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学案) 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1课时)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第1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第1课时是认识区域地理的基础章节,当我们讨论与地理有关的事情时,自然要谈到地理事象发生的地点,也就是要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

认识区域地理事象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这个区域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包括它的界限和范围。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非常重要。

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的范围、面积,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东北地区的位置。

教材设计的两组“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就是运用地图,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同时第二组活动将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带入了课堂,让学生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分区、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等,对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多设计学生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我通过对教材深入的分析、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了解,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节的学习目标:
阅读课本图文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
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和“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描述东北地区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对比区域地理位置的不同,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清楚了学习目标,教师在教法和学法上才能有根可循。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我采用“引导法、对比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法,这样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电影《智取威虎山》,引导学生思考:2014年12月24日上映的《智取威虎山》讲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哪儿里的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从而引出东北地区。

紧接着请同学们欣赏东北地区图片。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东北有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东北有了简单的了解以后,我会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在哪儿?
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出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然后通过两幅图片,加深学生对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理解。

这就进入了本节课的第(2)个环节。

(2)“我”在哪儿?
“我”在哪儿?这一问题我会设计下面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读图6-1、6-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什么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③东北地区东西跨多少经度,南北跨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学生自学后,我会请同学作为东北的主人,到讲台上结合地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地区在哪里?
为巩固第②个小问题,我会给学生1分钟时间,让学生再次熟悉东北地区的邻国、邻省、濒临的海洋,然后以“比一比”的形式,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在第③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会先帮助学生回忆经纬度的知识,然后找学生结合地图给大家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和东北地区所处的温度带。

这三个问题的完成学生应该能感悟到如何描述东北地区地理位置,接下来课本P25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对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做了进一步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读图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悟到了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就是运用地图。

过渡:其实,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那么请学生们思考:我们该如何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呢?
这就进入了第(3)个环节。

(3)评价“我”的位置?
在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后,我对学生所说的答案暂不做评价,然后用两组活动让学生感悟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讨论:
①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
的重要影响。

②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这两个问题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结合地图给大家讲解,不完整的地方其他组员再补充,直到得出答案。

两组讨论结束后,学生应该能感悟到评价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应从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来评价。

从而引导学生再来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而且还发挥学生了的
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东北在哪儿,也知道了怎么评价它的位置,那么东北地区的范围是什么呢?面积又有多大?
这就进入了本节的第(4)个环节。

(4)“我”的范围与面积
“我”的范围与面积这一问题非常简单,学生能很快在课本中找出答案。

到此环节,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然后通过“我来试一试”,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从而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

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经历一个“感悟方法—指导方法—运用方法—习得方法”的完整学习过程。

课后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并评价河南省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东北地区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突出重点又概括全面,使学生易看易懂,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