功,最后都统统算到了他的脑袋上面。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大规模南侵。六月,岳飞出师北伐,复颍昌府、河南府等十余州郡。先后取得郾城、颍昌、朱仙镇等大捷,迫近故都汴梁。张俊此时也在东线策应,一度率部渡淮河北上,攻占亳州(今亳县)。
然而,岳飞等人在战场上取得的血汗战绩迅速成为南宋统治集团的谈判筹码。在战局有利于南宋军队的大好形势下,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也揣摩透了宋高宗议和的心思,便首先退回淮南,予以积极响应。
今天,张俊这个资历比岳飞老,也曾立下战功,深得宋高宗宠爱的将军,已然跪在岳飞的坟前快一千年了。西子湖畔,美景如画,空气中还依稀可以嗅到当年的暖暖的春风的味道……
同张俊相比,岳飞的资历很浅。靖康元年,岳飞仅是枢密院官刘浩所招募军队中的基层军官。此后,岳飞辗转于宗泽、张所、杜充等人所部,一直是奋战在抗金一线的中下级军官,他屡立战功,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将领。在宗泽病逝、杜充投降后,岳飞退至江南,率东京留守司残部继续坚持抗金。这段时间,岳飞与张俊地位悬殊,但岳飞英勇善战的威名,张俊是知道、了解的。
此后,岳飞独当一面,屡立战功。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六郡,大败伪齐刘豫与金兵的联军。绍兴五年(1135年),又平定了杨幺之乱。至此,岳飞的地位迅速上升,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2、疏远
岳飞地位的迅速窜升引起了张俊、韩世忠的不满。岳飞当然也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断给韩世忠和张俊写信,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倾慕之情,希望赢得对方的好感。而且,平定杨么之后,岳飞又专门挑选了两艘缴获来的大车船,分赠给张俊和韩世忠。得到礼物后,为人坦荡的韩世忠非常高兴,而且两个人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所以从此就跟岳飞引为莫逆。但张俊却不像韩世忠那么高兴,他觉岳飞送车船给他是炫耀战功。因此他反而对岳飞更加仇恨,由此可见张俊的小人之心。
4、尾声
岳飞最后之所以被害,根本原因在于他永远都没有放弃北上抗金的志向,而没有像张俊之流那样揣摩圣意、曲意逢迎。南宋统治集团从骨子里就不想抗金,他们甘心情愿地在江南的安乐窝里慢性自杀。加之赵宋王朝对武将刻骨铭心的猜忌,使得他们在杀害岳飞时毫不手软。
岳飞的被害,令南宋军人倍感心寒、胆寒。此后的南宋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力挽狂澜的武将。完颜亮南侵,是文臣虞允文拯救了大局。到南宋唯一有志于北伐的宋孝宗时,已无名将可用,不得不启用前文提到的志大才疏的张浚,最终这次北伐再度归于失败。
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张俊随即率部8000人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张浚本为文臣却经常带兵打仗虽有志报国但战绩却不敢恭维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
【历史追忆】岳飞与张俊的恩恩怨怨
岳飞与张俊的恩恩怨怨
岳飞与张俊同为南宋初年的主要军事统帅,透过他们人生历程上的合作、疏远、反目,以及最终的不同命运,大体上昭示了南宋小朝廷的结局。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宋高宗12道金牌严令岳飞撤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而友军已经撤退,岳家军孤军难支,不得不下令班师。
3、反目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被诬“谋反”遭下狱。张俊积极配合秦桧参与了谋害岳飞的行动。此时,宋金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势力夹击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而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宋高宗给予他诸将都不能比的荣华富贵,最后寿终正寝。
建炎三年(1129年)至四年(1130年)期间,入侵江南的金军虽然追得宋高宗逃入大海,但却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这一期间,岳飞作为受张俊节制的将领,迅速成长为抗金名将。建炎四年四月,岳飞收复建康,大破金军,实现了四年前老将种师道(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的“(江河)半渡邀击金军”的遗愿。此时的张俊很欣赏岳飞,曾经专门跟岳飞做过一次长谈,并且在报功的时候,多次把岳飞报在前面。
张俊的资格很老,靖康元年(1126年)就作为名将种师中(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的部将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种师中兵败殉国后,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即任御营前军统制,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张俊随即率部8000人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张浚本为文臣,却经常带兵打仗,虽有志报国,但战绩却不敢恭维)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同年十月金军南下,搜山检海捉赵构,张俊一路保护宋高宗逃跑。由此,张俊得到宋高宗的宠信,成为重臣,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张俊的抗金意念并不十分坚定,在激烈的战事中间,他也有很严重的避战情绪,即使与金军做战,他也是躲在后头的统帅部里,美其名曰“持重”。而部将取得的战功,最后都统统算到了他的脑袋上面。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大规模南侵。六月,岳飞出师北伐,复颍昌府、河南府等十余州郡。先后取得郾城、颍昌、朱仙镇等大捷,迫近故都汴梁。张俊此时也在东线策应,一度率部渡淮河北上,攻占亳州(今亳县)。
然而,岳飞等人在战场上取得的血汗战绩迅速成为南宋统治集团的谈判筹码。在战局有利于南宋军队的大好形势下,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也揣摩透了宋高宗议和的心思,便首先退回淮南,予以积极响应。
今天,张俊这个资历比岳飞老,也曾立下战功,深得宋高宗宠爱的将军,已然跪在岳飞的坟前快一千年了。西子湖畔,美景如画,空气中还依稀可以嗅到当年的暖暖的春风的味道……
同张俊相比,岳飞的资历很浅。靖康元年,岳飞仅是枢密院官刘浩所招募军队中的基层军官。此后,岳飞辗转于宗泽、张所、杜充等人所部,一直是奋战在抗金一线的中下级军官,他屡立战功,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将领。在宗泽病逝、杜充投降后,岳飞退至江南,率东京留守司残部继续坚持抗金。这段时间,岳飞与张俊地位悬殊,但岳飞英勇善战的威名,张俊是知道、了解的。
此后,岳飞独当一面,屡立战功。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六郡,大败伪齐刘豫与金兵的联军。绍兴五年(1135年),又平定了杨幺之乱。至此,岳飞的地位迅速上升,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2、疏远
岳飞地位的迅速窜升引起了张俊、韩世忠的不满。岳飞当然也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断给韩世忠和张俊写信,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倾慕之情,希望赢得对方的好感。而且,平定杨么之后,岳飞又专门挑选了两艘缴获来的大车船,分赠给张俊和韩世忠。得到礼物后,为人坦荡的韩世忠非常高兴,而且两个人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所以从此就跟岳飞引为莫逆。但张俊却不像韩世忠那么高兴,他觉岳飞送车船给他是炫耀战功。因此他反而对岳飞更加仇恨,由此可见张俊的小人之心。
4、尾声
岳飞最后之所以被害,根本原因在于他永远都没有放弃北上抗金的志向,而没有像张俊之流那样揣摩圣意、曲意逢迎。南宋统治集团从骨子里就不想抗金,他们甘心情愿地在江南的安乐窝里慢性自杀。加之赵宋王朝对武将刻骨铭心的猜忌,使得他们在杀害岳飞时毫不手软。
岳飞的被害,令南宋军人倍感心寒、胆寒。此后的南宋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力挽狂澜的武将。完颜亮南侵,是文臣虞允文拯救了大局。到南宋唯一有志于北伐的宋孝宗时,已无名将可用,不得不启用前文提到的志大才疏的张浚,最终这次北伐再度归于失败。
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张俊随即率部8000人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张浚本为文臣却经常带兵打仗虽有志报国但战绩却不敢恭维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
【历史追忆】岳飞与张俊的恩恩怨怨
岳飞与张俊的恩恩怨怨
岳飞与张俊同为南宋初年的主要军事统帅,透过他们人生历程上的合作、疏远、反目,以及最终的不同命运,大体上昭示了南宋小朝廷的结局。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宋高宗12道金牌严令岳飞撤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岳飞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而友军已经撤退,岳家军孤军难支,不得不下令班师。
3、反目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他被诬“谋反”遭下狱。张俊积极配合秦桧参与了谋害岳飞的行动。此时,宋金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势力夹击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而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宋高宗给予他诸将都不能比的荣华富贵,最后寿终正寝。
建炎三年(1129年)至四年(1130年)期间,入侵江南的金军虽然追得宋高宗逃入大海,但却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这一期间,岳飞作为受张俊节制的将领,迅速成长为抗金名将。建炎四年四月,岳飞收复建康,大破金军,实现了四年前老将种师道(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的“(江河)半渡邀击金军”的遗愿。此时的张俊很欣赏岳飞,曾经专门跟岳飞做过一次长谈,并且在报功的时候,多次把岳飞报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