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第五个》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绘本阅读《第五个》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小木偶的表情变化,体验等待的心理历程。
2.通过观察、对比、想象、猜测、验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知道对黑暗和未知的紧张恐惧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活动准备:制作绘本PPT,幼儿人手一册绘本,用小夹子将书的最后两页夹起来。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ppt的形式出示书的封面、扉页。
1. 封面,引导幼儿知道故事的名字以及主人翁。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封面上都有谁?(原来这是一群小玩偶)一共有几个呢?(五个)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最靠近门的,是只没有翅膀的企鹅;企鹅的身后是少了一个轱辘的小鸡;接下来是独眼的小熊,右臂上打着绷带;第四个是一只青蛙,好像也有点什么毛病;最后就是折了长鼻子却还笑着的木偶了。
原来这是一群受伤的小玩偶。
)
2.扉页,这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小木偶。
(小木偶独自坐在椅子上,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右边。
)
小结:扉页上前面四个小玩偶的表情有的紧张,有的惊讶,有的害怕,只有坐在第五个的小木偶与众不同,他似乎在笑呢。
小木偶是书的主人翁,他坐在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第五个》。
[点评:导入环节,引人入胜。
好奇怪的封面,好奇怪的小玩偶,好奇怪的表情,好奇怪的第五个,老师紧紧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将幼儿探索的欲望充分激起。
] 3.故事的第一幅图,重点营造压抑焦虑的气氛,让幼儿体验紧张感。
师:这个房间给人感觉怎么样?(一张泛着白光的小吊灯的房间,给人阴森森的感觉,很害怕很恐惧。
)这五个小玩偶都在看着哪里?(一堆损坏了的玩具,似乎在等待什么。
)
门里面有什么?(门缝里透出一束很强的光)那门里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给幼儿足够思考的空间)
师:下面小朋友自己看书,看看到底放生了什么事!要求幼儿重点观察小玩偶的表情,特别是第五个小木偶的表情。
[点评:在气氛的渲染上,老师可谓和本书的作者一样,花费了足够的心机。
用自己的语气、表情,步步设疑,似乎在暗示什么。
老师对幼儿自主阅读提出要求,让幼儿目的明确,同时学会认真细致地观察。
]
二、幼儿自由阅读联想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师:刚刚小朋友看了书,你看懂故事中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他们的表情你猜猜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点评: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幼儿联想丰富,老师给予了及时肯定,让幼儿体验了想像与表达的快乐。
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幼儿的想像与表达也像开了阐门的水一样,一泄而出。
]
三、师幼共同分析故事,观看ppt.
1.门开了,出来一个师:你们瞧,开门的力量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得出来开门的力量很大?小动物们都是什么样子?好可怕,可是有一个人觉得不可怕,是谁?坐在第五个的小木偶在笑,他在笑什么?
2.进去一个(观察小木偶的表情猜测心理)师:谁进去了?他是怎么进去的?他进去干什么呢?要做手术了,心情怎么样?看看坐在旁边的小玩偶的表情就知道了。
前面几个小玩偶都有些紧张,谁的表情不一样?他在笑什么?继续往下看。
3.还剩四个(重点猜测小木偶的心理)师:小玩偶们又静静地等待着,气氛开始紧张了,你们猜猜他们心里会想什么?那我们看看第五个小木偶,他笑了吗?他看着门,心里会想什
么呢?
4.出来一个(观察小企鹅出来的样子,并学学样子)
5.进去一个(观察小鸭进去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6.还剩三个(幼儿充分猜测小木偶的心理,体验等待的恐惧)师: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再来观察小木偶,他把脸转过去了,前面的人越来越少了,后面还有人吗?他会想什么?
7.出来一个(观察小鸭出来的样子,并大胆地讲述)
8.进去一个(通过观察小熊进去时小青蛙的表情,体验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
9.还剩两个(猜测小木偶的心理)师:看看小青蛙急得怎么样了?小木偶呢?你觉得他一边摸鼻子心里会想什么呢?
11.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学习小熊出来时的样子)
12.还剩一个(气氛达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师:这时小木偶怎么了?他为什么会哭呢?他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师:小木偶现在哭了是因为他害怕,他孤单,那他开始为什么笑呢?(带幼儿把小木偶的表情从p2—p14完整地看一遍)
13.门开了,出来一个师:快看小青蛙是怎么出来的?小木偶看到小青蛙出来,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点评: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最最亮点的部分,老师引导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老师完全是以一位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阅读。
幼儿、小玩偶和老师一起紧张、一起神气、一起恐惧,一起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第五个”。
]
四、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再次自主阅读图书。
1.师:你觉得小木偶会进去吗?他是怎么进去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帽子拿下来呢?他进入那扇门里会看到什么?(幼儿大胆猜测)师:好,请小朋友打开夹子,看一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现在他看到老医生还会害怕吗?
2.完整地看图书。
[点评:终于,经历了这么多,孩子们都恍然大悟。
原来等待的过程充满了刺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的感觉真痛快呀!]
五、情感迁移,通过幼儿介绍自己曾经和故事中的“第五个”一样感受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幼儿知道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不必要太过紧张,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点评:这一绘本意在给孩子无畏的勇气、克服黑暗和恐惧的信心,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放松,学会耐心,学会等待,学会面对,结果并不如想像中的可怕,从而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活动反思:对于一本优秀的绘本,老师首先必须用心地阅读,经过自己反复多次的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内化作者的用意,才能有能力指导幼儿阅读。
《第五个》全文只有七十五个字,一切都隐藏在画面之中。
执教老师紧紧抓住三点,使得活动非常成功:1.色彩的对比。
全书以深蓝色的背景为基调,一盏泛着冷光的吊灯,画面上弥漫着一种压抑焦虑的感觉。
门开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门后面那温暖的亮光。
在蓝灯存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压抑冰冷的,但是红灯的那个世界却是截然相反的。
以至于绘本的最后,紧闭的大门底下隐约透出的一些光亮,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多么美好的希望与遐想。
2.环境的变化。
一盏泛着冷光的吊灯,一群坐在椅子上忐忑不安的小家伙。
突然,门开了!开门的力量似乎很猛,带起了一阵风,把蓝色的吊灯都给吹得摇摇摆摆,小家伙们也跟着倒向了一侧,好可怕啊!接着,门开了,出来一个,门关了,进去一个,门开了,出来一个……小木偶也进去了。
3.人物的表情。
特别是主人翁小木偶的表情变化。
扉页上是木偶独自坐在椅子上,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右边。
第一页小木偶折了长鼻子却还笑着的。
第一次门开了,小家伙们也跟着倒向了一侧,好可怕啊!故事还在继续,第一个小企鹅走进另一个屋子。
他应该非常紧张吧?看看剩下几个玩具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望着企鹅,都有些不安,只有最后那个木偶,它的笑容更灿烂了,好像是在幸灾乐祸呢。
接着大门又关上了,青蛙的嘴巴张得更大了一些,似乎越来越不安。
木偶的笑也不那么开怀了,一页一页翻下去。
门打开,门关上。
小鸡进去了,小鸡出来了。
小熊和青蛙继续紧张,木偶却不再笑了,快轮到他了,他也开始紧张了。
等小熊进去之后,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青蛙整个仰翻在椅子上,马上就是它了!而木偶呢,这回再也没有了置身事外的坏笑,它可怜兮兮地伸手摸了摸自己断了一截的鼻子。
小熊出来的时候手舞足蹈的,受伤的胳膊已经治好了。
最后,青蛙慢慢爬进屋子,门关上了。
屋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木偶一个人了,它大概感到孤独和恐惧了吧,眼泪都流下来了……在进行绘本阅读时,老师真正把自己变成孩子来观察画面,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观察,去对比,去想象,去猜测,去验证,去获得与猜想吻合的惊喜和与猜想不符的惊奇,而这些惊喜和惊奇,正来自于老师适度的引导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