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法
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法
一、砖砌雨水检查井
1.砌体原材料应符合要求,砂浆按设计配合比配制。

2.基础砼必须经验收合格,达到规定强度,方可进行铺浆
砌筑。

在砌筑前要测放出墙基线,撂底摆缝,确定砌筑方法。

砌体用水浸透,不得有干心现象。

3.砌体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根据尺寸,皮数尽量采用一
顺一丁梅花形砌筑,但最上和最下一皮均用丁砖砌筑。

砌砖时,砂浆满铺满挤,灰缝不得有竖向通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转角及交接处与墙体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砌成斜槎,接槎时将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润湿,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整。

4.接入的支管随砌随安,管口伸入井内3cm。

预留管宜用
低标号砂浆砌砖封口抹平。

井室内的踏步,在砌砖时用砂浆埋固,不得事后凿洞补装,砂浆未凝固前不得踩踏。

5.井室砌完后,及时安装井盖。

安装时,砖面用水冲刷干净,并铺砂浆按设计高程找平。

在道路上的井盖与路面平齐。

6.勾缝前,检查砌体灰缝的深度符合要求,如有瞎缝凿开,并将墙面上粘接的砂浆、泥土及杂物等清除干净后,洒水湿润墙面。

勾缝砂浆塞入灰缝中,压实拉平,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平整。

勾完一段后及时将墙面清扫干净,灰缝不得有搭茬、毛刺、舌头灰等现象。

7.抹面前,将墙面上粘接的砂浆、泥土及杂物等清除干净,洒水湿润墙面。

抹面终凝后,做好养护工作,保持表面湿润。

8.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应砌死,并用水泥砂浆抹严。

二、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1.工艺流程:
井基础垫层混凝土→ 井室模板支搭→ 井室钢筋绑扎安装→ 井室混凝土浇注→ 井室模板拆除→ 井室现浇混凝土养护。

2.检查井垫层混凝土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井室模板支撑。

3.井室模板支搭:
1)在底板侧模安装前,必须在清洗后的素混凝土垫层面上,格局井壁边线样桩,正确划出模板内侧未知的墨线,再根据混凝土浇注高度立模,并支撑固定。

2)井部直墙侧模,不采取螺栓固定时,其两侧模板间应
加支撑杆,且在浇注时,应在混凝土面接近撑杆时,随将撑杆拆除。

3)井室顶板的底模,当跨度不小于4cm时,其底模应支起适当的拱度,当设计无规定时,其起拱度宜为全跨的2%-3%。

4)安装井壁(墙)模板,应先立内模,待钢筋安装,焊接绑扎及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验收合格后面再立外模。

5)模板接缝应紧密吻合,如有缝隙应用嵌缝料嵌密,如嵌缝较大时,应进行修理或补加封条。

1、井室施工前准备:
在井室施工前,应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量,确定井室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

同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2、井室基础处理:
井室基础处理是井室施工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基础的稳固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基础处理前,要对基础进行清理和检查,排除隐患。

同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处理,包括清洗、切割、打钢筋等。

3、井室模板支撑:
井室模板支撑是井室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要确保支撑的稳固和安全。

在进行模板支撑前,要对支撑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要求。

同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支撑,保证支撑的均匀和稳定。

4、井室钢筋绑扎安装:
在进行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要对钢筋进行加工和接头处理,确保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管板要求。

同时,要按照施工图进行钢筋排列间距的测量和标记,保证钢筋的正确安装和绑扎。

5、井室混凝土浇注:
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前,要对井室施工部位的模板、钢筋和脚手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同时,要按照规定的浇注间歇时间进行浇注,防止混凝土离析和浇注不均匀。

6、井室模板拆除:
在进行模板拆除前,要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模板的包面和棱角不受损。

同时,在拆除顶板底模时,要监护混凝土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进行拆除。

现浇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标准的75%后,方可拆除井
室内模。

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足够,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表面不会发生坍塌和裂缝。

在拆除现浇混凝土底模之前,需要考虑结构类型和跨度。

对于板和拱结构,当跨度小于等于2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的50%即可拆除底模;而当跨度大于2米且小于等于8米时,需要达到75%的设计强度标准值才能拆除底模。

为确保施工质量,拆除现浇混凝土底模前应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标准值。

只有在强度达到标准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拆除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