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度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训练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2.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
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
摄抑制
3.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4.根据布鲁姆的学习评定分类,一般在学期末进行的是()
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有效性评定
5.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
称为( )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6.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是指发散思维中的哪项特征?()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独立性
7.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计分的题型是()。
A.选择题
B.是非题
C.匹配题
D.填空题
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9.对物体的知觉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0.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11.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D.评价
1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解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题等表现的都是学习动机中的()。
A.附属内驱力
B.外部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
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14.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5.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6.由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做(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9.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
A.模仿
B.练习
C.想象
D.学习
20.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宄是()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二、多选题(5题)
21.打篮球属于()
A.徒手性操作技能
B.开放性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粗放型操作技能
22.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23.下列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等同于道德
24.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
A.喜欢幻想
B.具体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5.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德育目标
E.智育目标
三、填空题(8题)
26.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 }、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27.根据非正式学生群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28.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目标;三是存在的{ }。
29.{ }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30.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31.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 }、{ }和{ }。
32.学习中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 }和{ }。
33.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四、简答题(7题)
34.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35.疲劳
36.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37.简述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8.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9.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40.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1.A
2.D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这两种抑制现象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但又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生的,但学习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
如题中所说,学习一个较长内容的材料,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起首部分没有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没有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则受到了两种抑制的影响和干扰。
3.C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4.C布鲁姆把评定分为三类:配置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
其中,配置性评定是在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形成性评定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定一般在学期末进行。
5.C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6.A发散性思维有下列三项特征:(1)变通性。
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2)独创性。
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
(3)流畅性。
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7.C匹配题是一种可提供多种选择的考试形式。
它的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打分。
8.A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为A。
9.D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10.B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动作起到不利的作用,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11.D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故认知的最高目标是评价。
12.C
13.D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4.C见“投射”定义。
15.C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联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
16.A学习动机是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目标综合形成。
需要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
从追求目标的远近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学习动机和远景学习动机。
因此,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可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7.A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18.C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19.B
20.A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究是求异思维。
因此,本题选择A 选项。
21.BDE
22.ACD
23.ACD
24.ABCDE
25.ABC
26.描述并分析资料
27.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8.限制或障碍
29.知识学习
30.结果
31.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32.概括性,条理性
33.认知能力差异
34.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有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5.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
36.(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37.(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8.(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
39.(1)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储备。
(2)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变成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40.联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