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店选址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商圈范围
二、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就是经营者对影响商圈的人 口结构、生活习惯、产业结构、交通状 况、城市规划、商业氛围等因素进行实 地调查和分析,为选择店址、制定和调 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商圈分析的意义
商圈分析是新开商店合理选址的前提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市场开拓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 商圈分析有助于为开设分店和连锁店提供
2.赫夫法则
公式:
Fj/Tijλ Pij=
∑Fj/Tijλ
j=1
P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Fj: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行程
λ: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度
Fj/Tijλ:j商店或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考虑到两地商店的里程距离;只考虑一地的主 干道而不考虑支路 ;广告、顾客忠诚以及某些 商店有特殊吸引力时,会减弱雷利法则的有效 性
2.赫夫法则
戴维.赫夫于20C60年代提出
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认为消费者前往某一商 业设施发生消费的概率,取决于该商业设施的 营业面积、规模实力和时间三个主要要素。商 业设施的营业面积大小反映了该商店商品的丰 富性,商业设施的规模实力反映了该商店的品 牌质量、促销活动和信誉等,从居住地到该商 业设施的时间长短反映了顾客到目的地的方便 性。同时,哈夫模型中还考虑到不同地区商业 设备、不同性质商品的利用概率,这个模型的 公式表现如下
【例题】某区域内有3个超市,其店铺规模与某消费者到这3家店购物的时间 距离如表所示。如果λ=1,试分析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购物的概率。
超市
时间距离/ 超市规模/
分钟
平方米
A
3个超市对该消费者的吸引力分别是: B
C
A超市吸引力:50000÷40=1250
40
50000
60
70000
30
40000
B超市吸引力:70000÷60=1166.67
划定商圈范围。
模型的局限性 在模型中,通常用到卖场的时间距离作为阻力因素,
而用卖场的面积来代替卖场的吸引力,但如果仅用卖场的 面积来代替卖场引力,那相同面积的百货店、超市、商业 街就具有相同的魅力,这显然过于武断。
模型通常将商业面积的修正值在运用上不仅必须使用 计算机,而且还必须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 λ 值,这得花费 相当多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各个修正参数和具体情况不相 适应,不同地区的商业情况和消费文化各有不同,这就使 得各地区的参数差异较大,难以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 另外,对于各值的计算标准也将直接影响该模型的计算精
回归模型:研究新店未来的销售额与所在地区 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销售额
引力模型:主要考虑商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商店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估算商圈大小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 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 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 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雷利法则
Dab = ______d______ 1+(Pb/Pa)1/2
Dab: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中介点到A城镇的 里程数) Pa:表示A城镇人口 Pb:表示B城镇人口 d:表示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雷利法则
例:A城镇人口9万人,B城镇人口1万人,A 距B20公里。代入公式得:
Dab=20/〔1+(1/9)1/2〕=15(公里) Dba=20/〔1+(9/1)1/2〕=5(公里)
6、自身分析
商圈分析的要点
7、竞争程度
由阿普波姆、科恩和莱龙德提出
商圈饱和度—判断某个地区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指标
商圈饱和指数(IRS)=—H×—R—E 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饱和指数 H: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顾客购买该类商品的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营业总面积
IRS600010030 20000
同理可算出乙地、丙地的饱和指数如表所示。 因为甲地饱和指数高,故选择甲地开店成功概率大。
三、 商圈分析技术
(一)利用电脑模型帮助分析、确定商圈 用得较多的有类推模型、回归模型、引力模型
类推模型:用该地区现有商店的销售额、新店 可能达到的市场份额预测未来新店销售额
A
15公里
P 5公里 B
【例题】有A、B、C、D四个独立的城镇,居于中心的城镇A人 口数为20万人,城镇B人口数为2万人,城镇C的人口数为4万 人,城镇D的人口数5万人;同时AB两地相距12千米,AC两 地距离10千米,AD两地距离3千米,试分析城镇A的商圈限 度。
城镇A吸引城镇B方向顾客的商圈范围为:
DA
dAB 1 pB
1
12 9.1(千米 ) 20000
城镇A吸引城p镇A C方向2顾00客0的00商圈范围为:
DA dAC 10 6.9(千米 ) 1 pC 1 40000
城镇A吸引城镇D方向顾客的商圈范围为: pA
200000
DA1dApDD
1
3 2(千米 ) 50000
pA
200000
竞争店的销售规模与目标定位 竞争店的目标顾客层次特色 竞争店商品结构和经营特色 竞争店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二、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四)交通地理条件 (五)城市发展规划
在开发新店过程中,城市规划和零售是一 个整体。商店选址后一般不会轻易迁移这就要 求在新店选址时,一开始就应从长远发展的角 度着眼。
最大特点是更接近于实际,他将过去以都市为单位的商圈理论具 体到以商店街、百货店、超级市场为单位,综合考虑人口、距离、零 售面积规模等多种因素,将各个商圈地带间的引力强弱、购物比率发 展成为概率模型的理论。
模型不仅是从经验推导出来的,而且表达了消费者空间行为理论 的抽象化。考虑了所有潜在购物区域或期待的消费者数,这个模型考 虑了营业网点的面积,顾客的购物时间,顾客对距离的敏感程度,经 统计可得出消费者对不同距离到目标店购物的概率。各零售店可根据 自身的情况不同,设立不同的概率标准,选择在一定概率下的距离来雷利法则 NhomakorabeaB城
18 公 里
14 公
A城 5公里
里
如果有各自独立的A、 B、C、D四个城镇。 分别计算出A城镇吸引 B、C、D城镇的中介
点,将这三个中介点
连接起来,就可以得 到A城镇的大致商圈范 围
D城
C城
雷利法则
使用前提: ①两个地区同样的接近主要公路 ②两个地区的零售商经营能力一样
优点:计算简便 局限性:不适合某个具体商店的商圈估算;只
2、无规划商业区
—— 中心商业区(CBD ) —— 次级商业区(SBD ) —— 邻里商业区(NBD ) —— 商业街
3、规划的商业中心
指由一组统一规划、建在一起的商业建筑所构成,产权集中,实行集中管理 优点:商品和服务品种的组合合理;各商店的客流达到最大化;拥有各具特色但又统一规划的购
物中心形象 缺点: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由此可以推导出以下概率公式:
I 地区消费者光顾 J 商店的人数 =
I 区消费者光顾 J 商店的概率× I 地区消费者的数量
模型的假设前提 A 、消费者光顾卖场的概率会因零售店
卖场面积而变化,卖场面积同时代表商品的 齐全度及用途的多样化。
B 、消费者会因购物动机而走进零售店 卖场。
C 、消费者到某一零售店卖场购物的概 率受其他竞争店的影响。竞争店越多,概率
零售饱和理论
饱和理论通过计算零售商业市场饱和指数 测定特定商圈内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程度, 用以帮助新设店铺经营者了解某个地区同 行业供应是否过多或不足。 一般来说,在饱和指数高的地区开设店 铺,其成功的概率必然高于饱和指数低的 地区。
商圈饱和指数(IRS)
例如,一家经营食品和日用品的小型超市需 测定商圈饱和度,假设该地区购买食品和日 用品的潜在顾客是4万人,每人每周平均购买 额是50元,该地区现有经营食品及日用品的 营业面积为50000平方米,则商业圈饱和度为:
在零售业经营要素中,我们往往将店址 视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零售业是典型的“地利性”产业
大型零售连锁集团对选址很重视
商圈的影响因素
5.竞争对手的位置 两家竞争的商店相距有一段路程,而潜在顾客
又居于其间,则两家商店的商圈都会缩小 “群体竞争效应”(“扎堆效应”)也可能使
商圈扩大 6.交通状况 交通条件便利,会扩大商圈范围,反之则会缩
越小。
模型的贡献 模型是国外在对零售店商圈规模调查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主要依据卖场引力和距离阻力这两个要素来进行分析,运用哈夫模型 能求出从居住地去特定商业设施的出行概率,预测商业设施的销售额, 商业集聚的集客能力及其表化,从而得知商圈结构及竞争关系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在调查大型零售店对周边商业集聚的影响力时也经常使 用这一模型。
参考
商圈分析的要点
1.商圈层次分析 2.客流量分析 3.顾客分析 4.商圈内购买力分析
购买力指数=A×50%+B×30%+C×20%
A: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扣除各种所得税、 偿还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
B:商圈内前一年的零售总额 C: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商圈分析的要点
5.其它环境分析 (地理因素、区域性质、交通状况、地形特点、 供货来源等 )
C超市吸引力:40000÷30=1333.33
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购物的概率分别是:
到A超市的概率:1250÷(1250+1166.67+1333.33)=0.3333
到B超市的概率:1166.67÷(1250+1166.67+1333.33)=0.311
到C超市的概率:1333.33÷(1250+1166.67+1333.33)=0.356
—— 区域商业中心 —— 社区商业中心
二、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一)客流规律
1、客流性质 分享客流 派生客流 本身客流 2、潜在的固定顾客 3、流动顾客
(二)周边商店聚集状况
异种零售业的集聚 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 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聚集 多功能聚集
(三)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店与拟开新店的距离,以及地理位 置上的优、劣势
乙地
丙地
需要该商品的顾客人数(人)
60000
30000
10000
顾客平均购买金额(元)
10
12
15
现有销售该商品的店铺面积(平方米)
15000
10000
2500
现有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40
30
60
含新建店的零售饱和指数
30
24
20
【解】甲地现有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IRS600010040
15000
甲地含新建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度。
(三)实验法
实地调查 电话询问 邮寄问卷 提供服务
第二节 商店位置选址
商圈分析
商店具体位置选择
一、零售店铺选址的原则
方便购买原则 方便货品运送 有利于竞争 有利于网点扩充 租金、建筑结构等方面因素
二、零售店铺选址的类型
1、孤立店铺
商店独立开店,不与其他竞争对手比邻相设 优点:租金较低,足够大的停车场,没有直接竞争,没有营业时间或商品的限制,且易于扩张 缺陷:难以吸引客流;缺乏协同效应
零售企业选址过程中影响预期不确定性 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数据收集不完整; 一是分析方法不正确。应用GIS技术可以 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某大型综合超市商圈的确定
理论商圈— —同心圆商 圈
现实中的同心圆商圈
三个同心圆 的半径分别 为1.5公里、 3公里和5公 里
现实中的同心多边形商圈
现实中的不规则多边形商圈
(40000×50)/50000=40
若超市平均水平是每平方米销售额30元,则 说明该地区的超市可以再开设新店
【例题】某零售商计划开设一家5000平方米的店铺,预选地 区有3处,相关资料如表所示。根据预算,拟建店铺必须实 现每平方米20元销售额才会盈利。试测算3个地区的零售饱 和指数。
项目
地区
甲地
真实的商圈
真实的商 圈综合考 虑了消费 者、地理、 交通路网、 公共交通 体系和竞 争对手的 分布等各 因素
(二)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商圈
1.雷利法则(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
店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两方 面发挥作用的 基本内容: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 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 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 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 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二、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就是经营者对影响商圈的人 口结构、生活习惯、产业结构、交通状 况、城市规划、商业氛围等因素进行实 地调查和分析,为选择店址、制定和调 整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商圈分析的意义
商圈分析是新开商店合理选址的前提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市场开拓策略 商圈分析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 商圈分析有助于为开设分店和连锁店提供
2.赫夫法则
公式:
Fj/Tijλ Pij=
∑Fj/Tijλ
j=1
Pij: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Fj: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行程
λ: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敏感度
Fj/Tijλ:j商店或商业区对i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考虑到两地商店的里程距离;只考虑一地的主 干道而不考虑支路 ;广告、顾客忠诚以及某些 商店有特殊吸引力时,会减弱雷利法则的有效 性
2.赫夫法则
戴维.赫夫于20C60年代提出
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认为消费者前往某一商 业设施发生消费的概率,取决于该商业设施的 营业面积、规模实力和时间三个主要要素。商 业设施的营业面积大小反映了该商店商品的丰 富性,商业设施的规模实力反映了该商店的品 牌质量、促销活动和信誉等,从居住地到该商 业设施的时间长短反映了顾客到目的地的方便 性。同时,哈夫模型中还考虑到不同地区商业 设备、不同性质商品的利用概率,这个模型的 公式表现如下
【例题】某区域内有3个超市,其店铺规模与某消费者到这3家店购物的时间 距离如表所示。如果λ=1,试分析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购物的概率。
超市
时间距离/ 超市规模/
分钟
平方米
A
3个超市对该消费者的吸引力分别是: B
C
A超市吸引力:50000÷40=1250
40
50000
60
70000
30
40000
B超市吸引力:70000÷60=1166.67
划定商圈范围。
模型的局限性 在模型中,通常用到卖场的时间距离作为阻力因素,
而用卖场的面积来代替卖场的吸引力,但如果仅用卖场的 面积来代替卖场引力,那相同面积的百货店、超市、商业 街就具有相同的魅力,这显然过于武断。
模型通常将商业面积的修正值在运用上不仅必须使用 计算机,而且还必须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 λ 值,这得花费 相当多的时间和费用。同时各个修正参数和具体情况不相 适应,不同地区的商业情况和消费文化各有不同,这就使 得各地区的参数差异较大,难以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 另外,对于各值的计算标准也将直接影响该模型的计算精
回归模型:研究新店未来的销售额与所在地区 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销售额
引力模型:主要考虑商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商店与竞争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估算商圈大小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 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 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 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雷利法则
Dab = ______d______ 1+(Pb/Pa)1/2
Dab: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中介点到A城镇的 里程数) Pa:表示A城镇人口 Pb:表示B城镇人口 d:表示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雷利法则
例:A城镇人口9万人,B城镇人口1万人,A 距B20公里。代入公式得:
Dab=20/〔1+(1/9)1/2〕=15(公里) Dba=20/〔1+(9/1)1/2〕=5(公里)
6、自身分析
商圈分析的要点
7、竞争程度
由阿普波姆、科恩和莱龙德提出
商圈饱和度—判断某个地区商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指标
商圈饱和指数(IRS)=—H×—R—E RF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饱和指数 H: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 RE:某地区每一顾客购买该类商品的平均购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营业总面积
IRS600010030 20000
同理可算出乙地、丙地的饱和指数如表所示。 因为甲地饱和指数高,故选择甲地开店成功概率大。
三、 商圈分析技术
(一)利用电脑模型帮助分析、确定商圈 用得较多的有类推模型、回归模型、引力模型
类推模型:用该地区现有商店的销售额、新店 可能达到的市场份额预测未来新店销售额
A
15公里
P 5公里 B
【例题】有A、B、C、D四个独立的城镇,居于中心的城镇A人 口数为20万人,城镇B人口数为2万人,城镇C的人口数为4万 人,城镇D的人口数5万人;同时AB两地相距12千米,AC两 地距离10千米,AD两地距离3千米,试分析城镇A的商圈限 度。
城镇A吸引城镇B方向顾客的商圈范围为:
DA
dAB 1 pB
1
12 9.1(千米 ) 20000
城镇A吸引城p镇A C方向2顾00客0的00商圈范围为:
DA dAC 10 6.9(千米 ) 1 pC 1 40000
城镇A吸引城镇D方向顾客的商圈范围为: pA
200000
DA1dApDD
1
3 2(千米 ) 50000
pA
200000
竞争店的销售规模与目标定位 竞争店的目标顾客层次特色 竞争店商品结构和经营特色 竞争店的实力和管理水平
二、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四)交通地理条件 (五)城市发展规划
在开发新店过程中,城市规划和零售是一 个整体。商店选址后一般不会轻易迁移这就要 求在新店选址时,一开始就应从长远发展的角 度着眼。
最大特点是更接近于实际,他将过去以都市为单位的商圈理论具 体到以商店街、百货店、超级市场为单位,综合考虑人口、距离、零 售面积规模等多种因素,将各个商圈地带间的引力强弱、购物比率发 展成为概率模型的理论。
模型不仅是从经验推导出来的,而且表达了消费者空间行为理论 的抽象化。考虑了所有潜在购物区域或期待的消费者数,这个模型考 虑了营业网点的面积,顾客的购物时间,顾客对距离的敏感程度,经 统计可得出消费者对不同距离到目标店购物的概率。各零售店可根据 自身的情况不同,设立不同的概率标准,选择在一定概率下的距离来雷利法则 NhomakorabeaB城
18 公 里
14 公
A城 5公里
里
如果有各自独立的A、 B、C、D四个城镇。 分别计算出A城镇吸引 B、C、D城镇的中介
点,将这三个中介点
连接起来,就可以得 到A城镇的大致商圈范 围
D城
C城
雷利法则
使用前提: ①两个地区同样的接近主要公路 ②两个地区的零售商经营能力一样
优点:计算简便 局限性:不适合某个具体商店的商圈估算;只
2、无规划商业区
—— 中心商业区(CBD ) —— 次级商业区(SBD ) —— 邻里商业区(NBD ) —— 商业街
3、规划的商业中心
指由一组统一规划、建在一起的商业建筑所构成,产权集中,实行集中管理 优点:商品和服务品种的组合合理;各商店的客流达到最大化;拥有各具特色但又统一规划的购
物中心形象 缺点:租金较贵,营业管理易受限制,竞争也较激烈
由此可以推导出以下概率公式:
I 地区消费者光顾 J 商店的人数 =
I 区消费者光顾 J 商店的概率× I 地区消费者的数量
模型的假设前提 A 、消费者光顾卖场的概率会因零售店
卖场面积而变化,卖场面积同时代表商品的 齐全度及用途的多样化。
B 、消费者会因购物动机而走进零售店 卖场。
C 、消费者到某一零售店卖场购物的概 率受其他竞争店的影响。竞争店越多,概率
零售饱和理论
饱和理论通过计算零售商业市场饱和指数 测定特定商圈内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程度, 用以帮助新设店铺经营者了解某个地区同 行业供应是否过多或不足。 一般来说,在饱和指数高的地区开设店 铺,其成功的概率必然高于饱和指数低的 地区。
商圈饱和指数(IRS)
例如,一家经营食品和日用品的小型超市需 测定商圈饱和度,假设该地区购买食品和日 用品的潜在顾客是4万人,每人每周平均购买 额是50元,该地区现有经营食品及日用品的 营业面积为50000平方米,则商业圈饱和度为:
在零售业经营要素中,我们往往将店址 视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零售业是典型的“地利性”产业
大型零售连锁集团对选址很重视
商圈的影响因素
5.竞争对手的位置 两家竞争的商店相距有一段路程,而潜在顾客
又居于其间,则两家商店的商圈都会缩小 “群体竞争效应”(“扎堆效应”)也可能使
商圈扩大 6.交通状况 交通条件便利,会扩大商圈范围,反之则会缩
越小。
模型的贡献 模型是国外在对零售店商圈规模调查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主要依据卖场引力和距离阻力这两个要素来进行分析,运用哈夫模型 能求出从居住地去特定商业设施的出行概率,预测商业设施的销售额, 商业集聚的集客能力及其表化,从而得知商圈结构及竞争关系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在调查大型零售店对周边商业集聚的影响力时也经常使 用这一模型。
参考
商圈分析的要点
1.商圈层次分析 2.客流量分析 3.顾客分析 4.商圈内购买力分析
购买力指数=A×50%+B×30%+C×20%
A:商圈内可支配收入总和(收入中扣除各种所得税、 偿还贷款、各种保险费和不动产消费等)
B:商圈内前一年的零售总额 C:具有购买力的人口数量
商圈分析的要点
5.其它环境分析 (地理因素、区域性质、交通状况、地形特点、 供货来源等 )
C超市吸引力:40000÷30=1333.33
该消费者到每个超市购物的概率分别是:
到A超市的概率:1250÷(1250+1166.67+1333.33)=0.3333
到B超市的概率:1166.67÷(1250+1166.67+1333.33)=0.311
到C超市的概率:1333.33÷(1250+1166.67+1333.33)=0.356
—— 区域商业中心 —— 社区商业中心
二、位置选择因素分析 (一)客流规律
1、客流性质 分享客流 派生客流 本身客流 2、潜在的固定顾客 3、流动顾客
(二)周边商店聚集状况
异种零售业的集聚 有竞争关系的零售业的聚集 有补充关系的零售业聚集 多功能聚集
(三)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店与拟开新店的距离,以及地理位 置上的优、劣势
乙地
丙地
需要该商品的顾客人数(人)
60000
30000
10000
顾客平均购买金额(元)
10
12
15
现有销售该商品的店铺面积(平方米)
15000
10000
2500
现有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40
30
60
含新建店的零售饱和指数
30
24
20
【解】甲地现有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IRS600010040
15000
甲地含新建市场的零售饱和指数
度。
(三)实验法
实地调查 电话询问 邮寄问卷 提供服务
第二节 商店位置选址
商圈分析
商店具体位置选择
一、零售店铺选址的原则
方便购买原则 方便货品运送 有利于竞争 有利于网点扩充 租金、建筑结构等方面因素
二、零售店铺选址的类型
1、孤立店铺
商店独立开店,不与其他竞争对手比邻相设 优点:租金较低,足够大的停车场,没有直接竞争,没有营业时间或商品的限制,且易于扩张 缺陷:难以吸引客流;缺乏协同效应
零售企业选址过程中影响预期不确定性 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数据收集不完整; 一是分析方法不正确。应用GIS技术可以 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某大型综合超市商圈的确定
理论商圈— —同心圆商 圈
现实中的同心圆商圈
三个同心圆 的半径分别 为1.5公里、 3公里和5公 里
现实中的同心多边形商圈
现实中的不规则多边形商圈
(40000×50)/50000=40
若超市平均水平是每平方米销售额30元,则 说明该地区的超市可以再开设新店
【例题】某零售商计划开设一家5000平方米的店铺,预选地 区有3处,相关资料如表所示。根据预算,拟建店铺必须实 现每平方米20元销售额才会盈利。试测算3个地区的零售饱 和指数。
项目
地区
甲地
真实的商圈
真实的商 圈综合考 虑了消费 者、地理、 交通路网、 公共交通 体系和竞 争对手的 分布等各 因素
(二)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商圈
1.雷利法则(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
店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两方 面发挥作用的 基本内容: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介点, 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 即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 吸引力完全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城镇商店的距 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