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旅游规划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总则 (2)
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4)
三、旅游客源分析与预测 (5)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6)
五、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与开发建设 (8)
六、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 (17)
七、旅游营销体系规划 (20)
八、旅游接待服务体系规划 (21)
九、旅游支撑体系规划 (22)
十、旅游资源保护培育规划 (25)
十一、旅游安全保障系统规划 (26)
十二、近期行动计划 (28)
十三、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
一、总则
第一条项目背景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为世界自然保护地。
2005年经吉林省委第7次会议同意成立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管委会,本规划是其委托管理区域旅游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国家法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法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家法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行政法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行政法规)
11、《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
1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部门规定)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8/1 17971-2003旅游总体规划通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68/1 17752-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8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7、《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8、《长白山旅游总体规划》(1996)
19、《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4)
20、长白山“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三条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则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长白山“勺”型谷整治规划
长白山北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长白山西坡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上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报有关部门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条规划成果的修订与调整
凡在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管辖范围内进行保护、利用、建设、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划,如确有需要,拟对本规划提出修订或调整时,须经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同意,报原受理审批部门批准。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
3、坚持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公平公正、良性循环开发的原则
6、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实施的原则
7、坚持因地制宜、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第六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划分为三个时段:
近期:2006-2010年启动阶段
中期:2011-2015年发展阶段
远期:2016-2020年完善阶段
第七条规划范围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是长白山保护的重点区域,在实验区内发展生态旅游,面积为1964km
规划区——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按照省政府文件委托管理的区域,面积6718km2。
控制区——按照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垂直地带完整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要求将临近的松江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白河林业局、和龙林业局、长白县森林经营局、长白县林业局作为规划的控制区域,实施规划引导管理,面积12989.3km%
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第八条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区域的49个景点中,按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分,一级旅游资源数量25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52.1%;二级旅游资资源14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29.2%;三级旅游资源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18.7%。
其中一、二级旅游资源合计39处,占参评资源总数的80%以上,属于开发价值最大的部分;三级旅游资源占20%,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表明长白山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开发潜力大。
第九条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通过测算,近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为200万人/年,其中北坡95万人,西坡100万人,南坡5万人。
中远期,长白山的旅游环境容量可达到300万人/年,其中北坡130万人,西坡160万人,南坡10万人。
第十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长白山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显著,原始自然、生态神奇,以其原始、天工、神奇、博大、富饶的特点而成为万山之祖、东方乔岳。
2、长白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空间组合性好,季节性特色明显,空间呈现为较为完整的三区四带线性分布格局,可进入性强,安全性好。
3、长白山一年四季的风光各具特色,适游季节的舒适性好,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4、长白山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长白山文化是农耕、渔猎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是军政合一,崇武尚实的政治文化,是质朴耐劳、各族
融汇的民俗文化,是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和晚进性的特点。
三、旅游客源分析与预测
第十一条客源市场分析结论
国外客源是机会客源,国内客源是基础客源;
国际客源是战术客源,亚洲市场是战略客源;东北客源是主要客源,其他客源是辅助客源。
第十二条旅游客源市场结构预测
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和海外两部分,其中国内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80%,海外客源市场占市场总额的20%。
1、国内客源市场
1.1省内客源市场:以省内居民利用节假日的休闲、观光、游览活动为主,多为近距离和短期旅游,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40%左右。
1.2省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东北三省、京、津及华北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4%左右。
二级市场:东南沿海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21%左右,属国内的中、远程客源市场。
三级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主,占国内客源市场总额的15%左右,属于国内远程潜在市场。
2、海外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韩国,占海外客源市场的35%左右。
二级市场: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50%左右,属于近中程市场。
三级市场:欧美和大洋州地区,占海外客源市场的15%左右,属于远期侧重开发的远程市场,其比重会逐渐上升。
第十三条旅游客源市场水平预测
表3-1 2005、2010、2015和2020年长白山旅游发展指标预测表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十四条总体目标
发挥长白山丰厚博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展现长白山的无穷魅力,努力打造以观光乐园、避暑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天堂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及世界自然遗产地。
第十五条分期建设目标
1、近期(2006—2010年)
1.1 2006—2008年
此期间以政府引导为主,以政策性资金投入为主体建设基础设施,确保长白山旅游机场通航和环区快速旅游公路通车,启动长松、松白、白延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和完善池西、池北、池南三个经济园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完成旅游区内有碍建筑物清除任务,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到区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积极申报长白山世界自然遗产,在申报长白山国家地质公园基础上,申报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
力争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做好推介、宣传,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确立长白山旅游在吉林省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在国内形成长白山知名品牌。
1.2 2009—2010年
以招商引资为主体,做好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率先建设池西交通枢纽主题分区、和平温泉度假主题分区和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使和平度假主题分区成为集温泉疗养、生态观光、水上乐园、动植物观赏、轻型机、热气球空中观光为主的观赏度假主题功能分区;使卧龙国际会议(会展)主题分区成为集旅游接待、国际会议、商务会展接待、文体演艺、技艺竞赛活动为主题的聚会性国际会议主题功能分区。
同时做好其他功能分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联系通道建设,尽快完善交通枢纽建设,使游客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各个景区。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的生态旅游全面展开并基本达到环
保要求,与此同时全面开展南坡的精品旅游,进一步扩大长白山旅游的知名度,基本形成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发展框架。
2、中期(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使建设参花健身休闲主题分区,使其成为集国际狩猎、跑马为主的高尚体育休闲度假区;使望天鹅冰雪主题分区成为集探险、拓展训练、国际冰雪运动、风光观赏为主题的挑战性主题功能分区。
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功能逐步完善,把长白山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旅游胜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远期(2016—2020年)
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东北亚为主要目标大力向国际推介长白山的名山品牌,争取举办洲际、国际性会议吸引全球目光,举办洲际、国际性的冰雪赛事活动,吸引全球冰雪爱好者来长白山观光参与冰雪活动,建设指导区内的鸭绿江高尔夫球场,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届时长白山将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区,极大地促进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风景旅游区的样板和世界示范区。
第十六条战略定位依据长白山特色分析,旅游主导功能为火山地貌、原始森林和冰雪风光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基地。
以此推出观光游览、国际会展、避暑度假、探险旅游、冰雪旅游、科学考察及科学普及等系列专项旅游。
第十七条发展战略
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市场导向、主动营销战略
多元融资、高效投入,打造精品、建立名牌战略
重点突破、区域整合,开放互动、产业协调战略
第十八条战略措施
基础设施先行,龙头工程带动,特色项目配套,商贸金融联动;发挥资源优势,巧妙组合产品,推出精品线路,建立旅游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