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第1章 绪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环境信 息过程
程
样品分析测试
解析环境信 息过程
监测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综合环 境信息
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准确的揭示监测数据的内 涵,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 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
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规环划境等提质供量依。据。
只有国家标准。
为保证污染治理 设备的效率,环境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比性,对仪器、 设备的技术要求所 作的规定。
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环境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标准中各项指标值的确定应有充分科学依据;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环境质量基础:经科学试验确定污染物或污染 因素对人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小浓 度或最小剂量值。
则的过程。
标准 经公认权威机构批准的特定标准化工 作成果。以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
本单位的文件表示。
环境标准是各种标准中的一类,是环境政策、 法规的体现。
一、环境标准及其作用
污染物含量和阈值 污染源排放限量
定义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监 技境测 术方 规污法 范染…、…促使生
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 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 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 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 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 村寨。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 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仲裁监测
对污染事故纠纷进,行环应境急执性监测 法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位等提 考核验证监测
供服务
性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对技术人员的业务、监测方法 验证、工程验收等进行监测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进行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高层次的监测。
水体、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海洋等监测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 监测技术概述
包括: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34项。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
微生物指标:
表示水中致病菌的情况 反映水中微生物的情况
细菌总数
大肠杆菌群
表征消毒效果的指标
游离性余氯
适用于排放污水和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废水19的9企6事)业单位
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 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防止污染土壤、农作物、地 面水、地下水,保障农牧鱼 业生产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七、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 允许浓度的估算
参考国外标准
从公式估算
毒理学试验估算
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及标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本章习题和思考题
peg. 29 ——1、5、6、7、8、 9、12 题
只有国家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标准化工作 范围内,对具有指导 意义的符号、代号、 指南、程序、规范等 所作的统一规定。 是 制定其它环境标准的 基础。
只有国家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用于标定仪器、 验证方法、进行量值 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 料或物质。
对这类材料或物质 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 出的规定。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包括14 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物质,其中有机物占 58种。
第三节 环境标准
标准化和标准的实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标准化 为了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 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 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各有关方面的协作下, 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
根据区域污染特点、污染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 追踪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 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确 定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 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 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有0使2)用功能的
依据地表水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依次划分地为表5水类。
不Ⅰ同类功:能适的用水域于分源别头执水行、相应国类家别自的然标保准值护;区。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Ⅱ兼有类多:种适使用用于功能集的中水式域生执活行最饮高用功水能地类表别对水应源的地标一准级值。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 场等。
一 、 环
对含化学毒 物的环境样 品进行分析 测定,确定
发展了物理、 生物、生态 监测等,范 围扩展到面
成立了自动 连续监测系 统,使用遥 感遥测手段
境
污染物的组
污染及区域
以及远程数
监
成和含量
性立体监测
据传输系统
测
的
被动监测 主动监测
自动监测
发
展
20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 件和环境特点,对排放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 所作的控制规定。
除国家标准外,还制定了地方或行业标准, 应符合:
国家标准中没有规定的项目。 应严于国家标准,起到对国 家标准补充和完善大作用。
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 中以试验、检查、 分析、抽样、统计 计算为对象制定的 标准。
(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标准(GB9137—88)
为维护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护农作 物正常生长和农畜产品优质高产而制定;是大 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补充。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 2001)
为控制锅炉污染物排放,按锅炉类别分别 制定了各项指标。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按污染物性质及控制方式将污染物分为2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四)回用水标准
根据生活杂用、行业及 生产工艺要求而制定
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CJ/T95—2000)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对指定项目进行定期的监测,以确 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 措施的①效果对,污衡染量源环的监境标督准和实监施测情;况 和环境②保护环工境作质的量进监测展。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
为政府、 污染事故监测
科研、 生产单
二 、
1.时间分布性 污染强度随时间变化
环 境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被稀释、扩散
污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确定污
染
染阈值
和 监
4.污染因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效应 考虑各种因素的
测
影响以及相互作用
的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兼顾潜在危害和
特 点
公众感觉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 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环境监测: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确定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对象
从污染因子延伸 到对生物、生态 变化监测
反映环境质量 变化的因素
对环境有影 响的因素
造成环境污染 的各种成分
环
设计监测计划
捕捉环境信 息过程
境
优化布点
监
测 过
采样、运送、保存
四、水质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火电、炼钢、 造纸、石油炼制、纺织染整等行业标准
适用于国内具
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各项环境工作所做的
规定。
作用
工 作是 目环 标境
保 护 的
量 的是 准判 绳断
环 境 质
定 量是 化环 依境 据执
法 的
生 产是 的组 手织 段现
代 化
总之,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
分级
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
地行
环 境
环境方法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五、大气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 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 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 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 的空气质量要求。
性好,野外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
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 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129种水体优先 污染物和43种空气优先污染物。
苏联:1975年公布的《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 允许浓度》中规定了1122种物质,其中无机物 及其混合物266种、有机物856种。《水中有害 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中包括了无机物103种、 有机496种;1985年补充规定了65种有机物。
生物监测法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方法标准化、自动连续检测系统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从众多有毒、有害和公众敏感物质中筛选出具 有潜在危害、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 控制对象,这种经过优先选择的物质称为环境 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选择
家 方业 标 标标
标 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准
准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 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 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境保护政策 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
是制订污染物控制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 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方面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三、监测技术概述
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二)生物技术
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 泳区。
IV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 用水区。
V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001年卫生部颁布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 范》,与WHO的饮用水水质指南基本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