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8篇(含答案)(2003—20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山东淄博说明文阅读8篇(2003—2022)
目录
语言“通胀”(2022山东淄博) (2)
萤(节选)(2018山东淄博) (3)
小满(2016山东淄博) (5)
动物的自我意识(2014山东淄博) (6)
追随春天的脚步(2011山东淄博) (7)
绚丽的蝴蝶(2009山东淄博) (8)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2007山东淄博) (10)
海水灌溉农作物(2004山东淄博) (11)
语言“通胀”(2022山东淄博)
陶琦
①网上有二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②比如,今人把沉痛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适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
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和思想。
③有学者认为,每当新旧媒体交替,新的媒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
当今语言不断“贬值”便如实反映了新媒体介入使语言表达产生微妙的变化——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
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超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④研究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家发现: 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递,55%靠面部表情传递。
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⑤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见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敷衍; 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己很上心很重视,才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⑥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情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
例如,“炸裂”燃”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色作用。
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
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让本想表达的信息内容淹没在夸张、虚浮的语言泡沫里。
⑦人们一旦习惯了语言表达中的“通胀”现象,那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
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
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⑧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选自《联谊报》2021年6月26日,有改动)
10、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
什么是语言“通胀”→ A →语言“通胀”的负面作用和危害→ B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语言“通胀”指的是当下用语夸张、虚浮不实的表达现象,比如用“美女”称呼所有女性就属于语言“通胀”现象。
B.新媒体发布者常常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制造互联网关注度。
C.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例,准确说明
了语言“通胀”的程度。
D.文中列举了社会生活中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表达生动有趣,说理深入浅出。
12、语言“通胀”有哪些方面的负面作用和危害?请概括回答。
(4分)
13、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
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具体的例子帮他阐述理由。
(4分)
【答案】
10、A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B语言“通胀”需改变。
11、C
12、①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②循环往复,最终
将导致文化的枯萎;③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13、我觉得语言“通胀”不能一概否定。
有一些语言“通胀”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
比如,称呼一些女子为“美女”,即使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
改善人际关系。
(2022年山东淄博)
萤(节选)(2018山东淄博)
法布尔
①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
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②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
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
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
③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④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
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生长着很多细枝。
这种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时还深入其中。
⑤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
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
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
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
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
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
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
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⑥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
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
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⑦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竞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⑧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
就在刚才,我明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⑨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
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
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
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
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
然后,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
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
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
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
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
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
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
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
10.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3分)
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
B.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
C.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
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
【答案】 B
11. 阅读第⑤段,提炼整合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萤火虫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
12. 将下面的文段与本文对比,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分)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后,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
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你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萤火虫靠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来发光,通过控制发光器官内化学反应的开始与结束,以使光产生或消失。
【答案】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而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
13.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所体会到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2分)
【答案】(1)善于观察,细心观察。
如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
(2)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
如第九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
(3)热爱自然,热爱动物。
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018山东淄博)
小满(2016山东淄博)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
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
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
“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
但最重要的,是“水”。
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
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
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
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1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
答: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
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
(4分)(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
1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3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
(2)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3)①准确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②“渐次”意思是逐渐,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①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
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点评】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016山东淄博)
动物的自我意识(2014山东淄博)
①我们与动物如何相处?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许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道德层面,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道义和科学这两条路正在越走越近,有些人正试图通过科学,来解放那些有可能会为科学献身的动物们。
②2012年7月,一群神经系统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煞有其事
....地签署了一份宣言。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宣布,章鱼、鸟类和很多动物,也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③从某种程度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我们不会被人造机器取代的关键。
正因如此,其他非人类物种是否能拥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往往决定着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
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实验者将4只黑猩猩放在了镜子前。
一开始,黑猩猩以为镜中的映像是别的黑猩猩,它们或怒目相向或视而不见。
3天后,它们开始对镜梳妆,表明已察觉镜中的黑猩猩可能是自己。
10天后,实验者将其麻醉,把红点染在它们的前额和耳尖,待黑猩猩清醒后,记录它们对着镜子触摸红点的次数。
结果发现,黑猩猩会反复触摸红点,说明它们已经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⑤只有黑猩猩、海豚和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观点,曾一度保持了36年。
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 2006 年,一头名叫“快乐”的亚洲雌象才带给了他们惊喜,证明并非只有黑猩猩、海豚这些动物才有自我意识,大象也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也会照镜子!
⑥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动物缺乏体会嫉妒、困窘、移情和内疚等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因为这些情感远比愤怒、欲望或高兴等与即时反应相关的情感复杂。
而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狗不愿看到主人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其他的狗表现出关注,当主人把新男友或女友带回家时,它们也会表现出抵触情绪。
⑦此前研究人员还对牛、马、猫、羊等动物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动物的自我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意料。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从事动物情感研究的心理学家保罗﹒莫里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发现狗、马,可能还有其他很多动物的情感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得多,它们同样会表现出多种简单的感情形式,而之前我们以为只有灵长类动物才
具有这样的高级情感。
”
⑧当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剑桥大学,签署那份题为《关于非人类动物存在意识的剑桥宣言》
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不再轻易把动物绑进实验室。
⑨或许对于喜爱动物的人来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不仅可以挽救动物的生命,也
可以救助它们的尊严和灵魂。
1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加点词语“煞有其事”的含义。
(2分)
12.文中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说明作用是什么?(2分)
13.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动物具有自我意识?请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4分)
14.请联系全文并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与动物如何相处?(4分)
【参考答案】
11. 这些科学家认为宣布动物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很重要,所以郑重地签署了宣言,但在一般人看
来却有点小题大做。
(2分)
12.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狗具有嫉妒这种高级情感的自我意识。
(2分,方法1
分,作用1分)
13. 答案示例:黑猩猩对镜梳妆,还会反复触摸前额和耳尖上的红点;亚洲象也会照镜子;狗对
主人关注的其他动物和新朋友表现出抵触情绪。
(4分,每个事例1分,语言概括不简练扣1分。
)
14. 答案示例: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许多动物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虐待动
物、滥捕滥杀(如虐猫事件、日本海豚湾事件、捕杀藏羚羊)等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与动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
(4分,联系全文2分,结合实际2分)
(2014山东淄博)
追随春天的脚步(2011山东淄博)
韩吉辰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
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
气候确定的。
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
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
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
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
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
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
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
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
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
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
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
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5期)1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
(2分)
12.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
答:
14.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15.阅读⑥⑦段,选出对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3分)
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参考答案】
11.春天的行程(“春天的脚步”也可,2分)
12.一是引出说明的内容,二是用文学语言,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出1个要点得2分,答出2个要点得3分)
13.运用了列数字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春天的标准。
(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共4分)
14.“流连忘返”本意是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春天在海边持续时间较长这一气候现象。
(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共3分)
15.A(3分)
(2011山东淄博)
绚丽的蝴蝶(2009山东淄博)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
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