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级科研平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绿色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应用经济 研究中心、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3D打印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智能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 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
2022年,学校1项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教育综合改革专项)获得立项。 4项广东省社科规 划202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获得立项。 3项成果获广东省高教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
省级立项建设重点专业:艺术设计
省级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金融学
省级立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日语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 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白云学院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民办高校
01 办学历史
03 学术研究 05 文化传统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合作交流
广东白云学院(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 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
广东白云学院(19张)在2016“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得4银7铜和优秀组织奖的成 绩;2017年第三届广东省“互联+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和优胜奖3个;2017年广东省“众创杯”获优秀组织奖1个 和项目创新奖3个;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得3银10铜的成绩。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即坚持不懈, 践履所学。勉励师生学以致用,勤于实践,以“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校徽广东白云学院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标志形三元素构成。居中的标志形由”白云”二字组成,体为篆, 上端”白”似冠,下端”云”如鼎,寓意学校秉承革故鼎新,依时通变的办学宗旨。象征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其中广东省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 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 究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低代码平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5个省级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信息显示,学校有图书资源总量近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56万册,电子图书97万 余册,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各类数据库20余个,另有自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和学生设计作品成果数据 库。
《广东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的前身是《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15年,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核批准, 更名为《广东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涵盖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与管理研究;技术应用研究;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获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获批广东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 2020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获评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近 三年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艺术设计学院教 工党支部方建松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励”,本意勉力、磨炼。“励学”即好学力勤,问学精进。标树该校秉持学生中心育人理念,勉励师生以 学为本,以问为重,如琢如磨,锲而不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既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 类奥秘与规律,亦指追求真知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勉励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校徽为蓝白两色,白色源于白云,蓝色源于蓝天和大海,寓示着学校有开阔的胸襟,宽广的情怀,全球化的 办学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谢谢观看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与美国西北普渡大学,英国伦敦里士满大学,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 商业管理学院,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个国家的28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 本硕连读等3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形象标识
敦品励学、求是笃行
敦品励学”,语出清代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谢古梅,乾 隆时国子监祭酒,曾有大臣向乾隆奏称其“训导有方”。梁章钜用“敦品励学”评价谢古梅人品厚道,德行纯真, 学力深厚,为大儒之典范。
“敦”,本意厚道、勤勉。“敦品”即砥砺德行,醇厚人品。标树该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勉励师生爱 国爱校,敬业乐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努力成为经世济用人才。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9年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后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院升格本 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350亩,有两个校区,图书资源总量达到259.69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 5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多人,教职工1800余人。
办学历史
校园风景(25张)1989年,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创建。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民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 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 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 单位。 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省级教学名师:何高大 、陈华钢
省级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徐盛学、丁斌、吴良勇等
南粤优秀教师:梅伶、林春景、李炜、易钢、吴立平、李红英、沈纯琼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1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 设点、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门省级一流课程, 2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为 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办学条件
1
院系专业
2
学科建设
3
师资力量
4
教学建设
5
学校荣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共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技术科学、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社 会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共有284人,具 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共有29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共有642人;学院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 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5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0人 。
2022年,学校1项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教育综合改革专项)获得立项。 4项广东省社科规 划202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获得立项。 3项成果获广东省高教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
省级立项建设重点专业:艺术设计
省级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金融学
省级立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日语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 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白云学院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民办高校
01 办学历史
03 学术研究 05 文化传统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合作交流
广东白云学院(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 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
广东白云学院(19张)在2016“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得4银7铜和优秀组织奖的成 绩;2017年第三届广东省“互联+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和优胜奖3个;2017年广东省“众创杯”获优秀组织奖1个 和项目创新奖3个;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获得3银10铜的成绩。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即坚持不懈, 践履所学。勉励师生学以致用,勤于实践,以“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校徽广东白云学院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标志形三元素构成。居中的标志形由”白云”二字组成,体为篆, 上端”白”似冠,下端”云”如鼎,寓意学校秉承革故鼎新,依时通变的办学宗旨。象征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其中广东省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 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 究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低代码平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5个省级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信息显示,学校有图书资源总量近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56万册,电子图书97万 余册,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各类数据库20余个,另有自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和学生设计作品成果数据 库。
《广东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的前身是《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15年,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核批准, 更名为《广东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涵盖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与管理研究;技术应用研究;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获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获批广东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 2020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获评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近 三年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艺术设计学院教 工党支部方建松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励”,本意勉力、磨炼。“励学”即好学力勤,问学精进。标树该校秉持学生中心育人理念,勉励师生以 学为本,以问为重,如琢如磨,锲而不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既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 类奥秘与规律,亦指追求真知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勉励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校徽为蓝白两色,白色源于白云,蓝色源于蓝天和大海,寓示着学校有开阔的胸襟,宽广的情怀,全球化的 办学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谢谢观看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与美国西北普渡大学,英国伦敦里士满大学,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 商业管理学院,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个国家的28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 本硕连读等3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形象标识
敦品励学、求是笃行
敦品励学”,语出清代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谢古梅,乾 隆时国子监祭酒,曾有大臣向乾隆奏称其“训导有方”。梁章钜用“敦品励学”评价谢古梅人品厚道,德行纯真, 学力深厚,为大儒之典范。
“敦”,本意厚道、勤勉。“敦品”即砥砺德行,醇厚人品。标树该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勉励师生爱 国爱校,敬业乐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努力成为经世济用人才。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9年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后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院升格本 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350亩,有两个校区,图书资源总量达到259.69万册;设有17个二级学院, 5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多人,教职工1800余人。
办学历史
校园风景(25张)1989年,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创建。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民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 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 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 单位。 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省级教学名师:何高大 、陈华钢
省级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徐盛学、丁斌、吴良勇等
南粤优秀教师:梅伶、林春景、李炜、易钢、吴立平、李红英、沈纯琼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1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 设点、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门省级一流课程, 2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为 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办学条件
1
院系专业
2
学科建设
3
师资力量
4
教学建设
5
学校荣誉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共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 校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技术科学、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社 会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共有284人,具 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共有29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共有642人;学院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 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15人,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1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