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角妊娠1例误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角妊娠1例误诊分析
标签:宫外孕;宫角妊娠;误诊
1病历资料
患者,女,32岁,停经52 d,要求终止妊娠来院就诊。

查体:T 36 ℃,BP 100/65 mm Hg,心肺未及异常,腹软,下腹部无压痛;妇检:宫颈光滑,着色,宫体前位,约6 cm×5 cm×4 cm大小,质软,右侧宫角可触及一2 cm突起,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未及。

B超示:子宫增大,宫内可见2 cm×1 cm孕囊回声,见心管搏动,血hCG>15 000 mIU/ml。

曾自然足月分娩一胎,人工流产二胎。

在常规消毒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探宫腔深度8 cm,6号吸宫头吸刮宫腔数周,检查宫腔刮出物约10 g,未见绒毛组织。

术后患者突感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明显和轻微反跳痛。

立即充盈膀胱,行床边B超提示:子宫增大,右侧宫角处可见2.5 cm×2.6 cm混合性光团,陶氏腔可见2 cm积液,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稳定,在B超引导下,再次用6号吸宫头吸刮宫腔,但无法刮到强回声光团,行后穹窿穿刺抽出2 ml不凝固血液。

诊断:子宫穿孔,右侧子宫角部妊娠破裂。

立即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300 ml,子宫形态失常,右侧宫角部呈紫蓝色突起约3 cm×3 cm大小,表面有一0.5 cm×0.5 cm 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剖开右侧宫角可见明显绒毛样物,随行右侧子宫角部切除,华丽康线连续加褥式缝合,检查双侧附件无异常,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报告:送检组织为绒毛组织,复查血hCG 188 mIU/ml。

住院7 d痊愈出院,修正诊断:右侧子宫角部妊娠破裂。

2讨论
2.1临床特点
2.1.1病理表现孕卵在子宫腔角部、邻近输卵管开口处发育,胚胎组织在宫腔内,称为宫角妊娠[1]。

很少见,仅占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的2.56%~4.2%,与正常分娩比例大约为1∶2500~5000。

宫角妊娠有别于其他的异位妊娠,在宫角处的妊娠囊随妊娠进展,向宫腔侧的妊娠囊会逐渐移向宫腔,但胎盘仍附着于宫角。

由于宫角处内膜和肌层较薄,早期滋养层发育不良,可发生早期流产、胚胎停育,部分出现胎盘植入、产后胎盘滞留。

向输卵管间质部扩展者,宫角膨胀、外突,最终出现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同的结果。

由于宫角妊娠在解剖上的特殊性,妊娠结局可以多样:可怀孕至足月,可发生宫内流产,也可发生宫角破裂。

2.2.2诊断提示依据Jansen等提出的诊断标准:(1)腹痛,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继以流产或阴道分娩;(2)直视下发现子宫角一侧扩大,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3)胎盘滞留在子宫角。

由于后两点需手术后方能证实,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宫角妊娠较困难,容易误诊。

对育龄期妇女有妊娠表现、血β-hCG高、B超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而又无阴道流血、下腹痛的患者,应警惕早期宫角妊娠。

超声影像学诊断标准:孕囊位于宫角部位,并与子宫内膜线连续,而且其周围见完整
的肌壁层,在宫角处形成的包块内找到胚芽,甚至原始心管搏动。

由于宫角部位的特殊性,胚胎的发育可能受到抑制,绒毛下方有出血,影响胚芽发育,在宫角处的包块中,有时很难找到典型的妊娠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2.2误诊原因误诊率高达75.0%~78.5%,主要为:(1)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鉴别;(2)因此病不多见,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双合诊检查时,虽获得子宫不对称增大的证据,但没有进一步筛查本病;(3)初诊错误的原因是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因本病对B超依赖性较高。

2.3体会虽然初步诊断有误,但在刮宫后未发现绒毛组织,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症状时,及时考虑本病,正确开腹手术,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因本病对B超依赖性较高,在早期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超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充分发挥阴式B超的作用。

总之,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诊疗过程中,必须结合症状、B超、血hCG定量、后穹隆穿刺、诊刮后病理报告等综合考虑分析疑点,以早日确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惜明.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