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鸥(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2)
课题21 、老人与海鸥课型新授第2 课时
教学目标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2.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重点分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难点分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1.组织复习生字词语。
2.指导分段朗读,回顾课文大意3.引导理解课文写作顺序和重点。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①老人为什么要给
海鸥起名字?②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③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⑤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
到了什么?
⑥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2、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 个问题。
3、组织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
4.指导朗读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1.引导学生探讨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引
导理解,指导朗读,读出对老人的感情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
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1.引导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
海鸥中的“独脚”
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1.引导说话: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
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1 、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2、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 个问题。
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4.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
(①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②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
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
③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咼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
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
⑤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
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⑥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
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
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
)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亲情来。
6.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7 思考: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8.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9.思考问题并回答:依依不舍,不忍离开、恋恋不舍、怀念老人……可能会讲……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10.写话、说话11.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
朋友。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
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
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赞老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