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4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高。
C.两幅作品原作均运用色彩真实地描绘客观的自然景象
2、下图是宋代画家范宽的一幅中国山水作品《溪山行 旅图》,对这幅作品描述正确的是(B )
A.既有水远山长,又有高远、深远 之境的长卷作品 B.艺术的刻画出我国北方山川的壮美 C.与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同一时 代 的作品 D.是一幅表现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
王 希 孟 《 千 里 江 山 图 》
• 对比赏析:
《 宋千
里 王江 希山 孟图
》
《乡间村道》 油画
• 荷兰
• 霍贝玛
A
B
西方风景画的观察方法:
焦点透视
一个视点表现真实的 视觉空间
C
D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焦点透视的基本规律)
焦点透视(近大远小)
空间表现方法
散点透视(视点是移动的) 以此创造咫尺千里之趣的景致
思考:
这些作品描绘的对象 是什么?
工具?
与
下列作品分类?
1
2
中国山水画:1.2
西方风景画:3.4
2
5
6
7
1
11
2
3
13
4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起源上大 致相同,最早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 现的
顾恺之《洛神赋图》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开始独立成科。
•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存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列哪项 中的诗句和画中所描绘的意境相符?
(C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C、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 流泉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 九天。
不管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 画,他们都有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巨 大的影响力,都是合理的,都是有 意义的,都是以人作为审美主体对 大自然的创造性理解。
》
• 体会: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 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就是这片空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 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寒 江 独 钓 图 南 宋 马 远
心理的真实 写意
视觉的真实 写实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方法:
•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 •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 • 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以仰视的角度取势,表现山 峰高耸、壁立千仞的气势。
•以俯视视角,构出的画面山水曲折的纵深感,或 有曲径通幽、深远无边的感觉。
北宋郭熙《早春图》,表现初春 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 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 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 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 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 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郭熙《早春图》
虚
虚 虚 实
实 实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透视、表现空间的手法、
思考:
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两种绘
画风格的差异?
参考课本p25
西方: 眼中之景
通过描写人的活动、光的闪烁,追求如真如幻、 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歌颂美好的大自然。
《 干 草 车 》 英 国 康 斯 太 勃 尔
“平远宋法代”郭旨熙在在营《造林情泉景高的致平》淡、
范宽《溪山行旅图》,此图乃 全景式构图,是“高远”造景的典 型范式,画幅中心从山脚到山巅乃 一重峦叠嶂,像屏障一样耸立在眼 前,占据了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三, 给人一种端庄静穆、浑厚高远之感。 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 的山势。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 逼人。”
范宽《溪山行旅图》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总结▪Fra bibliotek中国山水画
▪ 材料与方法: 文房四宝
▪
线、墨
西方静物画
刀,比,布,油性颜料
▪ 透视: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 空间表现方法: 三远法、虚实结合
近大实远小虚
▪ 创作理念: 写意 (心里美)
写实(自然美)
温故知新:
1、比较以下两幅作品,下列 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
(一)
(二)
A.图一原作采用焦点透视法。 B.与图二相比,图一原作描绘的景象更真实生动,艺术
空旷、中幽说远:、“清诗寂是,无这形似画乎,正合 了文人画雅是士有追形逐诗的。诗”意诗。为画
倪 瓒 《 六 君 子 图
正直特立无偏颇增画画也高居然相对六君子家色一是之,致中境追近看古木拥坡崖画,国界求远望云山隔秋水为乃山。的诗是水最印 中 画高证 国 创之空 寂 的 意 境, 山 作理诗 水 最想湖 光 山 色 、 荒 寒,
多个视点表现丰富的山水景象 • 移步换景
• 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 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记录下来。
石峰:“搜尽奇峰打草稿”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散点透视
采用移动的视点,即 不同事物同时出现 在同一画面之中, 通过其相互关系形 成透视空间。
空间透视表现方法
画中谷壑重叠,溪涧曲折,路桥 蜿蜒,尽显山叠水重的深远之妙。
早春图 郭熙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平远法是以平视的角度构 图,使画面表现出平远、开阔
的效果,令观者产生极目千 里的感觉。 “平远法”重在
描画近山、近景,淡化中景, 而以远山相烘托。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此图写太湖一角晴秋傍晚的山光 水色。近处小丘上有杂树五株,参差 错落。中景湖水浩渺,遥接逶迤山脉。 枯木寒林,远山野水,塑造出荒寒萧 瑟、凄凉寂静的境界,流露出淡淡的 感伤。 倪瓒主张作品要表现“胸中逸 气”, 曾云:“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中国山水画运用到的材料?
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中国山水画的造型方法
以线造型 笔墨结合
西方风景画的材料:笔(刀),布(纸), (油性)颜料
表现方法:追求光和色的变化
《 德 累 斯 顿 十 字 教 堂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一:材料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荷兰画家《乡间村道》
范 宽 《 溪 山 行 旅 图 》
3《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意境深远,是对富有生命力的自 然景观谱写的赞歌。下列乐曲中与这幅作品的意境最
为贴切的一项是 ( B )
A渔舟唱晚 B高山流水 C雨打芭蕉 D江河水
4、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从技法上说属于 ( B)
A水墨山水 B青绿山水 C浅绛山水 D没骨山水
5、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 山前而窥山后谓之( 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 平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