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王旭明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有很多讲究,各种“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人的表达必须真诚,这既是对发言人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说真话,使用“真情”“真心真意”和“真抓实干”这样的词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就包括“诚信”和“友善”,诚信就是真实、让人信服的意思,友善则是待人要像对朋友一样,诚信和友善正是真诚的全部含义。
真诚一词包括真实和诚恳两个方面的意义。
先说真实,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必须坚持真实的原则,这是原则,也是底线,不能违反,更不能突破。
在发言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记者和公众往往很快就知道一些情况,而上级有关部门又不允许公开,其中有些不允许公开的信息在网络和民间早有传闻。
这时候,一些官员的习惯回答是“正在调查中”“目前我还不掌握这方面情况”等,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往深里说,就是官员在撒谎。
那么,如何做到既真实表达,又不泄露任何秘密的内容呢?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发言中牢牢坚持发言的伦理原则,还要学习一些真实表达的术语和技巧。
例如刚才上面所说的情况,说“正在调查中”显然不合适,而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授权发布。
”如果对方再接着追问,发言人应该会使用“无可奉告”这个词。
当然,说真话只是真诚的一半意思,光说真话还不够,还要诚恳地说真话。
什么是诚恳呢?诚恳是待人的一种态度,包括对人的问候、尊重、关怀、同情、理解,也包括给对方以尊严和信任感等,因此,表达这些诚恳的情感要有谦辞、敬语和对别人表示关怀重视等的语句。
如果没有这些,只会说“没有得到授权”和“无可奉告”,不仅表达生硬,而且也有悖做人伦理。
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发言人必须坚持说真话的原则,也必须坚持保密和服从组织上的要求。
如何做到兼顾?就要学习一些包括术语在内的发言技巧,而诚恳的表达则显示出发言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
这里以我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时主持的2008年5月15日汶川地震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为例。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我想问一个问题,在这次地震中,学生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倒塌的校舍有多少?学校重建后,会用什么制度防止出现‘豆腐渣’学校?”我回答:“首先,我们对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师生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家人表示最深切慰问,对受伤的师生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施救。
关于您的问题,教育部已经部署了在全国进行校舍安全大检查,在检查中明确要求,危房不能使用,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进行,不能因检查危房就影响学生的学习。
这笔资金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承担,国家承担。
”我接着说:“关于地震中学生的死亡及失踪人数是多少,倒塌的校舍数量是多少,我目前尚未得到授权发布,谢谢您的提问。
”在我的新闻发布经历当中,
作者简介:王旭明,学者,曾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5
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3期 总第27期
很少用“没有得到授权”这样的表述。
但是在那样一次政策性很强、当时很敏感的发布会上,我必须要这样说,因为这样才恪守了新闻发言人的职业操守。
还是那次发布会上,我说了“没有得到授权”之后,又补充了这样一段话:“有关‘豆腐渣’学校的问题,是非常善意的提醒。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很多校舍,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甚至更早时间建设起来的。
那时国家房屋建设的监理制度没有建立或者不够完善,现在,国家有各项房屋质量评估检查制度。
我相信这些方面在今后会越来越完善。
这也是防止所谓‘豆腐渣’工程的一个有效措施。
感谢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这段话,可看作我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既包含着对记者提问的善意解读,也可看作我对记者提问的积极回应。
在新闻发布会上,不要把记者当作对立面,更不要把记者当成找碴儿的,挑刺儿的,他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是为了寻找事实和态度,没有事实可以,但态度必须要有。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要做到真诚第一。
言为心声,若想做到真诚,发言人的内心一定要真诚,还要有与人为善和乐于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灵,加上必要的语言技巧,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就能做到真实而诚恳,得到公众的赞同和理解。
政府新闻发言人要讲好“官话”
刘友宾
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向公众传递权威的信息,表达官方态度立场,是联结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
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字当头,讲好“官话”是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要求。
讲好“官话”也是受众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根本诉求,人们听到新闻发言人说话,不会认为这是个人的表达和见解,而是通过新闻发言人了解政府部门的决策主张;记者报道新闻发言人的话,不是报道新闻发言人这个人,而是传递官方态度和立场。
在受众眼里,新闻发言人说的话就是“官宣”“官话”。
只有讲好“官话”,新闻发言人的话才有权威性、传播力。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官话”变成了人们不爱听的话,“不要说‘官话’”甚至成为一些新闻发言人培训教材中的金科玉律。
这不是“官话”本身的错误,究其原因,是一些新闻发言人不会说“官话”,不懂如何说“官话”,把“说官话”变成了“打官腔”的话。
一些“官话”成了空话、套话、场面话,听起来滔滔不绝,看起来有章有法,实则空无一物,不知所云。
一些“官话”成了中药铺,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实则缺乏针对性。
一些“官话”成了冷漠无情、没有温度的话,突发事件人员伤亡只会讲“高度重视”,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官话”成了命令、指令,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把听众当成了部下。
还有一些“官话”成了学术报告,通篇是专业术语、文件、数据的堆砌,语言晦涩,不接地气。
政府新闻发言人讲好“官话”就是要摒弃这些假大空的话、冷冰冰的话、听不懂的话,讲实话,生动的话,受人民群众欢迎、喜爱的话。
讲好“官话”要权威准确。
政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意愿的传达者和政策举措的解读者,一言一作者简介:刘友宾,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