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部县2024届中考语文猜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岩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
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B.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互联网内容的冲击,好读书,读好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C.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
”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D.自共享公共单车项目“摩拜单车”在武汉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3.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B.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C.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追求是什么?是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
5.古诗文名句填空。
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
(《渔家傲.秋思》)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都传神地描写出了水的清澈。
读到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写下的“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我们自然会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名句:________。
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_________,_____”的赤胆忠诚,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选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6.名著阅读。
简述《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四次出海经历中的任意两次,写出他前往地点及途中遭遇。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
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旧时的一种钞票。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2.选文记述了张养浩归还钱币、读书不辍、______、惩治李虎等事迹,表现了他______的精神品质。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
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
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
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
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
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
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
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
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②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
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
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剽掠,山径不通。
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
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
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注释]①嚆hāo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
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
③俾:使。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汪许.之(_____________)
⑵因.决计归(_________)
⑶曩.时往来川中者(_________)
⑷愿乞.壮士重过西川(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
3.文中通过商人相求便慨然应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
4.作者是如何表现汪十四“善骑射”特点的?
9.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各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望.子成龙渐闻.水声/博闻.强记
B.临.于泉上/临.危不惧名.之者谁/不可名.状
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晦明.变化/窗明.几净
D.伛偻提.携/旧事重提.觥筹交错./错.综复杂
2.翻译下列三个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做出的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理解:这里是在言说作者的志向,不在乎喝酒,更在乎百姓能在这里同他一起游乐。
B.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理解:这句描绘的是滁州百姓乐于与太守同游,表现太守治下百姓的太平生活。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理解:树林里的鸟因为人们的离开而雀跃,指责人们破坏了树林应有的宁静。
3.在被贬谪的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心做事,积极进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身上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元和十年,柳宗元例移为柳州刺史。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材料二)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④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
②侪chái:辈;类。
③畚锸(běnchā)畚,盛土器;锸,起土器。
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
亦借指土建之事。
④沈(chén)意同“沉”。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阿黑其实是我少年时期家中饲养的一只母狗。
因毛发如碳黑,故美名其曰阿黑。
阿黑是一位好伙伴送给我的礼物。
当时阿黑只有三个月大,我把小黑球样的阿黑用书包背回家,安置在老屋的后院中,每天喂它一些残菜剩饭,阿黑每次享用完毕,总用湿漉漉的舌头添我的小掌心,以示报答!
十多天后,祖母嫌阿黑长得黑不溜秋,又是只母狗,便以家中口粮较紧张为借口,叫我将阿黑送到离家五里多路的家境较富裕的三姑家,三姑一见阿黑,便高兴地说:猪来穷,狗来富,看来家里又要发财了!言毕,立即拿出剩肉汤,热情款待了阿黑!
第二天清早,当我打开大门时,竟然发现全身沾满泥水的阿黑正在老屋门前的石凳旁,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象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
祖母抚着阿黑,爱怜地说,这狗通人性呐!最后祖母又长叹一声说,通人性的畜生大多命苦哇!
从那以后,阿黑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无论春雨夏雾秋风冬雪,阿黑总是陪伴我上学放学.盛夏酷热时,陪我在池塘里嬉戏;寒冬飞雪时,陪我在雪地里打滚……
有一次,在去牌坊大队观看影片《南征北战》的途中,不幸发生了意外。
一只恶狗忽然窜出,阿黑奋勇截住。
一会儿,撕咬声愈来愈远,我欣喜地以为阿黑占了上风,但看完电影回到家中,我发现阿黑脖子下面上,有几道很深的殷红的伤口。
祖母望着舔着自己伤口的阿黑说,这狗通人性呐,将来命苦!
阿黑有了四只可爱的小花狗。
阿黑经常领着它的小宝宝在后院中蹦来蹦去,阿黑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日子对于阿黑来说既平静又满足。
谁也想不到一场史无前例同时又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就要降临在阿黑身上。
不知何故,全公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
这场运动的斗争方向是针对全公社所有的狗,想达到的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家养狗一律打死,就地掩埋。
灾难降临时,阿黑正在后院给四个幼子喂奶,金黄色的夕阳照在阿黑全家的身上,象一幅静谧的油画。
阿黑正斜着眼,温情地望着自己怀中的小宝贝……
刚打死过十几只家养狗的打狗队长握着木棒不停的抖动着,不忍心下手。
我大喊,阿黑,快跑!阿黑惊恐的站起来,破天荒地违抗了我的命令——它用身体挡住四只幼子,一动不动地钉在地上与打狗队长对峙着…….终于打狗队长手起棒落,阿黑象黑色的闪电扑向对手,精确地用两只前腿按住了木棒,喉咙深处发出"呜呜"的哀求声,定然是在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那四只幼子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懵了,呆呆地看着殊死搏斗中的母亲。
其他打狗队员冲上来,一阵乱棒飞舞,四只幼犬立即倒毙在金黄的夕阳中。
阿黑一边凄厉地嚎叫,一边勇猛地搏斗。
终于,阿黑冲出了重重包围。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极通人性的阿黑冲出二三十米远后,又悲壮地冲回院中,在每只幼犬身上不停地嗅着,打狗队长摸到阿黑背后,奋力一棒,正中阿黑的后腿,阿黑"呜"地一声倒下去,另一名队员上前在阿黑的左眼睛上补中一棒,阿黑左眼立即流出许多红色与黑色的混合物……
所有的打狗队成员都呆呆地看着阿黑,不忍心再下手,阿黑挣扎着站起来,几步一回头,一跛一颠的走出了后院,走出了曾经养育过它,它又深深眷念的"家"。
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的时候,祖母却说,一眨眼就失去了四个孩子,阿黑真是生不如死。
这场惨烈的"打狗运动"过后不久,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
我临行前唯一能为阿黑做的事就是永远打开老屋后院的门,假如阿黑能挺过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挣扎着活下来的话,它应该回到老屋的后院,回到那曾经属于,也永远属于它的"家园",不至于成为一只流落他乡的野狗。
我的家乡历来有捕杀野狗打牙祭的习俗。
堂兄打电话来说阿黑回过一次“家”,瘦得皮包骨头的阿黑在老屋后院门外坐了一晌午,只是不进后院。
现在全村的人都在传诵着——阿黑真是一条通人性的狗!
放下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我最淳朴的乡亲,你们怎能知道又跛又瞎的,生不如死的阿黑内心的忧伤——这后院既是阿黑曾经温暖的"家",又是它"家"破子亡的伤心地!
(选文有改动)
1.本文围绕阿黑写了哪几件事?
2.阿黑“家”破人亡的结局,小说中有多次伏笔,请找出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按要求进行分析。
(1)可怜巴巴地望着我,小尾巴在忐忑不安地左右摇,它嘴巴微微翕动着,象在诉说昨夜回归之途的无比艰辛。
(体会人物的心理,写出句子的作用)
(2)我庆幸阿黑以浓烈的悲情征服和震慑了所有想戕害它的“杀手”。
(分析句子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阿黑的形象。
5.谈谈你对结尾一段的理解。
11.记叙文阅读
鲜花课
乔叶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
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
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
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
②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
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
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③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
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
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
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
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④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
⑤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⑥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
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
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
每人一枝,人人有份。
⑦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
他也不勉强。
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
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⑧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
⑨快到我这里了。
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⑩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
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⑩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
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
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
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
(《读者》2018.4)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
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
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中年男人之所以把鲜花一一送出去,因为这一束鲜花是一大累赘。
B.本文语言质朴生动,描写如行云流水,人物形象鲜活,叙述自然,主旨的升华水到渠成。
C.“鲜花”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标题“鲜花课”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D.候车室的这一幕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要想办法让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生,极尽可能地绽放自己的美,即便这种美是虚妄的。
E.文章第③段详细插叙了“我”某次旅程中和鲜花有关的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为什么给予也是一种收获?你对给予有何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盲人住在一栋楼里。
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
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
”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
”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究其原因,在于普遍遇到一些障碍。
首先,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其次,高校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高校对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1.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科技创新是唯一动力。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均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
C.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探寻科技创新,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了专利市场价值。
D.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3%下降到16%,降幅较为明显。
3.从材料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根据以上材料,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
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
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
雏菊鼓励自已说。
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
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
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怍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A.“幻想曲“是《春天的旋律》,原题是《海燕之歌》。
2、D
【解析】
试题分析:D.缺少主语,去掉“自……以来”。
故答案为D。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语段对曾候乙编钟的科学价值进行了论述,先从其结构入手进行分析,①是第一句;③句结合上一句的意思进行论述,从逻辑关系上辨析可作为第二句;⑤④是对“合瓦型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