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 七年级三月份质量检测试题(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三月份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云从窗里出。

(2),对镜帖花黄。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独坐幽篁里,。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寒光照铁衣。

(8)双兔傍地走,。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确凿(záo)骊歌(lì)泥泞(nìng)讪笑(shàn)
B. 哽咽(yè) 蝉蜕(tuì) 可汗(hán) 污秽(huì)
C. 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ǐ)脑髓(suǐ)
D. 亘古(gèng)嫉妒(jí)环谒(yè)憎恶(zēng)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菜畦狂斓臃肿人迹罕至
B. 叮嘱逼狭丑陋来势汹汹
C. 阻仰崎岖屏嶂荒草萋萋
D. 澎湃怪诞谰语一泄万里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B. 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
学生已蠢蠢欲动。

C. 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
珍藏的奇石。

D.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
的意识。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5.名著阅读
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的仇恨,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后来从外祖母嘴里我才知道,母亲来到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坚决地要求与父亲分家。

母亲突然回来,使他们的分家愿望更强烈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这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1)它不会趋炎附势的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2)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的搁浅。

(3)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①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②划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③划线句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下面,我们来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吧。

班级开展“清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项活动。

清明节你打算去烈士陵园祭扫,想邀请好友李明同行。

你会对李明说些什么?要求:语言得体、连贯。

根据传统节日文化来对对联,要求能表现出节日的特色。

上联:拄杖登山,重阳佳日天增寿。

(重阳节)
下联:祭祖扫墓,(用清明节来对)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8.解释划线字词:
(1)贤于材人远矣()(2)未尝识书具()
(3)朔气传金柝()(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5)愿为市鞍马()(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稍稍宾客其父()(8)不能称前时之闻()
(9)父利其然也()(10)万里赴戎机()
9.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0.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
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一所好大学。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
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小轿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
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
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
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
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
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

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
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

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

我扬扬手
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
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

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

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

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

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通读全文,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恐惧——()——自卑矛盾——()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假如你是作者,文章末尾父亲说了那段话之后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把你的话写下来。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1.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等等;②立意自定,要写出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鸟向檐上飞
(2)当窗理云鬓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5)弹琴复长啸
(6)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7)朔气传金柝
(8)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

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注意“鬓”、“柝”的书写。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别。

字音题一般有三种考查类型:音误、调误、音调全误。

本题大多考查音误,要根据词义和一些专用词语的读音判断。

A选项应为骊(lí)歌;C选项应为祈(qí)祷;D选项应为亘(gèn)古。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做题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和读音相似的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尤其是易错字,要分类整理,强化记忆。

A中应是“狂澜”;C中应是“阻抑”;D中应是“一泻万里”。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

A选项,“众目睽睽”指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不符合语境;B选项,“蠢蠢欲动”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不符合语境;C选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不合语境;D选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符合语境。

故选D。

5.【答案】《童年》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积累的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可制作阅读卡片。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
型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答案】①“奇”改为“其”
②“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③删去“的原因”
【解析】
①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

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
同音字、形似字的字形。

复习中应重点把握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莫
名其妙”是固定成语,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②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辨析,标点符号的辨析应结合句子内容和句子
形式。

观察划线句子,“有时……有时……”表示并列,之间应该用分号分隔开。

③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病句辨析主要可从搭配、成分、句式等方面进行
分析判断。

第(3)句动宾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原因”。

7.【答案】活动:参观烈士陵园、参观名人纪念馆、踏青。

(合理即可)
李明,你明天有空吗?咱去烈士陵园祭扫,一起过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吧。

(合理即可)
例句:清明时节人断肠。

(合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答案并不唯一,应联系题目要求来作答。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拜古人的文化风俗也仍为广大中华儿女传承。

所以活动安排可以围绕清明节的来历含义来列举。

口语交际要注意礼貌用语,语言得体。

对对联应讲究对仗工整。

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8.【答案】(1)胜过,超过
(2)曾经
(3)北方
(4)团结
(5)买
(6)“扳”同“攀”,牵,引,带领
(7)以宾客之礼相待
(8)符合,相当
(9)以……为利
(10)战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翻译,可根据对文言实词的知识积累,联系具体语境分析。

本题要结合语境对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进行辨析。

如“市”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买”,“利”为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利”。

9.【答案】(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至于没有得到天赋的人,固然只是一般的普通人;如果这个人又没有得到人为的培养和教育,还想能成为一般的普通人吗?
【解析】
本文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总结为六个字,即:对、换、留、删、补、调。

“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就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留”即保留,指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补”即补充。

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1)可观者:值得欣赏、有可取之处的地方;(2)注意“今”、“受”、“众人”的翻译。

10.【答案】【小题1】
兴奋不已惊喜激动
【小题2】
(A)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小题3】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小题4】
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小题5】
恩!爸爸,我知道了,我以后不会再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和羞愧,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歧视而自我否认!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这类题型主要是阅读全文,找出对应的课文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分析。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找出“我”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做这类题型,我们要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填写答案。

文章中表现“我”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有孤独恐惧→兴奋不已→自卑矛盾→惊喜激动。

本题考查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赏析句子,我们应
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备考前也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
想感情。

(A)句运用了神态描写,逼真地写出了父亲笑容一下子停滞的神情,
表现了父亲的心情由兴奋到难过失落无奈的急遽变化的过程。

(B)句运用了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急于离家的情形,从而表现出“我”决定
不让父亲参加家长会的痛苦愧疚矛盾的心理。

本题考查的是文中环境描写的赏析。

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1.交代背景;2.
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
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具体解答应联系
上下文进行。

从文中内容看,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
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
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对语句的理解,主要
是表明作者的思想态度,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要从多角度去
分析,但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健康的。

通过爸爸的教导,“我”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活着就不应该因为贫穷而自卑和羞愧,也不能因为别人的歧视
而自我否认。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1.【答案】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

写好此题的关键在于补题。

补题可结
合作文导语及自己的生活积累,注意“避生就熟,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写作的内容补充文题。

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

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

二是补全题目。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

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
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的心”等。

三是选定文体。

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

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