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力学部分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学部分知识要点
空⽓动⼒学及飞⾏原理课程
飞⾏⼒学部分知识要点
第⼀讲:飞⾏⼒学基础
1.坐标系定义的意义
2.刚体飞⾏器的空间运动可以分为两部分:质⼼运动和绕质⼼的转
动。
描述任意时刻的空间运动需要六个⾃由度:三个质⼼运动和三个⾓运动
3.地⾯坐标系, O 地⾯任意点,OX ⽔平⾯任意⽅向,OZ 垂直地⾯
指向地⼼,OXY ⽔平⾯(地平⾯),符合右⼿规则在⼀般情况下。
4.机体坐标系, O 飞机质⼼位置,OX 取飞机设计轴指向机头⽅向,
OZ 处在飞机对称⾯垂直指向下⽅,OY 垂直⾯指向飞机右侧,符合右⼿规则
5.⽓流(速度)坐标系, O 飞机质⼼位置,OX 取飞机速度⽅向且重
合,OZ 处在飞机对称⾯垂直指向下⽅,OY 垂直⾯指向飞机右侧,符合右⼿规则
6.航迹坐标系, O取在飞机质⼼处,坐标系与飞机固连,OX轴与飞
⾏速度V重合⼀致,OZ轴在位于包含飞⾏速度V在内的铅垂⾯内,与OX轴垂直并指向下⽅,OY轴垂直于OXZ平⾯并按右⼿定则确定
7.姿态⾓, 飞机的姿态⾓是由机体坐标系和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确定的:
8. 俯仰⾓—机体轴OX 与地平⾯OXY 平⾯的夹⾓,俯仰⾓抬头为正;
9. 偏航⾓—机体轴OX 在地平⾯OXY 平⾯的投影与轴OX 的夹⾓,垂直于地平⾯,右偏航为正;
10. 滚转⾓—机体OZ 轴与包含机体OX 轴的垂直平⾯的夹⾓,右滚转为正
11. ⽓流⾓, 是由飞⾏速度⽮量与机体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确定的
12. 迎⾓—也称攻⾓,飞机速度⽮量在飞机对称⾯的投影与机体OX 轴的夹⾓,以速度投影在机体OX 轴下为正;
13. 侧滑⾓—飞机速度⽮量与飞机对称⾯的夹⾓
14. 常规飞机的操纵机构主要有三个:驾驶杆、脚蹬、油门杆,常规⽓动舵⾯有三个升降舵、副翼、⽅向舵
15. 作⽤在飞机上的外⼒,重⼒,发动机推⼒,空⽓动⼒
16. 重⼒,飞机质量随燃油消耗、外挂投放等变化,性能计算中,把飞机质量当作已知的常量
17. 空⽓动⼒中,升⼒,阻⼒,的计算公式,动压的概念。
18. 随迎⾓增⼤,升⼒曲线⾮线性,迎⾓分别经历抖动迎⾓,失速迎⾓,临界迎⾓等过程
19. 喷⽓发动机⼯作原理f k p ()P m V V =-,
20. 台架推⼒Pf ,发动机在试车台上测得的推⼒
21. 可⽤推⼒Pky ,飞⾏中发动机能够实际供给的⽤以推动飞机前进的推⼒
22. 推重⽐γfd ,耗油量qh ,单位时间消耗的燃油质量
23.耗油率qkh,单位时间产正单位推⼒所消耗的油量
24.发动机特性分为转速特性、⾼度特性和速度特性
25.加⼒状态:带加⼒燃烧室,开动其⼯作的状态。
对应于最⼤转速,
推⼒较最⼤状态增加30-50%,耗油率增加近⼀倍以上,连续⼯作时间限5-10min。
26.最⼤状态:对应于最⼤许⽤转速(nmax)的发动机状态。
推⼒为⾮
加⼒时的最⼤值。
只能连续⼯作5-10min,通常⽤于起飞、短时加速、爬升、空中机动等。
27.额定状态:对应于最⼤转速97% ,推⼒为最⼤状态的85-90%,
可较长时间⼯作(半⼩时~1⼩时),⽤于平飞、爬升、远航飞⾏等。
28.巡航状态:n巡≈90% n额,Pf巡≈ 80%Pf额,耗油率最⼩,不限时,
⽤于巡航。
29.慢车状态:n慢≈ 30% n额,推⼒很⼩,Pf慢≈ 3~5%Pfmax,连续⼯
作时间不允许超过10-15min,⽤于下滑、着陆。
(不允许空中停车) 第⼆讲:飞机的基本飞⾏性能30.飞⾏器垂直平⾯内的质⼼运动⽅程
*
cos()sin
sin()cos
T
T
y T
dV
m T D G r dt
d
mV T L G
dt
dq
I M TZ
dt
d
q
dt
αφ
γ
αφγθ
γθα
=+--
=++-
=+
=-
31.平直飞⾏就是飞机在某⼀⾼度上进⾏等速直线飞⾏,简称平飞。
飞机的平飞性能是指飞机在不同⾼度上保持等速直线平飞的能⼒,其中包括最⼤平飞速度、最⼩平飞速度以及有利平飞速度等
32.平飞运动⽅程
33.平飞所需速度,能够产⽣⾜够的升⼒来平
衡重⼒的飞⾏速度叫平飞所需速度,以V平飞表⽰。
飞机重量越⼤,V平飞越⼤升⼒系数越⼤,V平飞越⼩,空⽓密度越⼤,V 平飞越⼩,机翼⾯积越⼤,V平飞越⼩
34.平飞需⽤推⼒,在平飞中,要保持速度不变,发动机可⽤推⼒应
与飞机阻⼒相等。
为克服飞机阻⼒所需推⼒叫平飞需⽤推⼒
35.飞机重量越重,平飞所需推⼒越⼤;升阻⽐越⼤,平飞所需推⼒
越⼩。
最⼤升阻⽐对应的迎⾓称为有利迎⾓。
有利迎⾓下的速度称为有利速度
36.平飞需⽤推⼒曲线,在⼀定飞⾏⾼度上,把平飞需⽤推⼒随速度
的关系⽤曲线表⽰,称为平飞需⽤推⼒曲线。
随着平飞速度的增⼤,平飞需⽤推⼒先减⼩后增⼤
37.
38. 平飞所需推⼒曲线变化的原因分析,在亚⾳速阶段,当飞⾏速度
增⼤时,有两个因素同时引起阻⼒的变化。
⼀是随速度增⼤,动压增⼤,使阻⼒增加;⼆是随速度增⼤,在保持升⼒等于重⼒的条件下、飞机迎⾓减⼩,导致诱导阻⼒和压差阻⼒减⼩。
阻⼒究竟增⼤还是减⼩,取决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
39. 阻⼒随速度变化曲线表⽰:诱导(升致)阻⼒随飞⾏速度的增加
⽽减⼩。
零升(废)阻⼒随飞⾏速度的增加⽽增⼤。
当零升阻⼒和升致阻⼒相等时,飞机的总阻⼒最⼩
40. 平飞最⼤速度满油门时,飞机保持平飞能达到的稳定飞⾏速度,
可⽤拉⼒曲线与需⽤拉⼒曲线的右交点对应的速度,为平飞最⼤
速度Vmax
P
V I
80 120 160 200 240 260200
160
120
8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60200
160
120
80
40
41.平飞最⼩速度,飞机平飞所能保持的最⼩稳定速度,以Vmin表⽰。
Vmin同时受到最⼤升⼒系数的限制。
因临界迎⾓对应的Cy最⼤,相对应的平飞速度,就是平飞最⼩速度。
Vmin是平飞需⽤推⼒曲线最左边点所对应的速度。
42.平飞有利速度飞机平飞需⽤推⼒最⼩,也就是阻⼒最⼩时所对应
的平飞速度叫做平飞有利速度,⽤V有利表⽰,
43.剩余推⼒,剩余推⼒是指同⼀速度下,飞机的可⽤推⼒和平飞需
⽤推⼒之差。
随飞⾏速度增⼤,剩余推⼒先增⼤后减⼩,剩余推⼒将使飞机加速或爬升,其越⼤,飞机的机动性能越好
44.将平飞最⼩速度与平飞最⼤速度随⾼度的变化绘在同⼀坐标系下,
得到的曲线称飞⾏包线。
飞⾏包线⾯积越⼤,飞机的飞⾏范围就越⼴
45.⾼度、⽓温、飞机重量对平飞性能的影响
46.等速爬升,飞机沿倾斜向上的直线等速上升叫等速爬升,
47.等速爬升性能,上升⾓:上升轨迹与⽔平线的夹⾓。
上升梯度:
上升⾼度与前进的⽔平距离之⽐。
上升⾓与上升梯度成正⽐
48.影响上升率和快升速度的主要因素,
49.理论升限,飞机的最⼤上升率为零对应的⾼度。
飞机要稳定上升
到理论升限的上升时间趋于⽆穷,飞机最⼤上升率为100ft/min (FPM) 对应的⾼度(低速飞机),或500ft/min(FPM)对应的⾼度(⾼速飞机)
50. 等速下滑,飞机在零推⼒状态下,沿倾斜向下的直线等速下降叫
的下滑⾓仅取决于升阻⽐的⼤⼩,和重量⽆关,以最⼤升阻⽐下滑,下滑⾓最⼩
51. 影响下滑性能的主要因素,飞⾏重量,⽓温,风,
第三讲:飞机的机动飞⾏与续航性能
52. 速度与剩余推⼒的⼤⼩成正⽐,与飞机所受的重⼒成反⽐
53. 速运动性能取决于:飞机的推重⽐以及升阻⽐;增加推重⽐和升阻⽐可改善加速性能,反之可改善减速性能
54. 跃升和俯冲是同时改变速度、⾼度的机动飞⾏。
跃升是将飞机的动能转化为位能,迅速取得⾼度优势,俯冲是将飞机的位能转化为动能,迅速降低⾼度、增加速度,整个跃升、俯冲飞⾏分为进⼊段、直线段和改出段
55. 动升限:飞机通过跃升所能达到的最⼤⾼度,动升限是通过跃升⽽获得的最⼤⾼度,在动升限上,可⽤推⼒⼩于需⽤推⼒,飞机不能保持平飞
56. 开始俯冲时,推⼒和重⼒分量之和⼤于阻⼒,飞机加速俯冲,随着⾼度降低,空⽓密度增加,速度、阻⼒增加,当推⼒和重⼒分量之和等于阻⼒时,俯冲速度最⼤,之后将减⼩
57. 过载 n ,作⽤在飞机上除重⼒之外的合外⼒与飞机所受重⼒之⽐,⽅向沿推⼒及空⽓动⼒的合⼒⽅向,R P
n G +=
58. 转弯是⾼度不变,飞⾏⽅向变化的机动飞⾏,转弯时,⽅向改变⾓度⼩于360°
59. 盘旋指飞机连续转弯不⼩于360°的机动飞⾏
60. 侧滑指飞机对称⾯与相对⽓流⽅向不⼀致的飞⾏
61. 坡度:盘旋时,为了获得使飞机盘旋的向⼼⼒,飞机必须带有滚转⾓,即坡度
62.
盘
旋时,要保持⾼度不变,则盘旋坡度越⼤,所需升⼒越⼤,因此,⼤坡度需要较⼤的迎⾓或速度,要保持速度不变,推⼒与阻⼒要平衡,推⼒由油门位置决定,阻⼒由速度、迎⾓决定。
要保持盘旋半径不变,需保持升⼒的⽔平分量不变
63. 盘旋时载荷因数⼤于1,盘旋时载荷因
⾼度不变半径不变
速度不变
数⼤⼩仅取决于坡度⼤⼩
64.侧滑:飞机对称⾯与相对⽓流⽅向不⼀致的飞⾏称侧滑。
飞⾏中,
飞⾏员只蹬舵,不压杆,或只压杆不蹬舵,都会使飞机产⽣侧滑。
侧滑⾓:相对⽓流和飞机对称⾯之间的夹⾓。
65.加油门并适当顶杆,以增⼤飞⾏速度,当速度增⼤⾄规定值,⼿
脚⼀致地向盘旋⽅向压盘蹬舵。
压盘是为了使飞机带坡度,以升⼒⽔平分⼒作为向⼼⼒,使飞机作曲线运动。
蹬舵是为了使飞机绕⽴轴偏转,避免产⽣侧滑。
66.航程:也称飞⾏距离,是指飞机沿给定⽅向,在平静的⼤⽓中,
耗尽其可⽤的燃料储备时所飞过的⽔平距离。
飞机的航程⼤⼩与飞机的载油量、质量、飞⾏⾼度和飞⾏速度有关
67.续航时间:简称航时,是指飞机耗尽其可⽤燃油在空中所能持续
飞⾏的时间,飞机航程和航时的⼤⼩,取决于飞机所带燃油量的多少和飞⾏中燃料消耗的快慢
第四讲: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
68.起飞的定义:飞机从跑道上开始滑跑,到抬前轮速度VR时抬轮离
地,上升到距起飞表⾯50英尺⾼度(我国规定民机15m,军机25m),速度达到起飞安全速度V2的运动过程
69.起飞过程:飞机起飞过程分为地⾯加速滑跑阶段、抬前轮离地阶
段、加速上升阶段三个阶段
70.离地速度:飞机起飞滑跑时,升⼒刚好等于重⼒时的瞬时速度
V=
离
G/S)和离地升⼒系数有关;
除此还与空⽓密度有关,离地迎⾓的增加受抖动迎⾓和擦尾迎⾓的限制
71.起飞性能主要包括离地速度、起飞滑跑距离和起飞距离
72.影响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因素
73.着陆的定义:飞机从15⽶(25⽶)⾼度下滑、拉平减速、接地
滑跑直⾄完全停⽌运动的整个过程叫着陆。
74.着陆过程:下滑、拉平、平飞减速、飘落触地、着陆滑跑
第五讲:飞机的纵向稳定性与操纵性
75.飞机的平衡:飞机的平衡包括作⽤⼒平衡和⼒矩平衡两个⽅⾯,
重点讨论⼒矩的平衡
76.飞机的平衡分类:俯仰、偏转、滚转
77.机翼产⽣的俯仰⼒矩:机翼产⽣的俯仰⼒矩的⼤⼩最终只取决于
飞机重⼼位置、迎⾓和飞机构型,⼀般情况下机翼产⽣下俯⼒矩,在正常飞⾏中,⽔平尾翼产⽣负升⼒,故⽔平尾翼⼒矩是上仰⼒矩,
78.影响俯仰平衡的主要因素:加减油门、收放襟翼、收放起落架、
载重重⼼变化
79.稳定性概念:受扰后出现稳定⼒矩,具有回到原平衡状态的趋势,
称为物体是静稳定的。
静稳定性研究物体受扰后的最初响应问题,
扰动运动过程中出现阻尼⼒矩,最终使物体回到原平衡状态,称物体是动稳定的。
动稳定性研究物体受扰运动的时间响应历程问题
80.稳定性的分类:稳定、中⽴稳定、不稳定、
81.稳定的条件:稳定⼒矩和阻尼⼒矩
82.飞机稳定性的概念:飞机受到⼩扰动(包括阵风扰动和操纵扰动)
后,偏离原平衡状态,并在扰动消失后,飞⾏员不给于任何操纵,飞机⾃动恢复原平衡状态(包括最初响应—静稳定性问题,和最终响应—动稳定性问题)的特性
83.俯仰稳定⼒矩主要由平尾产⽣,正常布局的飞机的平尾的安装⾓
通常要⽐机翼的安装⾓更⼩,平尾产⽣俯仰稳定性的原理
84.焦点与重⼼位置对俯仰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般情况下,焦点在
重⼼之后,飞机具有俯仰稳定性
85.俯仰动稳定性分为长周期运动和短周期两种,短周期振动运动的
周期很短,且衰减很快,⼀般迎⾓变化为短周期振动;长周期振动运动的周期很长,且衰减很慢,运动周期为⼏⼗秒不等。
⼀般速度和航迹⾓变化为长周期振动
86.直线飞⾏中,驾驶盘前后的每⼀个位置(或升降舵偏⾓)对应着
⼀个迎⾓。
⼀个迎⾓对应⼀个速度。
驾驶盘位置越靠后,升降舵上偏⾓越⼤,对应的迎⾓也越⼤,此时要减⼩飞⾏速度。
反之,驾驶盘位置越靠前,升降舵下偏⾓越⼤,对应的迎⾓也越⼩,此时要增加飞⾏速度
87.驾驶杆⼒:飞⾏员操纵驾驶盘,要施加⼀定的⼒,这个⼒简称为
杆⼒,铰链⼒矩迫使升降舵和杆回到中⽴位,为保持舵偏⾓和杆位置不变,飞⾏员必须⽤⼀定⼒推杆才能平衡铰链⼒矩
88.铰链⼒矩:飞⾏员推杆后,升降舵下偏,升降舵上产⽣向上的空
⽓动⼒,对铰链形成的⼒矩
89.调整⽚的作⽤与⼯作原理:飞⾏中调整⽚可以减⼩和消除杆⼒,
调整⽚在保持平尾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偏转配平调整⽚使舵⾯铰链⼒矩为零
第六讲:飞机的横侧向稳定性与操纵性
90.影响横侧向平衡的因素:⼀边机翼变形导致两侧阻⼒不同、两侧
发动机⼯作状态不同以及螺旋桨副作⽤影响等
91.飞机的滚转或偏航都会造成飞机侧滑和侧滑⾓,从⽽产⽣滚转⼒
矩Mx和偏航⼒矩Mz,飞机相对纵轴OX的侧向静稳定性和相对⽴轴OZ的⽅向静稳定性就不是独⽴的,⽽是相互影响。
所以,⼜把飞机的侧向静稳定性和⽅向静稳定性统称为横侧向静稳定性92.设飞机原来作纵向定常直线飞⾏,偶然使飞机向右倾斜了⼀个⾓
度(右翼下沉为正),由于升⼒在⽔平⾯内的分⼒的作⽤,飞机将向右运动,⽽飞机对称⾯⽅向未变,因此产⽣右侧滑
93.⽅向稳定⼒矩主要是在飞机出现侧滑时由垂尾产⽣的,垂尾⾯积
越⼤,⽅向稳定⼒矩越⼤,
94.上反⾓和后掠⾓的设计等也能够使机翼产⽣⽅向稳定⼒矩,上反
⾓使侧滑前翼迎⾓⼤,阻⼒⼤,从⽽产⽣⽅向稳定⼒矩;后掠⾓的存在,使侧滑前翼的相对⽓流有效分速⼤,因⽽阻⼒更⼤,
从⽽产⽣⽅向稳定⼒矩
95.横向稳定⼒矩主要由侧滑中机翼的上反⾓和后掠⾓产⽣,上反⾓
情况下,侧滑前翼的迎⾓更⼤,升⼒⼤于侧滑后翼的升⼒,从⽽产⽣绕纵轴的横侧稳定⼒矩,后掠⾓情况下,侧滑前翼的有效分速⼤,因⽽升⼒⼤于侧滑后翼的升⼒,从⽽产⽣横侧稳定⼒矩96.机翼上下位置和垂尾也能够使机翼产⽣横向稳定⼒矩,上单翼飞
机横侧稳定性强,下单翼飞机横侧稳定性弱
97.交叉⼒矩是指由滚转运动引起的偏航⼒矩和由偏航运动引起的滚
转⼒矩。
右滚——右机翼迎⾓增⼤,阻⼒增⼤——向右偏转的偏航⼒矩。
右滚——垂尾产⽣向左侧的⽓动⼒——向右偏转的偏航⼒矩。
左偏航——垂尾产⽣向左的⽓动⼒——向左横滚的滚转⼒矩。
左偏航——左机翼升⼒减⼩,右机翼升⼒增⼤——向左的横滚滚转⼒矩98.飞机受到扰动后的运动过程⼀般有以下3种运动模态:滚转模态、
螺旋模态、荷兰滚模态
99.滚转模态:飞机的横侧发⽣偏转,会形成⼀种近似单纯的绕飞机
纵轴的滚转运动,为滚转收敛。
100.螺旋模态: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过弱⽽⽅向稳定性过强,在受扰产⽣倾斜和侧滑后,易产⽣缓慢的螺旋下降。
101.荷兰滚模态: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过强⽽⽅向稳定性过弱,易产⽣明显的飘摆现象,称为荷兰滚
102.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过强⽽⽅向稳定性过弱,易产⽣飘摆,飘摆的危害性在于:飘摆震荡周期只有⼏秒,修正飘摆超出了⼈的反应能⼒,修正过程中极易造成推波助澜,加⼤飘摆,⼤型运输机在⾼空和低速飞⾏时由于稳定性发⽣变化易发⽣飘摆。
因此⼴泛使⽤飘摆阻尼器,飘摆运动,表现为坡度与侧滑⾓的交替变化,必须有合适的半衰期
103.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过弱⽽⽅向稳定性过强,易产⽣螺旋不稳定,螺旋不稳定的周期较⼤,对飞⾏安全不构成威胁,飞机设计中允许出现轻度的螺旋不稳定,螺旋运动,表现为飞机⾼度和半径的变换,允许轻度不稳定
104.影响飞机操纵性的因素:飞机重⼼位置前后移动,飞⾏速度,飞⾏⾼度,迎⾓
105.横侧反操纵:迎⾓增⼤,横侧操纵性变差,临界迎⾓和⼤于临界迎⾓时,可能出现横侧反操纵,⼩迎⾓时,压右盘,飞机右滚,形成右侧滑,出现横侧稳定⼒矩,阻⽌右滚。
接近临界迎⾓时,压右盘,下偏副翼的左侧机翼阻⼒很⼤,上偏副翼的右侧机翼阻⼒较⼩,这⼀阻⼒差将加⼤飞机的侧滑⾓,从⽽加⼤使飞机左滚的横侧稳定⼒矩。
当稳定⼒矩⼤于操纵⼒矩时,出现压右盘导致飞机左滚
106.消除横侧反操纵的关键在于消除⼤迎⾓下压盘导致的机翼阻⼒差,可以使⽤差⾓副翼、阻⼒副翼、开缝副翼等,
107.差动副翼:左右压杆时,左右副翼的偏⾓不等,向上的偏⾓较
⼤,向下的偏⾓较⼩,使偏转副翼后两翼阻⼒⼤⼩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